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司林威
元宇宙热潮下,又一位重磅玩家杀入。
自2021年元宇宙概念火热后,AR、AI、大数据、云计算、游戏、社交等领域成为了通向元宇宙的路口,而B站选择了区块链。
启动元宇宙,内测“高能链”
12月6日,界面新闻获悉,B站正在内测元宇宙相关业务“高能链”,并已上线区块浏览器工具,可查询链上信息。B站方面认为“高能链“是为新应用、文化、游戏以及数字资产构建的数字原生社区,未来还会支持社区治理。
B站方面向界面新闻回应称,“高能链“目前重点关注内容版权保护,为数字化作品提供所有权认证等服务。
而关于更具体的“高能链底层技术是公有链还是联盟链?”以及“何时上线”等问题,B站方面表示目前没有更多内容可以透露。
但据Tech星球,B站“高能链”内测时放出的截图中提供了丰富信息。
首先,“高能链”的中文名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B站的经典弹幕“前方高能”。但其英文名称并不与之对应,而是一个新的词汇“Upowerchain”,明显强调了“赋权”理念。
这也在高能链的愿景中有体现,根据截图,高能链的愿景是“提供数字资产上链渠道,欢迎多元化应用加入生态,实现数字资产跨应用流通,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使用场景和展示舞台。成为组织或个人的‘主权身份认证’+‘资产库’。“
对应到元宇宙概念中,高能链的核心逻辑就是技术上为元宇宙居民“赋权”,生态上提供展示平台。即利用区块链技术提供未来数字居民(元宇宙中的居民)所需要的身份认证以及资产账户,类似于现实世界的身份证和银行账户。同时提供展示平台,对应现实世界中的“朋友圈”和“脸书主页”。
其次,根据截图,B站高能链的应用场景有三个,分别是“数字藏品”,“数字身份”,“数字世界”。
“数字藏品”即时下火热的“NFT”,一种非同质化的数字凭证,可以从技术上证明数字类的内容与资产的所有权。阿里与腾讯旗下的区块链都于今年上线了该功能。“数字身份”则与区块链的地址有关,这是每个人使用区块链的前提,即需要一个代表自己的身份证明和账户地址。而通过区块链技术为用户创建的数字身份,身份信息等数据永久保存在链上,数据的所有权完全归用户所有。
在数字身份上,目前国内的联盟链生态的主流技术方案是根据用户提交的实名信息生成一串独有的区块链哈希数值,从而代表用户的唯一地址,但用户自身并不掌管账户的“私钥”(私钥是区块链地址的所有权证明)。据悉,B站高能链也采用了相同方案,将代替用户集中管理私钥。
而“数字世界”,是用户最能直接体验“元宇宙”魅力的空间,B站将其定义为“新一代”的数字世界,并标注“即将上线”。这也意味着这个“数字世界”并不是《头号玩家》中的虚拟空间,因为目前的硬件技术还无法大规模实现这样的科幻与电影场景。
那么用户到底能体验到怎样的场景呢?B站给出了六个范例。其中“原创作品上链”和“NFT藏品展厅”就是NFT的前置生成过程和后续的展示空间,意味着玩家可以自主制作NFT并且可以向其他人展示。
而包括虚拟猫咪、数字身份都是目前已经成熟的技术场景。值得注意的是,高能链的示范场景还有一条是支持用户和偶像互动,是否会是游戏《我的世界》一样的虚拟空间,目前还并不清楚。
当下B站高能链作为区块链平台已知的技术信息如上,从B站的回应中也可以预见大家较为熟悉的NFT将会是核心的落地场景。
元宇宙核心资源:时间
其实大型科技平台布局区块链并非新鲜事。自2015年起,包括阿里旗下的蚂蚁链、腾讯旗下的至信链,京东的智臻链等等都已经陆续推出了自己的应用场景。但目前这么多玩家中,B站可能是最值得注意的之一。
首先,B站是从元宇宙角度布局了区块链业务“高能链”,不管是迎合资本需求还是媒体热点,在目前硬件技术还无法大规模实现”拟真“的元宇宙场景时,区块链中已经落地的部分生态场景如NFT(非同质化代币)、DeFi(去中心化金融)、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可能是目前最接近元宇宙底层概念的场景。
而B站的部分特性决定了它是中国最适合做元宇宙的科技平台之一。而这一点,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有清楚的认知。
在不久前B站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后的电话会上,陈睿强调了一个观点,“我认为在元宇宙这个概念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它需要有一个自循环的内容生态。我觉得元宇宙这个概念,它讲的这个产品不是一家公司就能做完的,因为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有这样的内容产能,它能够产生出一个世界出来。所以,在这个产品体系里面,必须得有一大群人深入创造内容,并且自身能够通过他在这个体系里创造的内容获利。”陈睿称。
而符合陈睿所称的自循环内容生态平台标准的国内超大型科技平台只有B站、抖音、微信寥寥数个。
首先从B站用户规模和构成来看,根据最新季度B站财报,2021年第三季度,B站月活用户达2.67亿,日活用户达到了7200万。而如此庞大规模的用户的主力成员都来自”Z世代“,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曾表示,B站用户平均年龄在21岁左右,新增用户的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代表00后大批涌入。
那么如此大规模的年轻人群是否意味着巨大潜力的“消费能力”?或许更重要的不是消费潜力,而是驻留时间,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注意力经济”。不管是什么样的元宇宙形态,作为新的虚拟空间,它与现实世界最通用的地方就是时间,即每个人每天只有24小时,在元宇宙生活的时间越长,意味着现实生活的时间越短,时间是固定的不可再生资源。这一点,元宇宙和现实世界存在资源冲突问题。
而“Z世代”可能是目前所有世代中,线上生活时间最长的一代人。根据B站最新公开的数据,目前B站用户的日均在线时间达到了88分钟,创历史新高。显然,只有用户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元宇宙概念才得以成立。
完美的NFT应用场景
其次,B站的内容创作体系是NFT最好的落地场景之一。
根据易凯资本的《元宇宙报告》,NFT是区块链在元宇宙世界中的主要应用之一,可以有效支撑元宇宙的经济系统。最新数据显示,当前NFT市场规模已经超过400亿等值美元,仅OpenSea上就有60万用户。易凯资本认为NFT市场规模不可限量,现实世界的泛数字化已初步显形。
而目前,腾讯和阿里是国内最大NFT发行平台之一,今年来,阿里旗下支付宝推出了小程序蚂蚁链粉丝粒,腾讯上线了NFT交易平台幻核。但阿里主营业务是电商,腾讯核心业务是社交+游戏。而NFT的三个核心要素分别是是创作者及文化IP、技术支持及平台发行方、社区传播和收藏家。
但从实际发展来看,阿里与腾讯目前都是从中间的技术支持方做起,依托其社区及用户提供藏家和展示平台。但最核心的创作者和IP都是与外部合作而来,蚂蚁链第一期NFT与敦煌研究院合作而来,腾讯第一期是与《十三邀》合作。近期对外公开介绍NFT发展时,蚂蚁链明显加快了签约创作者并收购IP的步伐。
而B站的最主要应用场景是视频内容平台,而短视频天然就可以制作成NFT,这是腾讯、阿里旗下NFT发行平台所不具有的特点。
NFT需要的核心元素中,B站本身拥有大量创作者和喜爱文创的用户,又拥有大量二次元文化独有的IP形象,例如B站本身的虚拟形象人物“22”与“33”。而B站社区本身就是国内活跃度最高的二次元社区。NFT三大核心要素中,B站只缺少区块链技术支持。
2021年三季度,B站的PUGV(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Video,即专业用户创作视频)播放量占平台总播放量的93%。月均活跃UP主数量达270万,同月均视频投稿量突破1000万。而这些用户的每一次视频投稿理论上都可以做成NFT,而NFT本身也可以为创作者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玩家们也能解锁新的消费场景和参与社交传播,这与陈睿强调的激励创作者生产不谋而合。
抛开加密艺术,国内天然拥有如此大规模NFT视频制作资源和创作者平台的产品只有抖音、快手和B站。
元宇宙的治理:硬币经济
最后,从社区经济的角度来看,B站也拥有元宇宙的雏形之一。由于我国对于虚拟货币挖矿和交易的禁止,大部分国内区块链屏蔽了区块链技术中关于“Token”的经济体系。但B站此次高能链内测明确提及了“数字资产”和“个人资产库”的字样。
提起这部分,很多人会注意到以比特币为首的加密货币的炒作热点,但其实在区块链系统中,“Token”也就是“代币”,不光是一个经济系统,还是一个治理系统。在一个线上世界,每个人的身份数字化后,如何从技术角度保证每一个人都有表达个人意见的权力呢?“Token”就是一种意见表达工具,每一枚代币都意味着一次投票的权利。用户可以凭此表达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意见,并参与元宇宙本身的建设之中。
这么说有些抽象,而B站目前的“Token”体系就是好的例子之一。目前,B站上的虚拟货币有两种,一种名为硬币,B站上的视频UP主总会提醒观看视频的人进行“一键三连”,三连分别指点赞、投币、收藏,而其中的投币就映射了B站的硬币体系。另一种名为”b币“,和腾讯的Q币类似,是一种只能单向充值的虚拟货币,汇率是1RMB=1b币。
“硬币”是目前B站最重要的虚拟物品之一,可用于对优秀的视频作品进行投币支持,这是对UP主的一种肯定。而UP主获得的硬币越多,则可以获得B站的内容创作者激励,这是直接的经济收益,并且得到流量扶持,这部分属于创作激励。所以硬币成了B站创造者最渴求的物品之一,而获得它的方式就是制造更好的内容吸引观看者投币。
而“硬币”的生产方式则由观看者参与B站内部的生态,如每天登录,购买B站会员,参与社区活动等等,而B币则只能直接购买,可用于购买需要付费的番剧和打赏喜欢的UP主。
不难看出,B站的“Token”体系已经有了元宇宙的雏形,即在满足一定经济需求的基础上,同时发挥作为治理工具的作用,用户用它来表达自己的喜好,创作者由此制作出更好的作品。而区块链技术可以让这个部分完全由代码完成,如B站的“高能链”技术上完全可以让B站硬币的社区治理功能最大化。
当然,当下元宇宙概念包含的概念太过于广泛,用什么样的方式接近这个概念每一个平台都有不同理念,Facebook折戟加密货币后选择改名“Meta”,微软选择“企业版元宇宙”,迪士尼则更加强调打造自己的线下+线上的超级乐园,B站则选择了从区快链入手。伴随着资本过热的炒作,它到底是人类的未来,还是终将被刺破的“泡沫”,目前无人知晓。
(记者佘晓晨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