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支持小米造车!
来源:42号车库
撰文:卖白菜的黄老板
2月26日,在“假如小米造车,会碉堡了吗?”的文章中,我们曾提到在造车方面的招聘动作,大部分的公司都走在了小米前面,而对于小米来说损失的不仅仅是时间成本。
到了3月26日据新浪科技报道,供应链及小米合作伙伴消息称小米造车是确定的事情,当下小米正在供应链寻找合作资源。此外,近期有许多车辆软件方面的工程师入职小米,并且招聘还在持续进行。祥文清楚>>独家|小米确定造车:正持续招募车辆软件工程师并寻找供应链资源
而今天,小米在港股发布了集团自愿性科技公告,“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立项业务,并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100亿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金,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车业务首席执行官。”
在经历了多次“烟雾弹”后,在小米第二场春季新品发布会上,伴随这雷军稍微有点嘶哑的嗓音,终于让小米造车的传闻终于尘埃落定。
01
发布会说了什么
万万没想到发布会竟然是从改Logo开始的,本着“科技越进化就越贴近生命的形态”,基于Alive的理念。
知名设计师原研哉重新设计了小米的品牌Logo,并提到新Logo将用于品牌形象展示,而新设计的小米英文字母会用于更多的智能化产品展示。
随后就是进入小米的保留节目“ALOT生态样板间”,虽然洗碗机真的很刚需,空调也很智能,当我以为扫拖机器人只能缓解家庭矛盾时。
主持人提到扫拖机器人可以实现智能场景识别,可以识别不同地板,难道是在暗示小米有低速自动驾驶能力储备?
听完雷军介绍小米最新的手机MIXFOLD,自研ISP+自研算法以及自研芯片澎湃C1,高密度的信息接踵而来,各种配置差点闪瞎了我的双眼,正当我准备拿起手机下单的时候。
雷军却说他们除了手机行业冲击高端,还要在其他行业发起冲击。激动得我赶紧放下手机,准备迎接“年轻人的第一台车”时,屏幕上却亮出了“高端笔记本”!
不得不说,这次小米市场部赢得很彻底,你们是最“棒”的。
看完了所有的新品发布会后,万众期待的小米造车环节,还是迟迟没有到来。
正当我以为今天可以早点下班收工的时候,一段“生生不息”的纪录片暗示了这场发布会的“进度条”还没走到尽头。
紧接着雷军开始说了自己成长历程中的几个蜕变,从程序员转型到CEO,再到天使人,最后带领小米手机部门重回世界第三。几次转变都是他认知结构和人生阅历巨大的变化和翻新。
过去的两个半月他非常痛苦,因为即将迎来第四个蜕变,随即摆出自己与马斯克的合照。
懂了,发布会终于迎来了我想看的。
雷军提到在最初小米董事会建议他们研究电动车前景的时候,他是抗拒的。
因为他们认为才刚刚花了五年时间,把手机业务做到了全球第三,手机的战场还没打完,就造车,会不会导致分心。
但在作为时代大浪潮的电动车行业面前,小米究竟该何去何从。
于是雷军于2021年1月15日开始了认真调研造车的事情。
我认为这其中雷军提到了很关键的点,在小米微博上有1万多人参与调研,将近9成的人支持小米造车,表示会买小米的车,“为什么这么多人希望他们造车,为什么大家认为他们会赢”?
是因为小米在过去的7-8年时间里,投资了近10家电动车产业的公司吗?
是因为小米还申请很多例如汽车定速巡航、能源补充、车辆操控、导航、辅助行驶和行车安全等汽车方向的发明专利吗?
雷军缓缓给出了答案,他认为第一个,小米在之前做成功了太多的产品,让大家也愿意相信小米也能做一个让大家惊喜的好车。第二个,小米过往的产品中积累了高粘性的“米粉”。
除此以外,他们有完整的智能生态,全球第三的手机业务,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现在有1080亿元的现金储备,亏得起。
这里结合雷军之前说过的,“我不是一个善于在逆境中生存的人,我会先把一件事情想得很透彻,目的就是为了不让自己陷入困境。”
如果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那还有什么不敢放手一搏的?
这句话也佐证了雷军最后的话,他深知做出这个决定,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他愿意压上所有的积累和荣誉,全力以赴,不负众望。
因此小米今日决定正式进军智能电动车行业。
02
还有什么挑战
小米造车终于实锤了,即使我也知道“感动人心”,在小米内部并不是一句空谈,而是切实行动的映照。
但不得不说的,自从进入2021年以来,传统车企也在加速电动化的转型,大众甚至计划将“Volkswagen”的名字更改为“Voltswagen”,以表明要与燃油时代告别的决心。
可以说的是汽车电动化的进程超越很多人的预期,似乎爆发也就在一夜之间。
对于小米来说,选择当下这个时间节点进入电动车市场,好处是在于电动车供应链已经被其他玩家整合,成熟的供应链体系让制造成本变得更低,而且汽车代工模式也正在被行业所认可。
但是面临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如何解决车辆的漫长研发周期、如何确保产品质量以及品控、后期会不会建设补能体系等都是摆在小米面前的问题。
而且短期来看,电动车市场补贴的红利还会继续,但这个红利的窗口期会因为今明两年大量玩家涌入,而变得比想象中更短。
对于一家没有整合过汽车供应链、没有自动驾驶技术储备,甚至也没有汽车行业的营销经验,
也就是还没被汽车市场教育过的公司来说,“红利窗口期”的缩短不仅意味时间成本变得更加可贵,也意味着发展过程中要储备更多的“试错成本”。
关于这点,雷军也表示,他很清楚汽车行业动则上百亿的投资和潜在的风险,做得不好很容易翻船。
但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他们今天还有没有10年前创立小米时,敢于挑战当时其他手机巨头企业的勇气以及决心。
况且今天的他们并不像10年前那般“一无所有”。
写在最后
“有次我从睡梦中醒来,我就在想,我曾经想创办一个伟大的公司,做一点伟大的事情,到了40岁的时候,还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但是这对一般的人是无法理解的。大家都觉得我有点装,因此我被骂得挺惨的。其实不是装,要看你的追求是什么,如果从小的目标很高,但到了四十岁发现并不伟大,内心的挫折感是很强的”。雷军在鲁健访谈时,对着镜头非常认真地说到。
40岁的雷军“下岗再就业”创办了小米,用10年干出了一个世界第三。
50岁的雷军决定造车,提到这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并且将会全资投入,并在离场时哽咽到话声有些破音。
此刻我想到了理想汽车的李想曾经说过的“我可能在有生之年可以再造一个丰田,还有什么事比这个更刺激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人因梦想而伟大,因行动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