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元宇宙”?对新概念的跟进要保持理性

日期:11-16
元宇宙新概念

来源:工人日报

【社评】“万物皆可元宇宙”?对新概念的跟进要保持理性

本报评论员吴迪

秉持“长期看好,短期理性”的认知,防范有人借新技术之名制造科技泡沫,推动新概念及其产业逐步走向成熟,应该是我们更为理性的选择。

据11月12日中新社等多家媒体报道,元宇宙爆火,全球主要投资机构纷纷布局,相关概念股暴涨,不少人视其为下一个暴富机会。有人抢注关于元宇宙的商标,元宇宙相关话题被推上热门榜,有人兜售元宇宙概念游戏代币等,还有打着元宇宙概念的集训营、公会、基金会……目前,元宇宙赚不赚钱还不清楚,但卖书、卖课、蹭流量等元宇宙“周边产品”已经在赚钱了。在风口之下,也有声音担心元宇宙市场价值被高估。

元宇宙,对大多数人而言是陌生的。它源自一部科幻小说,意思是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可以将其简单理解为与现实世界几乎一模一样的虚拟空间,如同一面可以“走得进去”的镜子,里面有跟外面世界一样的场景。至今,元宇宙并没有一个准确定义,但有一个共识即它目前处于雏形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随着近年来芯片、人工智能、传感器等技术的创新发展,元宇宙的实现有了一定的支撑条件。

而这一概念被热炒,引发业内人士担心,它更像是某些人试图借元宇宙这一概念,聚集热度、推高关注,进而从更多人的投资中获利。正如有网友说,“元宇宙来没来不知道,韭菜是来了”。

需要说明的是,诸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概念,并非凭空捏造的伪概念,而是现实存在的技术或未来的发展趋势。问题在于,有的概念被裹挟、被蹭热度、被借机炒作而获利的现象不时出现。比如,2017年资本市场迎来一波对虚拟现实概念的炒作,几年过去,当年代表性公司的市值远不及预期;去年被热炒的5G概念出来后,一些概念股可谓一骑绝尘,但风头过后,所谓龙头股销声匿迹。此外,被热炒过的还有区块链、虚拟货币、P2P等概念,都曾让不少人卷入旋涡。

市场热炒新概念、民众围观新概念,一是因为“新”,新的概念意味着新的产业发展可能,而一个新产业的上升期往往会有投资机会,并加速利益格局的再造。二是因为“热”,新概念在传播早期往往比较小众,随着一些投资机构入局、越来越多人跟风,“热”的氛围会刺激更多人跟进。三是因为“空”,一些新概念往往会经历从兴起到纷争再到成熟或被淘汰的过程,而其“上半场”的纷争和混乱多缘于人们的认知空白、监管滞后、行业自律缺失等。就像共享单车发展之初,不乏恶意竞争、管理混乱等问题,至今还有大量用户押金难退等遗留问题。四是因为“利”,在击鼓传花游戏中,除了接盘侠,不少人确实能够在短期内获利,这无疑会刺激一些人甘冒风险。

某种程度上看,大凡炒作某些新概念的行为,多有投机成分,充满了不确定性,“硬件不行,概念先行”“先天不足,资本催熟”,都是人们总结出的教训。之前类似的做法,即先借助新概念“讲故事”,吸引大量资本涌入并刺激行业发展。当有的公司努力将故事变为现实时,有的公司只是将故事作为融资工具,“陪绑”的投资者往往只能自认倒霉。

“韭菜一茬茬,投资需谨慎”,这个道理已经被多次验证。在某些新概念出现时,要冷静辨别其是不是风口,不要为了“一夜暴富”而失去理性。一个朴素的道理告诉我们,一个新事物、新概念,连基本定义都未尘埃落定,就谈投资、收益,显然不太现实。就算有些新概念逐步落地并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也并不意味着前景一片光明。一些新概念从出现到落地商用,过程可能长达数十年,红利往往出现在行业相对成熟阶段,而不是“讲故事”阶段。比如,移动电话从大哥大到小灵通再到智能终端,前后用了约30年;互联网普及并与手机融合为移动互联网,发展出全新的应用和商业模式,经历了约20年;VR、AR等新兴交互技术虽然已发展多年,但距离完美的用户体验仍有距离。

必须看到,技术的升级迭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尽想象,一些新概念也承载着很多人对新兴产业未来趋势的期待,但新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是需要时间的。秉持“长期看好,短期理性”的认知,防范有人借新技术之名制造科技泡沫,推动新概念及其产业逐步走向成熟,应该是我们更为理性的选择。

披着“福利”外衣打广告,不是共赢是共输 人民网评App自动续费:琢磨算计用户的App注定走不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