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自制剧”到“自制电影”流媒体出品“新变量”
《扫黑·决战》海报
爱奇艺影业出品的电影《扫黑·决战》经受住了院线和线上的双重考验。继今年五一档成为黑马获得4亿票房后,该片目前的网络有效播放市场占有率已经连续两周排名第一。作为一部互联网电影公司主控的电影,《扫黑·决战》的成功,也预示着电影行业迎来了新变量,“流媒体出品”的潜力值得期待。
发掘潜力
从“参投”转向“全控”
经过2020年疫情的历练,目前中国电影行业正处于顽强复苏的艰难时刻,头部优质内容依然稀缺,而流媒体电影公司强劲的发展势头却为电影行业注入了新的能量。爱奇艺影业主控的《再见吧!少年》去年征战国庆档期,豆瓣开分7.4分;今年,同样是爱奇艺影业打造的重磅之作《扫黑·决战》又在五一档成绩耀眼,两大档期的试水成功,也让外界看到了爱奇艺在《隐秘的角落》等爆款“自制剧”之后对于“自制电影”的挖掘潜力,由此实现更多的市场可能性。
在外界的印象中,互联网电影公司总是以“参投”“跟投”的方式在电影圈占据一席之地,毕竟电影投资的风险极高,需要敏锐的眼光、足够的胆识和丰富的市场经验,相比之下,参投似乎是一种稳妥的方式。然而,敢于破局者,也必然抢占到先机。爱奇艺影业从2019年起便推出了“爱奇艺出品电影”战略,将前行的方向从“参投”电影转向“全投全控”电影,以爱奇艺独家投资、联合制作、双线发行的合作方式与制片方、院线/影院展开合作,爱奇艺影业负责影片的立项、投资、宣发,参与创作和制片管理。其中的“独家投资”更确立了“爱奇艺出品电影”的一种坚定与自信。
市场认可
《扫黑·决战》实现4亿票房
《扫黑·决战》作为一部爱奇艺影业全投全控的院线电影,能够得到市场和观众的认可,显示出这个战略的成效,也由此可见爱奇艺影业清晰的市场定位和扎实的做派。在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的一年多时间内,爱奇艺收到了1486个院线电影项目的申请,最终只有13部作品进入立项开发,而《扫黑·决战》就是最终亮相的1/13,呈现出爱奇艺“做”电影的精益求精。
最终,《扫黑·决战》在五一档期的逆袭,也证明了爱奇艺这种“精益求精”战略的可行性。
据了解,该片上映前业内对该片的票房预计为6000万到1亿人民币左右。影片在5月1日当天的排片占比6%,排在当时所有上映新片的第6位。但到了5月2日,该片就开启了逆袭模式——排片升到了单日第5名,5月4日升到第三位,5月7日升到第二位,并一致保持到了后来的两周。
这部影片为什么会实现了逆袭呢?
从影片制片的角度来说,通过对于题材、内容、制作质量等每个环节的把控,叠加类型、节奏和情绪共鸣的内容创作逻辑,“爱奇艺出品电影”以现实主义题材为创作基础,精准靶向各圈层用户需求。《扫黑·决战》虽属于国产犯罪类型片,但影片拥有首次于大银幕呈现的“扫黑除恶”主题,不仅拓宽了国产犯罪片的创作范围,又完全区别于今年五一档的其他影片题材,填补了包括五一档在内的这一题材影片的市场空白。
就像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教授所说,《扫黑·决战》是五一档中现实感最强、刚度最强的一部作品,“扫黑除恶、事件惊悚、工地埋尸、跳楼了断、屋顶藏钱,这些新闻中曾经让人惊讶的段落都写进了故事里。”
从影片质量上说,整部影片的节奏流畅,故事层层推进,最终揭开了官商勾结的黑暗势力面纱。影片高潮迭起,叙事精彩,让观众不会产生观影疲劳,符合观众观影需求。
在宣发上,《扫黑·决战》在公映之前,在全国开展了“千场点映”等宣发动作,实现观影“下沉”,让影片能够触达目标用户。从各地路演和点映的反馈来看,观众提到最多的是“真实”和“敢拍敢演”,而这两点也正是影片在公映后最吸引观众的地方。
正是上述原因,影片最终实现了4亿的票房成绩,超出预测票房的5倍,让所有预测机构大跌眼镜,在2021年为“爱奇艺出品电影”带来了开门红。
自制原创
流媒体为中国电影注入活力基因
《扫黑·决战》只是流媒体出品的样本之一,更多的自制原创作品已经在路上。今年爱奇艺世界·大会上,爱奇艺影业总裁亚宁再次重申了爱奇艺“做”电影的投入力度与决心,其全新发布的爱奇艺影业2021-2022片单中不乏具备爆款潜质的作品。爱奇艺影业未来还有33部电影将陆续进入市场,包括将于年内上映的由王千源、王景春双王影帝主演,改编自东野圭吾经典IP的《彷徨之刃》;定档2021年12月31日,由冯小刚、陈冲领衔主演,改编自新藤兼人原著剧本‘ハチ公物語’的全球知名IP《忠犬八公》;以及由“类型片圣手”邱礼涛执导,欧豪、谷嘉诚、俞灏明、黄尧领衔主演的灾难动作题材影片《绝地追击》等等。
不仅院线发力,线上也同步布局,爱奇艺目前已经与宁浩、饶晓志、路阳等多位导演达成网络电影战略合作计划。
中国电影正在蓬勃发展、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以往惯性的经验主义正在瓦解,而流媒体出品通过多元的探索以及犀利的创意,能够打出一手新牌,给电影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基因,试炼电影工业性。希望在未来,“流媒体新贵”不只是Netflix,还会有中国的互联网电影公司。
文/本报记者肖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