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买投票”被禁止 网综发展何以至此

日期:05-18
网综综艺

原标题:“花钱买投票”被禁止,网综发展何以至此

网综节目的最大诉求是娱乐,既然是娱乐,那究竟还要不要在节目形式上追求公平公正?

“花钱买投票”,是刚被总结出来的一个新说法。其实这一做法,早已存在于网络综艺与电视综艺当中,形式多样,花样百出。近日,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一纸通知,禁止了这种行为:“严禁刻意引导、鼓励网民采取购物、充会员等物质化手段为选手拉票”“严禁任何机构和个人以‘花钱买票’‘集资打投’等形式进行数据造假,干扰节目选拔。”

对于主管部门的禁令,网络舆论一边倒地支持,这说明,“花钱买投票”现象的确已经走出了能被公众接受的范畴,不但严重支配了网综的制作理念,错误引导了受众的追星方向,并且在价值观传导层面上,也出现了扭曲的迹象。就算平常热衷于“花钱买投票”的饭圈死忠粉,这次也少有人站出来反对,或许饭圈的人也觉得,在这场停不下来的疯狂竞争中,有人帮踩一脚刹车,是好事。

网综节目的最大诉求是娱乐,既然是娱乐,那究竟还要不要在节目形式上追求公平公正?对于这个问题,一向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认为:所谓的投票环节,多是人为控制的,为的是制造紧张空气,既鼓动了粉丝投票、拉票的积极性,又提升了娱乐效果,一举两得;另一种声音则觉得:网综利用投票形式制造矛盾冲突,让节目变得更激烈精彩,这无可厚非,但不能本末倒置,内容让位于利益,让投票、拉票、买票成为节目的“核心”。

如果不是《青春有你3》设置的“买牛奶打投”规则出了问题,部分粉丝将喝不掉的牛奶整箱倒掉刺痛了公众的神经,网综的“花钱买投票”仍然会停留在暗流涌动的狂热状态当中。虽然花钱的粉丝声称“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但对于那些无收入以及收入微薄的粉丝来说,他们可能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砧板上的鱼肉”……

部分网综在一定程度上,已脱离了娱乐的概念,成为资本收割“韭菜”的工具。如果受众长期浸淫于网综制造出来的虚幻梦境之中,那么他们对于“规则、公平、公正”等词汇的理解,将有可能发生不小的歪曲,认为所有事情无非如此,皆可随意更改、变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网综的优势与特点,均是明显的,在创意上的灵动,在制作上的灵活,还有对于时代氛围的感知与把握,包括对观众心理的揣摩,都决定了网综在网络娱乐方面具有领军的实力。但从广受欢迎,发展到被主管部门发文命令禁止其部分功能,网综何以至此?

就网综的商业收益构成来说,冠名广告、品牌赞助、贴片广告、商品植入、流量收益等,保障了制作一档受欢迎的网综是具有可观收入的。也就是说,哪怕“花钱买投票”这个创收手段被连根斩断,也不会影响到网综的正常发展,更谈不上“以后网综没法活了”。

没有公开数据显示,“花钱买投票”会给平台与制作方带来多少收益。相对于冠名、赞助等较为容易获得的数据,“花钱买投票”如涓流入海一样,不易被发现与觉察。但如同冠名、赞助无论多少总会有个上限不一样,“花钱买投票”具有上不封顶的开发价值。不排除平台与资本,试图摆脱冠名与赞助商等对节目制作的影响与控制,试图以“花钱买投票”制造出更大、更强的商业模式,来实现对节目制作与发展的完全控制。

一档受欢迎的网综,背后搅动着无数双权力之手。每双权力之手,都试图通过节目,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网综的热度与影响力,来自庞大的受众群体,因此,谁能将受众的权利尽数掌握,谁就会在网综话语权分配当中,拥有权属最重的那份。而“花钱买投票”,恰好是掌控受众的最佳手段,不但控制了受众的情感,还无形当中集合了群众的力量,把受众花钱买的投票,放进自己的“黑匣子”,进行按需分配。票也好,粉丝也好,都成为一种工具。

对掌控权的渴望,超过了对利益的需求,这是“花钱买投票”不受控制野蛮生长的根本原因所在。而之所以平台如此重视饭圈力量,也在于他们内心深处有一种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不是冠名、赞助商所能填补的,唯有从四面八方潮水般涌来的“庸众”的赞颂与献礼,才能让其产生站稳脚跟、与其他网综竞争的底气。如此,便能解释清楚网综狂热推行饭圈打投行为的深层动机。

“花钱买投票”被禁止,但并不等于网综会在已经形成的巨大惯性下,摆脱对这一做法的依赖,“花钱买投票”仍有可能在打压下以其他畸形的方式继续存在,比如将买投票转化成买账号、买话题、买流量等更为隐蔽且没法抓到证据、不容易被惩罚的做法。如果网综不能够实现心态上的真正转变——从虚妄的权力与利益诉求转化为以优质的内容赢得观众,那么即便有禁令,也没法改变部分网综的本质。

韩浩月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5月18日 09版

原创短视频博主:我的创意谁来保护 互联网下半场该往何处去:构建综合治理体系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