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投资,不甘当金钱捕手

日期:04-28
腾讯投资

腾讯投资,不甘当金钱捕手

撰文/池早

编辑/董雨晴

近期,小红书被传计划在美上市并预计融资10亿美元。不久前,滴滴向SEC秘密递交IPO文件,据悉滴滴委托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两家投行,考虑以1000亿美元估值,至少募资100亿美元。这也意味着,若募资顺利,这将成为阿里巴巴之后,中国企业在美规模最大的IPO。

不论是小红书还是滴滴,作为早期的关键投资方,连续参与这两家公司多轮融资的腾讯也有望摘得丰厚果实——敲钟的声音亦是财富落袋的声音。

十几年来,腾讯累计投资了超过800家公司,精准投注为腾讯带来了丰厚的账面回报,2020年,来自腾讯投资公司的收益达到695亿元。另一方面,腾讯对游戏、文化娱乐、TO B、消费、教育等各条赛道的持续投资加码,也为行业生态的整合和优势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图/视觉中国(腾讯滨海大厦)

图/视觉中国(腾讯滨海大厦)

某种程度上说,腾讯正试图以资本连接的方式,搭建指向未来的桥梁,这同样是海外巨头如Google、Facebook所选择的路径。只是造富神话之外,外界也会向腾讯投资投去更多关注的目光——疯狂“扫货”的腾讯是否在利用资本形成垄断?广泛撒网之下,腾讯投资的边界究竟是什么?

不过,相比于以资本垄断,在业内多数人看来,腾讯更像是以资本鼓励创新。甚至,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VC/PE以及产业资本,腾讯投资也有着更多的耐心与经验,最终也让腾讯走出了一条不同以往的CVC路线。

腾讯投资大爆发

早期的腾讯投资以并购为主,在操刀易迅、好乐买、高朋等古早消费类并购案时一度走过弯路。直到2011年腾讯正式打响开放战略后,腾讯投资作为前线的战略执行团队,开始逐步崭露头角。

少数股权投资、不干涉企业家成为腾讯投资的鲜明标签,即使在京东、美团等公司中腾讯是第一大股东,经营依然由原管理团队决策。

图/视觉中国

图/视觉中国

通过这种独特的投资打法,腾讯渐进式切入了除游戏、社交等主营业务之外的诸多领域,从电商到本地生活服务、从出行到教育、从医疗到金融科技......这张投资清单越写越长,且时间维度宽广,既有种子轮、天使轮等早期投入,也涉及Pre-IPO乃至上市公司,全面覆盖。

其中,对京东、美团、拼多多等公司的投资动作自然极具战略色彩,毕竟,消费互联网始终是腾讯无法放手的一张牌。但比起在主营业务上进行前瞻性布局、强调耦合关系,面对非主营业务领域,腾讯更像是一个有长线思维的VC/PE。一些公司可能尚处于发展阶段,且短时间内并不存在与腾讯业务联动协同的可能,却仍然被腾讯加入了“购物车”。

这种看似“激进”的策略在2020年更为明显。当国内一级市场VC/PE普遍遭遇募资困境,腾讯却因为在资金上有更强自由度而步履不停,投资节奏甚至变得更为密集。仅在疫情前后的第一季度,腾讯投资公司就已多达29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家。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服务商明略科技正是其中之一,腾讯与淡马锡共同领投了前者3亿美元的E轮战略融资。在更早之前,腾讯还参与了其C轮和D轮融资,双方的合作可以追溯至明略科技创立初期,渊源颇深。

在明略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吴明辉看来,腾讯投资不仅关心被投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非常注重公司的长远期发展,腾讯愿意付出时间等待有潜力的被投企业成长。

这种等待也体现在腾讯与被投公司的合作之中。一方面,获得腾讯投资相当于一种认可,腾讯本身已经为被投公司提供了强大的品牌背书。另一方面,在业务的推进过程中,被投公司不仅获得了腾讯的业务能力与资源扶持,甚至可以组建为同一利益体去竞标订单。

吴明辉提到,明略科技和腾讯云合作,为某副省级市下辖区建设智慧城市项目,双方从产品到技术不仅实现深度融合,更形成优势互补。“这样能够更好地解决许多传统行业中特定场景下的应用难题,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为客户创造价值也是证明自己的价值,被投公司的价值则是腾讯投资决策正确与否的最佳证明。截至2020年年初,腾讯总计投资超过800家公司,横跨海内外,其中已上市公司超过70家,逾160家成为市值或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仅京东、拼多多、美团、哔哩哔哩、猫眼娱乐等20个明星公司的总市值就高达3万亿港元,堪称“投出了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还有另一种身份——LP。红杉中国、云锋基金、高榕资本、挚信资本、青松基金、龙珠资本等知名机构背后都有腾讯的身影。换句话说,除了直接投资,腾讯可以借间接投资的方式触达更多公司,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人一天之中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都可能与腾讯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切大概率归因于当年腾讯在开放战略上大力转动的方向盘,此后的每一笔投资都是在此基础上反复加以实践。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腾讯集团副总裁李朝晖曾表示:“中国的 CVC(企业风险投资)走出了一条和美国不一样的道路,比如通过少数股权的投资以及产业链的建设,打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态环境。CVC也跟传统 VC、PE合作,一起把市场做大,而不是互相争夺有限的资源、玩零和游戏。”

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多点下注的结局通常是买入整条赛道,行至这一阶段的腾讯也不得不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是否在借投资之名,行垄断之实?

借投资形成垄断?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腾讯一直被外界视为一家看不到边界的互联网公司。

“无边界”的形容是一柄双刃剑。基于一路高歌的主营业务和密集如鼓点的投资布局,腾讯的商业版图如滚雪球般日益壮大,但鲜花着锦之外,关于垄断的争议和质疑也纷至沓来。

毕竟,高额、长期且遍布各领域的股权投资如同织就了一张巨网,投资者抢占制高点的背后也是一种对被投资者创新能力及竞争自由的变相剥夺。东方证券在《复盘美国科技巨头,思考中国反垄断影响》报告中指出,回顾美国科技巨头的反垄断历史,通过收购扼杀竞争对手的成长是实现垄断的常见手段。

一个例子是,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邮件中谈及是否收购Instagram时写道:“虽然这些业务刚刚起步,但网络建立、品牌具备意义后,如果它们的规模发展壮大,可能会对我们造成极大的破坏。”

不过,和深陷反垄断泥潭的海外巨头相比,腾讯的情况又有所不同——投资恰恰代表着腾讯对其他行业的克制态度。2011年,马化腾在一次内部诊断会上发问,腾讯的核心能力是什么?他最终得到了两个答案,其中之一是流量,另一个是资本。

据说提出“资本”主张的即为腾讯二号人物、也是腾讯投资的幕后推手刘炽平。在他看来,腾讯不可能涉足所有的互联网产品,以资本为管道培养有潜力的创业家、充分释放流量价值才是更高效的双赢路径。自此,腾讯开始“半条命”战略,通过投资把自己的业务交给更合适的合作伙伴去践行,京东就是其中一个代表案例。

李朝晖曾这样总结腾讯投资的思路——“我们只投和腾讯业务相关的。”至于为什么外人看来腾讯投资不限定边界,他给出了两个解释:一是互联网在不断进入很多新的领域,腾讯只是跟随互联网的趋势迈进;二是当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发生融合,已经很难简单将一家公司归类,判断它到底是什么。

按照常理,赢家通吃往往会招致其他玩家的不满与反抗。然而,无论是被投企业创始人还是VC/PE合伙人,都对腾讯投资的风格给出了肯定评价。瓜子二手车创始人杨浩涌称腾讯是“友好的、长期的财务投资人”,美团创始人兼CEO王兴则认为,无论是创始人个性、团队气质还是业务战略,腾讯都是能腾讯都是能够更好与其他人结盟的对象。

刘炽平一句话道清了问题的本质——腾讯通过投资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具体到投资执行层面上也是如此,被投公司的优先级始终位于腾讯之前。“我们不会有去控制对方的想法,作为投资方,我们最看重的是创始人和团队。”

所以,尽管腾讯在部分公司的持股比例已经超过了创始人与团队,位居第一,掌控公司走向的依然是创始人及团队的意志。以京东为例,腾讯持股达17.9%,刘强东为15.1%,但腾讯无意干涉京东的日常决策——刘强东拥有公司78.4%的投票权,即使暂时退于幕后,照旧大权在握。

这同样作用于业务发展之中。虽然进入了微信“九宫格”梯队,京东、美团并未放弃在支付业务上的试水,即使是成于微信社交关系链的拼多多,羽翼渐丰后也致力于独立App的运作。消费互联网如此,产业互联网亦然。太美医疗CEO赵璐评价腾讯是“一家有大格局的投资机构”,“有良好的口碑,帮忙但不添乱”。吴明辉对此深有同感,作为创始人,他始终希望明略科技能够作为一个独立品牌长期发展,而腾讯的生态系统显然更符合这一预期。他将腾讯比作一艘航空母舰,自身发力远航的同时,也不忘带领众多中小舰队乘风破浪。

换句话说,腾讯投资非但没有遏制创新,甚至鼓励许多创新企业不断壮大,这和所谓的靠投资形成垄断可谓背道而驰。

另一个令公司创始人和团队倾向于选择腾讯投资的原因,或许是后者在“站队”上的自由度。腾讯一向崇尚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规则,这不仅表现在对待被投公司的态度上,也渗透于双方的彼此选择中,同时获得腾讯和阿里巴巴投资的哔哩哔哩与小红书就是最好的例证。

图/视觉中国

图/视觉中国

何况,流量与资本绝非所向披靡,投不进也好,阴差阳错也罢,造成的结果是腾讯错失了包括WhatsApp、字节跳动、musicly在内的多家公司。

另一方面,在一位接近腾讯的内部人士看来,外界对于腾讯投资“买赛道”的判断比较偏颇。以产业互联网为例,业界蓝海,空间广阔,在垂直与分叉赛道持续涌现的行业,所谓的“包揽赛道”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产生这样的“误读”,不过是由于腾讯投资了一些潜在细分行业龙头,数量方面比较突出而已。

发力投资意欲何为?

如果不是为追求垄断,腾讯大规模发力投资究竟意欲何为?

刘炽平在2020腾讯投资IF大会如是作答:“投资是腾讯的核心战略之一,也是核心业务之一,腾讯投资的首要目标就是:在过程中创造价值,并且把绝大部分价值分享出去,仅留一小部分给腾讯自己。”

图/腾讯投资微信公众号

图/腾讯投资微信公众号

这其实一个递进式的过程,从战略价值出发,到战略机制与财务价值并重,最终指向社会价值。

前述内部人士提到,腾讯对战略价值理解可以被拆解为两点,一是优势互补,二是前瞻性布局。前者是现在,后者是未来,一些投资项目短期之内或许无法看到明显的合作衔接点,却因为存在潜在的长远价值而被腾讯收入囊中。

产业互联网时代开启后,这一点就变得更加突出。外界津津乐道于腾讯“抄底”蔚来汽车的魄力和眼光,却忽视了一个事实——腾讯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投资早在其艰难爬坡时就开始了。仅蔚来汽车一家公司,在其IPO前的5轮融资中,腾讯就参与了至少3轮,这还不算其后领投的10亿美元D轮融资,以及在蔚来汽车亟需输血时认购的可转债和美国存托股票。

而谈及腾讯是如何看待战略价值协同的,此前腾讯投资董事总经理姚磊文曾在媒体专访时候表示,产业互联网是一个相当广阔的范畴,腾讯自己能做的领域有限,也未必需要自己去做,更多的是基于平台能力建立整体解决方案。“我们做好产业互联网的底座,腾讯云、基础能力的构建我们肯定可以做,但不可能每一个垂直场景、垂直行业都亲自参与。”

就这样,“团战”成为了腾讯找到的最优解,即以资本为纽带,将散落在产业链上下游的角色串联起来,共同构建完整、多元的生态,进一步降本提效。

道理简单,经验在前。腾讯云通过千帆计划连接了300多家合作伙伴,相互打通技术与产品能力,通过在各个维度的“团战”模式,快速获得了市场竞争优势。这家合作伙伴既有像微盛这样的投资公司,也有更多重要的上下游模块型企业。

如果说阿里巴巴的投资思路是以棋盘为基础纵横捭阖,那么腾讯的招式更像是画出一个又一个同心圆——以游戏、内容、社交等主营业务为圆心,不断向外延展,腾讯自身是小圆,更大的圆需要以投资+资源为笔,倾力圈出。

比起单纯追求财务回报,腾讯更在意的是,在相互平等和尊重的前提下,为被投公司提供更多存亡和发展上的经验,让中国的创业者有更好的成长土壤。

这或许与腾讯早期的融资历程有关,彼时还叫QICQ的QQ发布刚刚9个月,用户量突破百万,但腾讯的账面资金已所剩无几,马化腾甚至会因为担心交不起服务器的托管费而从睡梦中惊醒。后来,垂死挣扎的腾讯等到了IDG和盈科资本的220万美元投资,然而,又撞上了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几度浮沉。

李朝晖的这句话也许可以作为一个注脚——“对于早期公司,一个战略决策或者在某一次融资里面的一个行为可能决定了生死。”因此,腾讯不希望后来者陷入类似的困境,作为产业资本,它拿出了比PE/VC更多的耐心,这正是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因为经历,所以理解,因为扶持,所以成就。

乐视网:去年亏损近25亿元 期末净资产-168.62亿元 近17亿销售费用换来1亿净亏损!强监管下好未来“未来”何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