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程迪
自从今年3月30日官宣造车以来,小米为了造车的确一点也没闲着。
比如,申请了不少的汽车相关的商标和专利;“操盘手”雷军拜访了长安、上汽、东风、广汽、上汽通用五菱、长城等多家车企,并现身博世和宁德时代的总部。
虽然就目前情况看,小米汽车花落哪座城市依旧成谜,但其造车的架构布局已逐渐清晰。就目前情况看,在自动驾驶方面,小米一定会深度参与。
小米副总裁王翔几天前也曾表示,现阶段小米汽车的首要任务是,就是寻找超过500名专注在L4自动驾驶技术的人才。而目前小米已收到超过2万份简历。
除了大力寻觅人才,小米集团也在不断投资和收购和造车有关的科技公司,组建汽车团队。
在小米官宣造车将满半年的当口,让我们盘点一番,小米造车,截至目前组了个什么局?
AI交互生态链:小爱同学× Daniel Povey
早在今年4月,小米刚官宣造车没多久,就有不少媒体与专家猜测,小米汽车在某种意义上,并没有太大的可能实现震惊全行业的技术突破。但其的确能形成自己的发展思路与特色,和之前的新能源车/智能汽车形成区别——不是汽车本身,而是小米相对闭合的生态链,也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工智能语音交互引擎,智联万物的AI虚拟助理“小爱同学”。
据公开资料显示,小爱同学2020年的月活跃用户数就已破亿,是目前小米手机、小米AI音箱、小米电视等众多小米生态链设备中不可缺少的必要组成部分。
因此,小米目前可以直接应用到汽车产品本身上的,必须是可进行实时AI交互的小爱同学。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而说到小米目前最重要的这位AIoT管家,就不得不提目前负责小米整体业务线中语音控制的首席专家——Daniel Povey。
这位国际知名的语音识别和AI领域科学家,语音识别开源工具Kaldi之父,在2019年10月被眼尖的雷军,用“任何条件都答应”的特殊待遇挖到了小米总部。
Daniel Povey对于整个小米有多重要?
这么说吧,Kaldi是如今最流行的开源语音识别工具,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工业界,任意哪家公司开发的用起来还不错的语音识别产品,几乎都仰赖Kaldi提供的底层框架。
在Dan这位AI语音领域的“天才学者”的带领下,“PyTorch-y”Kaldi的初创小团队,在2020年4月公布一个用加权有限状态自动机进行深度学习,主要用于自动语音识别的新框架。
并在Dan的努力下,小爱同学在去年起码新开发/升级了20项新功能。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今年2月,小米就开始调整相关技术体系架构——原本独立的人工智能部被并入技术委员会,人工智能部总经理、AIoT战略委员会副主席叶航军出任技术委员会主席,原技术委员会主席崔宝秋则调任小米清河大学校长。
叶航军和崔宝秋都是Daniel Povey的上司,也都曾是小爱同学的“老板”。尤其是叶航军——在目前,即小米自动驾驶团队处于早期筹备阶段,内部的自动驾驶业务都是向他汇报。因此,小米造车业务早已有多位人工智能部的管理人员参与其中。而且与苹果类似的是,小米在推行汽车项目时,对AI的地位极为重视。
因此,小爱同学大概率是要“上车”的。
猜测一下,未来小米汽车的车主只要通过“小爱”,就能轻松控制所有小米系列产品。更能通过任何一个自带“小爱同学”的设备,对车辆进行远程开关锁、远程开关空调,远程开启导航,远程自动泊车等各功能的控制——关键是,他不再需要什么专门的APP,一句“小爱同学”统统实现。
如果是这样,那么小米汽车是真正无缝链接到小米生态链中,演化为真·智能汽车,算是用另一种形式来颠覆传统汽车。
自动驾驶人才团队:DeepMotion×微软亚洲研究院
8月 25日,小米集团正式宣布,公司与DeepMotion Tech Limited(深动科技)相关订约方订立股份购买协议。小米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林斌随后在微博上晒图称:“特别高兴又有几位微软老同事一起加入小米造车!”
林斌的这张图,直接暴露了小米对于自动驾驶的“野心”和对于DeepMotion人才的渴望。
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这是小米继捡到Daniel Povey这个大宝贝之后,在AI方面捡到的另一个大宝贝——虽然7737万美元(5亿元人民币)收购自动驾驶公司DeepMotion,是目前小米官宣造车后最大的一笔收购,但相比2020年初DeepMotion寻求融资时的2亿美元期望估值,以及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和Momenta等动辄10亿美元以上的融资“价位”,DeepMotion简直就如同白捡一样。
说小米此次属于“捡漏”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这个自动驾驶团队的整体实力强且均衡。
尤其是DeepMotion的四位创始人:CEO蔡锐、CTO李志伟、首席科学家杨奎元和研发总监张驰均出身微软亚洲研究院,后者可谓是中国AI算法顶尖人才的黄埔军校。
四人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时期,就一直主攻深度学习与立体视觉方面的研究。
图片来源:DeepMotion官网
总的来说,DeepMotion的四位创始人的算法能力都非常强悍,能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定位、识别、三维场景重建技术,在图像识别等AI技术方面有着极为深厚的积累。
不仅如此,早在2017年,蔡锐、李志伟和杨奎元还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期间,就意识到以AI应用为基础的自动驾驶技术将高速发展,并就此确立了创业方向。
公司成立没多久,DeepMotion就构建出一套通过摄像头阵列来帮助无人车实现3D感知、高精地图绘制与定位的方案。一年后,DeepMotion就具备了成熟的大规模制作高速/快速道路高精地图的能力。尤其是较复杂的中心城区道路的高精地图,自动化程度能达到90%。
因此,DeepMotion不仅能帮助小米初步补齐自动驾驶技术各个模块的负责人阵容,或许还将奠定小米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基础。
据了解,DeepMotion在被小米集团收购后,公司成员大概率都将加入小米,其中的骨干人员或将承担起自动驾驶各个模块负责人的角色——并向人工智能部总经理叶航军汇报。
一旦DeepMotion团队与小米汽车自动驾驶团队顺利整合,基本就可以得出小米汽车未来的自动驾驶方向——以视觉为主,配以高精度地图众包采集方案——也是目前不少知名自动驾驶公司的主要方向。
比如地平线、宽凳科技等,还有小鹏汽车的自动驾驶板块。后者在自动驾驶公司Drive.ai的联合创始人王弢成为小鹏汽车北美感知研发的负责人之后,也转向了以视觉为主,配置高精度地图的方案。
当然还是那句话,5亿元收购DeepMotion实在太划算了。
自动驾驶供应链:禾赛科技×几何伙伴
6月8日,国内激光雷达初创企业禾赛科技宣布完成了超3亿美元的融资,领投方之一就是小米集团。
公开数据显示,禾赛科技是国内资深的激光雷达独角兽,在激光雷达的底层技术、核心元器件、光电芯片、车规级设计流程和自动化生产、功能安全、主动抗干扰技术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感知能力方面都有深厚积累。
据了解,这笔超3亿美元的融资,将用于支持面向前装量产的混合固态激光雷达的大规模量产交付(已获多个OEM定点),禾赛麦克斯韦智能制造中心的建设,以及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芯片的研发。
除了禾赛科技混合固态量产激光雷达,一个多月后,小米集团又领投了另一家产品核心和禾赛科技有着很大的区别的智能车供应链公司:上海几何伙伴,融资金额将近4亿元。
据了解,几何伙伴的创始人兼CEO薛旦是国家及上海人工智能专家委员会委员,曾担任航天某所总工程师。
图片来源:几何伙伴官网
这家定位为Tire 1的初创企业,核心产品是自动驾驶软硬件集成系统,采用4D毫米波成像雷达+可见光视觉+红外成像的融合技术。
几何伙伴所采用的车规级4D毫米波雷达,单帧能够实现大于6000个点云数量,250米以上的探测距离,0.05米的距离精度。能够识别车辆、非机动车、行人、减速带、路沿、护栏等物体,并提供目标的轮廓信息及行为形态。
据悉,几何伙伴的目标非常清晰:先研发4D毫米波雷达,再以成像毫米波雷达为切入点,进军自动驾驶方案提供商领域,成为自动驾驶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Tier1,实现软硬件的自主研发制造,为车企提供面向自动驾驶基于机器感知和学习的软硬件集成系统。
因此,相比难度系数更高的禾赛科技,几何伙伴选择的是一条更容易“上车”的路线。或许这也正是小米所看重的。
向两家目标、方向和路数截然不同的智能车供应链初创企业“投币注资”,也充分说明小米对于未来的自动驾驶供应链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不管怎样,供应链也是必须捏牢的一张王牌。
智能交通生态链:纵目科技×爱泊车
除了聚焦自动驾驶,今年6月和8月,小米集团另外投资了两家针对性极强的“小众”科技公司——纵目科技和爱泊车。
前者在6月3日完成了1.9亿美元融资,由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参与领投。
创始人唐锐是美团王兴的清华直系师兄。曾任英国CSR(现被美国高通公司收购)汽车事业群全球资深工程总监。2010年左右,由他主导研发的CSR车载导航多媒体平台,一度成为中国中国车载导航娱乐系统市场的标杆,年出货量一度达到千万台。
2012年8月,唐锐离开CSR,创立了目前国内首屈一指的ADAS技术供应商纵目科技。
图片来源:纵目科技官网
2014年10月,纵目科技发布了当时业内功能最全的环视ADAS系统解决方案;2017年11月发布了低速L4自动驾驶自主泊车产品;一年后,纵目科技和伟世通亚太公司合作,共同研发出了专属的自动泊车技术。
同年年底,纵目科技收到了一汽红旗的项目定点通知书,在红旗品牌2020年的量产车型上,部署低速自动驾驶L4级自主代客泊车系统。这也是国内首个率先获得整车厂L4级量产项目定点合同的自动驾驶企业。
据了解,纵目科技探索的方向是打通整个自主泊车生态。即不仅解放车主的人力,为车主生活带来便利,还要为商场、汽车服务业带来增值服务。
所以,对智能生态链充满“强迫症”的小米,又出马了——8月底战略投资了智慧互通公司“爱泊车”,这也是今年4月小米官宣造车,进军智能交通产业以来,正式披露的第6家投资入股公司。
据了解,爱泊车的创始人闫军曾是文本大数据领域公司智慧星光的创始人。通过AI技术,为大规模城市级智慧停车提供解决方案。
爱泊车的整个业务模式,就是通过自己的技术方案,联通城市交通管理者、停车服务运营者和车主用户三方——2G2B再2C,将车路状况、停车场端和停车位直接通过C端APP告知车主用户,实现“一个平台,畅停全城”。
图片来源:爱泊车官网
主攻自主泊车生态的纵目科技和主打城市级智慧停车业务的爱泊车,在小米的投资布局之下,完成了另一种关于智能汽车生态链的合纵连横。
而小米战略投资部董事总经理蒋文的这番话,也明确道出了小米对于造车产业链的布局管得有多“宽”:“智慧交通、智慧城市一直是小米高度关注的投资领域。爱泊车已为近三十个城市的路侧公共泊位和商业化社会停车场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解决方案,已成为智慧泊车行业的颠覆者和引领者。我们期待爱泊车的智慧停车业务稳步进取,进而与小米智能生态多场景业务产生更多协同。”
新能源供应链:蜂巢能源×赣锋锂电
除了自动驾驶产业链和智慧交通产业链,小米造车的第三条重点线,则在动力电池领域。
今年7月30日,赣锋锂业发布了子公司江西赣锋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吸收投资方增资的公告。其中,投资方名单中就有小米产投的名字,且为领头方,投资金额为1.875亿元,认缴新增注册资本7500万,增资完成后,小米产投的持股比例为3.51%。
据资料显示,赣锋锂电成立于2013年,其总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赣锋锂业,国内的锂业龙头,更是国际锂化合物(锂盐)深加工行业龙头,目前其氢氧化锂产能为8.5万吨,为全国第一。
赣锋在海外拥有多处锂矿和盐湖等锂上游资源,总量目前为2761万吨LCE,处于世界第一。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同时作为世界重要的氢氧化锂供应商,赣锋还与特斯拉、德国宝马、大众等龙头车企以及LG Chem等电池巨头战略绑定。
因此在电池供应链方面,赣锋可谓是举足轻重的企业,并已形成消费类电池、小型聚合物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固态电池五大锂电产品体系,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动大巴、电动船舶、轨道交通、电动叉车、5G智能、蓝牙耳机、医疗器械等领域。
而关于汽车能源的另一个大动作,就是成为了新能源公司蜂巢能源的重要股东,B轮融资中出资达到1亿元。
小米看中蜂巢能源是有着明确的目的与理由。蜂巢能源目前是世界上首批攻克无钴电池技术难关的企业,还实现了无钴电池的实际装车应用。在成都车展上正式亮相的欧拉樱桃猫,就是世界上首款搭载无钴电池的量产新能源车型。
据了解,钴为目前汽车电池极为重要的稀缺能源之一,全球所探明到的钴资源储量仅为710万吨。从某种意义上说,钴是目前汽车电池的主要成本之一,“钴焦虑”已开始威胁到电动汽车的供应链,尤其是严重依赖钴进口的中国电池企业们。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钴矿进口量为10.07万吨,进口金额33919.67万美元,平均每吨价格直逼3400万美元,成本极高。
所以,如何实现减钴甚至无钴,对于全球电池企业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科研命题。如今能够真正将锂电池做到无钴化的企业,恐怕只有蜂巢能源。特斯拉虽然在2020年提出的这个“小目标”,但目前也仅做到了持续降低锂电池中的钴含量,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无钴还有一定差距。
就在小米注资蜂巢能源的前一个月,蜂巢能源在江苏举行了首款无钴电池量产下线仪式,成为了全球首家突破无钴电池技术难关并成功实现产品量产的动力电池企业。根据规划,这款无钴电池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在蜂巢能源的马鞍山基地大批量下线。
小米看上蜂巢能源,其实是瞄准了新能源电池的未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蜂巢能源打破了海外电池的专利垄断,为国内锂电池行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摆脱“钴焦虑”开辟出一条新路。
由此可见,小米在动力电池方面明确不会“闭门”做研发——不仅抓住了极具未来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也抓牢了上游原材料商,似乎是已经做好了高举高打,集团军作战的准备。
造车基本框架呼之欲出
小米官宣造车的这近半年,虽未见着半个轮子,但其相关的产品、领域和人才布局,及产业投资和收购的步伐已经越来越大,越来越快——基本框架已然呼之欲出。
而且,小米此番造车“组局”的水平颇高。
今年年初就瞄准了半导体产业,通过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投资了云英谷科技、比亚迪半导体、灿芯半导体等8家芯片公司。
再调整相关技术体系架构,将打造了“小爱同学”的人工智能部被并入技术委员会,加重AI在汽车项目的板块,拉入多位人工智能部的管理人员。
再一步步地投资最外围的智能交通生态链(纵目科技×爱泊车)和定位Tire 1的自动驾驶供应链(禾赛科技×几何伙伴),将基础框架搭好。
同时,不忘当下造车新势力的另一重点能源供应链(蜂巢能源×赣锋锂业),直接投资上下游垂直一体化企业和最新的“无钴电池”,做好了“能源与智能”两手都硬的准备。
最后,拍板买下以高精度地图和定位为出发点,提供全栈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包括前视/环视/周视感知系统、自主代客泊车AVP方案等技术,尤其是关键人才统统都有的DeepMotion团队。
由此可见,小米集团在这几个月内的投资收购充满了计划性。再加上DeepMotion团队的近期入局——让小米关于自动驾驶的任督二脉,基本打通。
此外,通过小米的一系列大小动作,还可以看出当下国内自动驾驶领域和新能源领域的新趋势:有着极为明确的思路和细分领域,而不是“全都要”。
譬如纵目科技选择自动泊车生态,爱泊车主打城市级智慧泊车产业链,禾赛科技主攻量产级激光雷达,几何伙伴则上了4D毫米波雷达的车,蜂巢能源发力无钴电池,DeepMotion则聚焦感知、地图与定位模块。越来越多的科技创业公司正加快向适合自己的巨头靠拢,寻找最佳阵营,而不是自立为王。
几乎再也难见十多年前,像Waymo、RoboTaxi、小马智行、Drive.ai等豪掷重金期望包圆无人驾驶的行业巨头了。
而这样的环境,似乎正适合当下的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