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卫明
来源:首席商业评论
实话说,我已经忍了很久了,今天终于可以开始动笔了。
平常经常看球,大概从一年前开始,每次要打开某帝App看新闻,基本都会有开屏广告,有开屏广告没关系,一般主流App都会显示一下自己的活动,带一下节奏。但是有些App的开屏广告都是为他人做嫁衣,不相关的活动,不相关的商品,而且这开屏广告像素和品质之低让我以为手机App被病毒软件控制了。
这还没完,开屏广告经常有两个地方显示“跳过”,一个是真的跳过广告,另外一个则是假的,你点了假的就会等同于点击了广告,通常会打开一款电商应用,而真的“跳过”的有效区域可能很小很小,你不小心就又等同于点击了广告。
反正,开屏广告基本就等于强迫你点击一次广告。
打开一次开屏广告就让我恶心一次。
有人说,点就点了呗,有啥关系,又没损失什么。
当然有损失,这浪费了我的时间和精力,强行分散了我的注意力。
本来我是兴致勃勃的期待一些新闻和比赛结果,然而等待我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开了其他的应用,然后这些应用还会弹框让我同意隐私条款,我不同意还得要点击几次退出才能真正把广告App关掉。
这不就是流氓软件2.0吗?这不就是网络咸猪手吗?
以前有短信骚扰,电话骚扰,总算通过智能手机的屏蔽功能可以解决,但现在还是逃不过App们的魔爪。
好消息是,央视也报道了这个问题:
有些App更恶劣,整个屏幕不管你点哪里都是等同于点击了广告。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这么恶心人,App们为何还要做这件事?
那肯定是为了钱嘛。
大家可能了解到市面上有一些第三方广告平台,类似以前的inmobi,admaster,包括互联网公司的广告平台,都可以开发自己的广告控件SDK,然后他们找到这些用户聚集的App,和他们谈好广告分成,说服App在应用代码中放置他们的广告SDK代码,一切就绪,可以投放广告了,然后自己就去找广告商谈广告投放,毕竟钱是广告商出的嘛。
一边谈更多的App合作,一边谈更多的广告商。这是典型的平台生意,和打车平台类似。
通常广告平台会和广告主描绘一片美好的未来,类似在知名App上投放开屏广告,大数据精准,按照实际效果付费等等,让更多广告商加入。
接着广告平台可以根据算法和流量来分配投放不同广告商的不同广告内容,收到广告商的广告费后,按照点击量来分成给App们,这对App们也算是一笔收入吧。
假设一个点击是5毛钱,分到App那里是3毛,如果一个用户一个月有效点击10次,那么月活有500万的某帝App,这块的收入就有千万级别,也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费用。
等着广告商和App越来越多,广告投放量上去,那么广告平台就可以包装自己去融资,去上市。
但是像易传媒这样的第三方广告平台一直没能独立上市,大家知道为什么嘛?
因为这个模式有一个很大弊端,因为这其中的产生的实际广告价值的水很深。
第一,对用户不友好,即使用户点击了,也没实际效果,广告商投放后评估的回报效果不行,自然会减少投放量;
第二, App的用户如果体验不好,可能会少用App,甚至卸载App,所以对App们来说,到一定阶段还得要控制接受的广告量;
第三,数据存在不透明的风险,虚假点击,以及监测数据的不统一会让参与的各方都对数据的真实性存疑;
归根结底,如果广告投放的质量,体验度都不考虑用户的需求和感受,那么这个模式是无法走远的。
谷歌百度其实也是一个广告平台,为什么它们能独立上市?
因为它给用户带来了快速搜索所需信息的价值,同时比较好的结合了广告商的需求,所有参与到这个生态中的玩家都获得了真实的回报,这样的模式才能健康长久。当然有些搜索引擎有滥用广告推荐的弊病,这个就另说了。
总之,一个成熟健康的商业模式,必然是利他的,只有利他了,才能长久的利己。
希望这些广告平台,以及App们,好好反思一下用户体验,转换一下思路,多推一些有价值的服务让用户成为会员,避免一些低价值低质量的广告骚扰,杜绝利用欺骗来获取点击,甚至偷取用户隐私信息等损人利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