虚拟偶像,会成为“潮流”吗?

日期:01-06
虚拟偶像

作者:丁慧

来源:光明日报

2007年,虚拟歌手“初音未来”横空出世,之后,坐拥全球6亿粉丝和百亿日元身价。

2020年,国内“虚拟偶像”也迅速崛起,数字人正在急剧迭代。

2021年,虚拟歌手“洛天依”登上春节联欢晚会。

洛天依亮相春晚节目

洛天依亮相春晚节目

2022年各平台的跨年活动中,虚拟人频频亮相,成为平台破圈的创意演艺形式。就在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当中,霸屏各种跨年晚会的虚拟人,不仅有真人的数字孪生,还有全新的虚拟偶像。

不得不承认,近几年,虚拟主播、虚拟歌手、虚拟网红……这些虚拟人越发“肉眼可见”地成为一些明星、艺人、网红的“补位”,在品牌代言、广告片拍摄、直播间中频频出镜,活跃在公众视野。如今,不少公司也正在发力布局虚拟人产业,都不想“掉队”。

不少人认为,在演艺领域,虚拟偶像代替明星、艺人的时代到来了,但事实果真是如此吗?

一支视频,时长128秒,涨粉450万,虚拟偶像“柳夜熙”一夜成名

一支视频,时长128秒,涨粉450万,虚拟偶像“柳夜熙”一夜成名

的确要承认,这些“虚拟偶像”火有火的理由。他们不仅在外形上契合了流行的审美观念,同时通过作品传递着符合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更融合尖端科技的全新娱乐体验,迅速抓住了90后、00后为代表的网友的心。“虚拟偶像”确实有优势。回看一些虚拟偶像的成名之路,具有一定偶然性,粉丝的二创在其形象的完成度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正是由于大批量粉丝加入对原本的形象创造,逐渐让虚拟偶像名气大增。而究其本质,离不开其本身的“虚拟性”,正是“虚拟偶像”的“虚拟性”带来了粉丝的高创作参与度。

但是当这个主体由粉丝转换为“虚拟偶像工业”团队时,真的将虚拟形象像打造真人偶像明星那样去打造时,真的能打动人吗?

微软公司的AI小冰

微软

公司的AI小冰

“虚拟偶像”与其说其更像人不如说“她”类似于“IP”作品,人们喜爱“她”,并借用“她”来表达情感。

需要认识到的是,“偶像”这个概念本身很抽象。当“偶像”作为一个职业时,可以理解为值得被崇拜并喜欢的人,归根结底还是身为偶像的人本身能让人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发自肺腑地喜欢,并成为粉丝。很少有人因为某某是一个冷冰冰的“偶像”就选择喜欢、为之花钱。

人类还是需要情感共鸣的,而数据和程序还做不到真正的拟人。此外,真实世界中的“偶像”,无论是成功也好,失败也罢,他们的人生规划都是有无限可能性的,他们的身份可能是歌手、舞者、喜剧演员等。但是,“虚拟偶像”不存在这种可能性,他们的形象只能沿着“偶像”的道路一直走下去。不妨大胆想象一下“虚拟偶像”的最终尽头是什么?成为“最强偶像”?恐怕很少有人从这句口号中感受到信念感。“虚拟偶像”可能会被一些粉丝追捧,但如果过度期待“虚拟偶像”成为主流,恐怕还有待观察。

国家版权局约谈数字音乐相关企业 推动构建数字音乐版权良好生态 Meta高管回应“停止开发VR/AR系统”传闻:已取得进展 还将扩大团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