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暖评:文档救命,陌生人的善意极简连接

日期:07-23
文档河南暴雨

作者/曹林

救命文档,这是一条既让人破防又让人欣慰的刷屏。这个名为《待救援人员信息》的文档,创记录的250多万次访问量,人们看到了陌生人的善意所汇成的强大救命力量,看到了互联网在紧急状态下是怎么创造性地连接,把日常便于工作的文档工具,连成了一片让被洪水所困的绝望者看到希望的大陆。文档的维护者“戴阿迪”激动地说:从午夜到现在都在处理求助求救的文档,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的求助信息。我曾经以为我服务的产品可能只是一个提升生产力的工具,没想到竟成了一个求生工具。协作光标像SOS那样闪,能把人看哭。

作为文档用户,我也没想到过文档竟能救命,竟能让几百万人共同编辑一个文档。一个叫manto的网友在20日夜间洪灾最紧急的时候创建这个收集救援信息的在线表格,截至21日21点,文档已经“自发”更新至第270多版。从最开始的一个需求表格,生长为“多用途”的民间抗洪资源对接平台,让需求与善意形成对接。从最开始只有第一行字:求救人员信息,救援人员信息。到后来不断丰富,出现了“地铁5号线”“5号线隧道”等求助信息,新加入帮助核实消息的志愿者,发现了一位已经破水、即将分娩急需120救助的孕妇,新增了“可支援”sheet。

后来文档已经成为一条生命的信息通道,第三个sheet“漏电风险地区”,提醒大家避免出入有漏电风险的场所。等待救援的需求等级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强”“紧急”“高”“急”。新增的sheet——“官方救援队信息”“民间救援队信息”,让人觉得希望来了。个人和商户自发提供的避险地点也超过50个。新的sheet“医疗信息”带来了专业的力量,医生们自发组织起了线上问诊群,待产孕妇生产指南被大字加粗放到了首页。

10多年前,社交媒体刚出现的时候,针对互联网在救灾中的信息聚合和善心汇聚作用,我写过一篇评论赞扬“互联网让我们更像公民”,让我们靠得更近,让陌生人的善意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凝聚起来。这10多年中,新媒体层出不穷,互联网不断迭代,社交形式日新月异,不变的是人心和善意。实际上,文档本只是日常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极简办公工具,并无救命功能,可紧急状态下,人们靠着救命本能,创造性地开发出其救命功能,以一种在救灾情形下最有利于求助者、最有传播效率、最方便公众参与的方式对文档功能进行了再生产。

极简的文档,在洪灾这种停电断网信号弱的特殊情态下,却是最有效率的,特别对于那些处于绝境中的人,无须太多耗电耗能耗力,对信号没有太高要求,没有图片和视频,不占多少稀缺的信号、流量和电量,绝境下极简方式实现求助,然后分享、传播、编辑、添加、维护。我们在日常,享受着互联网丰裕的图片和视频带来的视觉盛宴,而在这时候,自发调整到了最少图片最少视频的极简文字状态,将流量资源用于救命。就像一个绝境中求生的人那样,把身体调整到最低能耗状态去等待救援的到来。

这就是互联网的伟大,庞大的草根基础和无数个分散的节点,使其总有一种能力,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让需要的人找到能提供帮助的人。哪怕在这种绝境下,能找到一种最有利于求助者的极简方式,用最少的成本把最大多数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善意连接在一起,汇聚成最强大的救援力量。这种庞大的连接、自组织力量,对技术进行着再生产,是互联网最深不可测的文化生命。就像这极简的文档,救命本来是其“非意图功能”,却在极限语境下被无数人在分享和编辑中再生产成为救命工具。选择极简的文档,而不是其他似乎更流行的社交工具,体现了“以求助者为中心”“最有利于求助者”的善良传播逻辑,每多一个程序都可能为绝境中的人制造求生门槛,求生,救命,需要极简!

救命的是文档,更是以求助者为中心的极简善意,这种极简,用最简单的方式把最多数陌生人凝聚在一个文档中。文档后这些人是谁呢?结合起另一条新闻看,我们也许就知道他们是谁。一个女孩发微博说:“帮我剪了6年头发的发型师,今天约他一直没回复,刚跟朋友打电话我说这个人怎么也不回复我。我朋友说你没看他朋友圈吗,他临时取消所有预约去救援了,他是蓝天救援队的队员,昨天夜里接到河南支援的请求。”是的,极简的文档里有你有我,有程序员有理发师,救人这个极简的善意,把互联网调整到极简状态,让我们出现在一个文档中。

中国青年报:线上创建平台 线下挺身而出 Facebook在2020年为扎克伯格和桑德伯格的个人安全花费3100多万美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