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史竞男白瀛王鹏编辑/冷彦彦
今年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达276亿元,较2019年同期恢复近九成,持续领跑全球市场。业内人士判断,在电影数量保证供应的情况下,2021年全年总票房有望冲击500亿元大关。
日前,中国电影家协会发布《2021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2021中国电影艺术报告》,在系统总结分析过去一年中国电影产业、电影艺术发展状况基础上指出,中国电影市场恢复好于预期、快于预期,行业正在加速转型升级。
率先复苏持续回暖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2020年的电影业经受了新世纪以来最严峻挑战。随着春节档7部影片全部撤档,影院停业、剧组停工、交易停止,制作、发行、放映、配套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均受影响。
报告称,2020年中国电影产业遭受疫情冲击,中国城市院线电影总票房204.17亿元,观影人次5.48亿,和上年相比,均下降68%。但全年银幕建设逆市增长,新增银幕5794块,比上年增长7.67%,投资热情并未减退。与此同时,消费需求仍较旺盛,国庆档、贺岁档、七夕档等重要档期复苏速度较快,带动了市场整体回暖。
业内人士指出,2020年的中国电影产业,在疫情中无疑遭受了重创,却也在危机中彰显了韧性。
“由于疫情防控得当,中国电影市场最早回归正常轨道。这不仅鼓舞了中国电影从业者,同时为全球电影业注入信心。”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表示,面对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电影市场在全球各大电影市场中率先复苏、持续回暖,显示出发展韧性。
“中国电影有很多好的导演、编剧、从业者,更重要的是有很多期待电影的观众。所以我相信电影的春天一定会来。”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陈道明说。
2020年7月北京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新华社记者任超摄)
国产头部影片地位巩固
2020年,国产电影票房为170.93亿元,占总票房的83.72%。全年票房前10名影片均为国产影片,国产头部影片不断巩固市场地位。
国产电影的强势表现延续到今年——
“李焕英”家喻户晓,“唐探”成为大IP,《人潮汹涌》靠口碑逆袭,《刺杀小说家》视效惊艳……
2021年春节因疫情防控需要,民众响应“就地过年”号召,“原年人”积极带动消费火、文旅旺,看电影成为一种“新民俗”。
2021年春节档创下超78亿元的票房新纪录,也刷新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周末票房等多项世界纪录。
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显示,2021年春节档观众满意度得分85.2分,成为自2015年调查启动以来观众最满意的春节档。
今年电影春节档票房再创新高。(新华社记者陈钟昊摄)
“5天,16.68亿元”,今年“五一”档票房成绩单也再次刷新影史同期纪录。全国观影总人次达4410.54万,国产片票房占总票房96.49%。
其中,《悬崖之上》《你的婚礼》《秘密访客》等13部影片聚集上映,覆盖谍战片、爱情片、悬疑片等多种题材类型,上映电影数量同样创下历史新高。
专家表示,票房、口碑双丰收背后,显示出中国电影在许多方面均获提升,电影在国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巩固。
“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爆发力,与中国电影人近年来扎实的内容创作、电影产业全链条的不断成熟是分不开的,也预示着中国电影产业持续加速跑的巨大潜力。”张宏说。
电影《你好,李焕英》海报(来自网络)
新主流大片引领趋势
报告指出,疫情之下,中国电影行业加速淘汰冗余产能,电影工业化进程持续迈进。
在影院复工后,相继上映了一批制作水准高、内容质量好、工业水平突出的电影产品,如《金刚川》大量采用虚拟拍摄技术,极大提升了影片的制作效率;《姜子牙》创新表现手法,体现出国产动画电影工业化水平的进步。
同时,主旋律影片成为电影市场的重要力量,截至2020年底,国产电影票房历史排名前20中,有《战狼2》《红海行动》《我和我的祖国》等多部主旋律作品,主旋律影片引领多类型协同发展成为电影生产的主要趋势。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2020年的中国电影以“家国情怀”为基础,打造出一种“共同体”的美学,在观众心中也形成了更广泛的共情、共鸣、共振。
电影《掬水月在手》剧照(来自网络)
“中国电影创作依然保持了较强生命力,不仅出现了一大批反映国家重大事件、重大主题的新主流影片,也出现了不同的类型影片,《棒!少年》《掬水月在手》等优秀文艺片和纪录电影,体现出人文关怀和现实思考。”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优秀电影仍然受到市场青睐,优质内容是支撑电影市场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电影家协会的报告指出,中国电影快速复苏,其背后体现了中国电影市场的三个特征:一是放映市场基础坚实、完善;二是市场体量规模已形成不会轻易垮掉的格局;三是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产业链相对完整,有自我复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