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买菜“流血”上市,靠IPO续命?

日期:06-24
叮咚买菜上市IPO

叮咚买菜“流血”上市,靠IPO续命?

文/夏天编辑/Amelia图编/丘丘

来源:艾问人物(iaskmedia)

据《艾问人物》(iask-media.com)记者了解,叮咚买菜23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更新版招股书,计划于6月底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代码为DDL,共发行14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发行价格区间为每股ADS 23.5美元至25.5美元。

叮咚买菜本次IPO最多募资规模为4.1亿美元。老虎环球基金、软银愿景基金、Coatue、Aspex将分别有意购买至多价值5000万美元的ADS,共计2亿美元。招股书显示,IPO前,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及公司管理团队持股30.3%,老虎环球基金持股5.7%,泛大西洋投资集团(GA)和软银愿景基金分别持股5.6%,CMC持股5.3%,今日资本与DST分别持股5.1%。IPO后,梁昌霖及公司管理团队持股28.6%,投票权增至81.3%。

叮咚买菜“流血”上市,靠IPO续命?

《艾问人物》(iask-media.com)记者发现国内抢地盘,海外抢首股。原因很简单,一般情况下,在某个领域上市的第一家企业,往往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和资金,并影响着相关行业在市场的定价权。对于发展前景广阔的生鲜电商来说,在海外市场拔得头筹就显得格外重要。

不过,就成立时间而言,成立于2014年的每日优鲜作为“大哥”还是比“小弟”叮咚买菜要年长3岁。从初创到上市,叮咚买菜可谓一路狂奔。

创业是从0到0.5

不同于出身互联网的大多数创业者,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出身军营,12年的军旅生涯结束后,梁昌霖决心自己创业,并把同样是退伍军人出身的任正非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任正非退伍后,43岁才开始创业,不惑之年始见春,一手把一个小公司变成了让世界瞩目的科技巨头。”梁昌霖想用自己的努力来证明,当兵的不论在哪里,都能做出一番事业。

叮咚买菜“流血”上市,靠IPO续命?

由于在军校学习的是电子对抗专业,梁昌霖把自己退役后的第一个项目锁定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了全球第一款视频剪辑合成软件:Easy Video Joiner&Splitter。并且在国外网站上以分享的方式销售,先后卖出五万份,也由此赚得了80万美金。

人生的第一桶金,梁昌霖没有选择购买房产或是存入银行,而是自主创业。2003年正值母婴市场火热,他见势创立母婴社区丫丫网,及其相应的移动端“妈妈帮”。服务对象就是年轻宝妈,从医疗健康、社区交流等多方面为年轻家庭提供帮助。

叮咚买菜“流血”上市,靠IPO续命?

2008年,丫丫网开始扭亏为盈,成了中国最早盈利的母婴网站。2016年,公司被好未来集团收购。彼时,丫丫网的年净利润已经达到2650万元,移动端“妈妈帮”也拥有了7000万的移动用户,日活用户数量超过了520万。

从军人转为商人,梁昌霖不仅并未感觉到任何不适应,反而是如鱼得水。

2014年,当社区O2O的热风吹过,梁昌霖又抓住时机,卖掉了妈妈帮的股份,创立了叮咚小区。

不过这一次,财富之神并未降临。叮咚小区成立后的四年里,梁昌霖尝试了七八种到家服务,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2014年推出送早餐服务,需求量大但客单价低、毛利过低;2015年推出干洗服务,客单价虽然上来了,但耐不住规模小、需求频次低;2016年开始推出代跑腿服务,商业化又成为难题。家政清洁、邻里团、送鲜花、小区兴趣班……在尝试了各种家庭生活服务方向之后,梁昌霖发现超过50%的跑腿业务都是代买果蔬,于是在2017年,他选定了家庭买菜,并将“叮咚小区”改名为“叮咚买菜”。

很多人将创业比喻成从0到1,追求着从1到100。但在梁昌霖看来,最重要的是从0到0.1的探索,方向与赛道的选取是本质问题。

“很多创业最初的方向都是有问题的,最可怕的在于沉迷其中一条路走到黑,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我们在发现叮咚小区的问题之后承认了它的失败,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在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并且现在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得市场者得天下

在当时,社区团购的竞争已然开始变得激烈,起步早布局广的每日优鲜、背靠阿里“好乘凉”的盒马生鲜以及永辉等线下超市“老树发新枝”开设的生鲜商店。

商场变为了这位退伍老兵的新战场。梁昌霖意识到,想要在激烈的生鲜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护城河,他将枪口瞄准了配送时间。

叮咚买菜“流血”上市,靠IPO续命?

梁昌霖认为,缩短配送时间的关键就是建立前置仓。

生鲜领域的前置仓模式与京东的“以储代运”有几分相似之处。有过京东购物经历的消费者都能感受到“京东次日达”的便捷。

京东集团通过在社区5公里以内建立小仓库,通过大数据收集的消费行为与偏好,提前储货。并通过自由的物流团队配送系统,能在消费者下单后的第一时间内,将商品快速从小仓库送到消费者手中。

《艾问人物》(iask-media.com)观察到,虽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仓储物流成为了京东集团财报的“拖油瓶”。以亏损换取市场规模,先做大再谈盈利。当时间来到了2016年,京东首次实现了净利润的由负转正,2017年利润再创新高。京东似乎在用亲身事例告诉大伙儿:以储代运的模式走得通。

在梁昌霖看来,生鲜领域使用前置仓模式除了能保证配送速度,更重要的是前置仓对于选址的要求比门店更低,也有利于在更广范围的推广,这也是叮咚买菜得以迅速成长和扩大的原因。

截至2021年3月31日,叮咚买菜在全国29个城市设置了950个前置仓。用户在APP下单,由距离用户3公里的前置仓配货,再由配送人员即时配送到家。

叮咚买菜“流血”上市,靠IPO续命?

除了配送速度快,梁昌霖还提出“不收配送费”“不设最低起送费”等服务,甚至配送员都可以帮忙带走门口垃圾,更是将用户体验拉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得市场者得天下”。在梁昌霖的带领下,叮咚买菜开始以后来者居上的姿态赶超。2018年,叮咚买菜的营业额超过8亿元,产品中差评率持续低于0.8%。

《艾问人物》记者(iask-media.com)通过财报了解到,2018年至2020年,叮咚买菜的GMV从7.42亿元增至130.3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19.2%。在GMV强劲增长的推动下,公司总营收从2019年的38.801亿元增至2020年的113.358亿元。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凡事都有其AB面,前置仓模式让梁昌霖实现了后发赶超,但同时也给叮咚买菜的盈利打上了问号,毕竟前置仓模式让叮咚前期投入非常高昂,也让其早期的履约成本居高不下。

虽然招股书上的营收不断增加,但截至目前,叮咚买菜尚未实现盈利:2019年,叮咚买菜净亏损18.734亿元,2020年的净亏损为31.769亿元,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3个月,叮咚买菜的净亏损13.847亿元人民币。不到三年,亏损已超64亿,并且在此之前,叮咚买菜已经花光了20亿。

不只是叮咚买菜,生鲜电商对资金的渴求程度都不低。实际上,互联网企业烧钱圈地是惯常打法,加之生鲜电商的故事足够性感,在过去的5年中,叮咚买菜收到的资金“投喂”并不少。

(叮咚买菜融资历程图源:企查查)

(叮咚买菜融资历程图源:企查查)

不过据媒体报道,在去年有14家生鲜电商平台获得融资,但其中却不见了叮咚买菜的身影。因此叮咚这次赴美上市也被不少人解读为“要靠IPO续命”。

对于成本巨大的前置仓模式,不是人人都像梁昌霖一样乐观。

《艾问人物》(iask-media.com)记者了解到由于提前购置货物,前置仓模式充满了不确定性风险,要么货品积压带来损耗,要么断货、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造价颇高但成效寥寥,盒马生鲜就曾经在2018年尝试但最终放弃,其创始人兼CEO侯毅就曾明确表达过前置仓模式的否定——“前置仓模式不是未来生鲜电商的终极业态”。

虽然如此,也没有改变梁昌霖的乐观心态,他将“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视为自己的座右铭,也准备在生鲜战场一直战斗下去。

但涌入这个战场的选手还在增加——

据统计,“生鲜电商”的在业存续企业1.8万家。2011年以来的十年之间,生鲜电商企业注册量呈逐年增长趋势,2011年共注册企业161家,到了2020年,生鲜电商企业注册量呈井喷式增长,共4103家,同比增长20.9%。

然而,并不是所有选手都能活下来,生鲜电商的战局可谓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盲目扩张、资金链断裂或是运营模式,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将半路折戟。

(“半路折戟”的生鲜电商;数据来源:海豚智库)

(“半路折戟”的生鲜电商;数据来源:海豚智库)

受此影响,2021年国内注册生鲜电商企业数量少了大半。仅在今年前五个月,注册生鲜电商的企业706家,同比下降63.9%。

在梁昌霖这位乐观主义者看来,生鲜电商固然难,但难的事情和对的事情,往往是同一件事情。做难的事情,坚持下去,会成为时间的朋友。

行业蓝海加上猛烈的市场扩张,叮咚买菜早已成为了电商领域的新贵,而如今4岁的叮咚买菜即将踢出上市的临门一脚,在资本的加持下,叮咚买菜又能回馈给资本市场什么样的惊喜呢?我们拭目以待!

腾讯公开“量子测控系统”相关专利,涉及量子技术领域 乐视网拍卖580项商标 成交价1603万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