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的房租、学费?

日期:03-15
蛋壳公寓长租公寓房租

被各种商家营销套路侵害权益?买到的商品出故障投诉无门?黑猫投诉平台全天候帮您解决消费难题【消费遇纠纷,就上黑猫投诉】

谁动了我的房租、学费?

来源:雷达财经

文/梁春富

编/深海

又是一年315,安心消费关系着每一位居民。作为与线上线下消费场景密切相关的消费金融行业,早已渗透至每位消费者,大到贷款买车交学费,小到日常购物的扫码支付。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在日常消费中,也难免会遇到一些消费陷阱,甚至是金融欺诈。

金融类消费欺诈也一直高居消费者投诉排行榜,在投诉平台上,以小米消费金融、58金融、马上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等为代表的多个消费金融平台,围绕“套路贷”、暴力催收、延期还款被拒等投诉,有数千条之巨。

不过,近年来在行业监管环境日趋完善和严格的背景下,各类消费金融行业乱象得以有效遏制,合规向好成为行业新趋势。但在疫情大背景,消费者未来收入不确定性增加以及消费方式的转变下,行业潜在的一些问题有可能再次显现,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风险点:荐股“杀猪盘”疯狂涌现、以直播电商为噱头的非法集资、网贷平台诱导年轻人过度消费、学霸君分期贷、蛋壳公寓租房贷暴雷等新的风险点。

行业乱象如何整治?

巨头涌入消费金融

过去三年,消费金融跌宕起伏。2018年,行业高歌猛进的同时伴随着市场争议不休;2019年,监管政策巨变,严格整治金融乱象;2020年疫情黑天鹅,不少消费者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加,导致居民对消费金融产品的需求在短时间内出现了下降,对于依赖线下渠道的消费金融平台来说是一场不小的考验。

然而,如此条件下,过去的2020年,多家电商巨头和银行却加速抢滩消金市场。

2020年1月10日,光大银行获批筹建北京阳光消费金融;1月17日,小米参股的小米消费金融获批筹建;4月份,平安集团携平安消费金融正式杀入消费金融领域;9月份,银保监会同意蚂蚁集团在重庆市筹建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10月份,唯品富邦消费金融获批筹建,另一家电商巨头唯品会也跟进。

行业人士预计,目前还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在酝酿筹建,这一行业扩张态势或将在未来1―2年里持续。

互联网企业、电商巨头、老牌银行都在抢滩的“香饽饽”消费金融到底是何物?宏观层面上看,与消费相关的金融服务都可以称之为消费金融。一般意义上,即消费金融公司向消费者发放的以消费(不包括购买房屋和汽车)为目的的小额、短期借贷融资服务。

消费金融被看作是银行信用卡、银行贷款之外的一种补充。目前,90后消费大军崛起,他们有着超前的消费意识和需求,消费需求旺盛,但手头上的可支配现金又满足不了自己现阶段的消费欲望,而传统的金融服务比如信用卡、个人信贷等审核门槛高、审批速度慢。于是,各种消费金融产品应运而生,抓住年轻用户的痛点、消费欲望,通过快速审批、较低门槛、互联网平台,为他们提供购物分期和消费贷款。

而近几年来,在消费带动内需的大潮下,五花八门的互联网借贷平台、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一拥而上,而且主攻目标都以年轻人为主。

且与放贷有关的业务所带来的资产回报率往往令市场艳羡,消费金融行业同样有着巨大的利益空间。借款人一般无需抵押,因而利率更高,除了正常利率以外,还有各种管理费、手续费、增值服务、逾期的利滚利等。

高利润也吸引了各路玩家入局,在我国瓜分消费金融市场主要有四大主体:一是传统的商业银行,比如中农工建;二是互联网公司的消费信贷平台,比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美团分期、58金融等等;三是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比如哈银、马上、中银、招联、捷信等;四是小贷公司、P2P平台。

值得关注的是,许多互联网公司未取得消费金融牌照时,也积极发力消费金融,如蚂蚁花呗2015年上线,目的是实现先消费后付款的功能,但由于淘宝是C2C的模式,顾客买的是商家的商品,而不是淘宝自己的,让商户给顾客“赊账”显然行不通。这时阿里旗下持有网络小贷牌照的小贷公司就派上了用场,蚂蚁花呗通过阿里的小贷公司给消费者发放小额贷款,消费者再用这笔贷款去购买商品。在行业人士看来,这种通过网络小贷提供消费服务的方式,绕开了金融牌照的限制。

事实上,各家的消费金融产品背后的资金方,往往站着网络小贷公司。网络小贷公司又是互联网巨头,包括支付业细分领域头部机构的标配,有一些还会配互联网银行。比如阿里的蚂蚁小微小贷及网商银行;腾讯的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及微众银行;百度的上海百度小贷及百信银行等。

其他的“编外”公司也是各显神通,通过五花八门的方法成功绕开了准入障碍。

诱导消费、土味网贷广告“雷人”

巨头涌入后,大力通过广告方式获取用户,雷人广告频出,引发极大争议。

2020年12月17日,针对京东金融网贷短视频广告引发网友争议一事,京东金融发布致歉公告称“没有任何理由,我们完全做错了。”

京东集团还表示,该事件不仅仅是管理审核的问题,更是操作团队的导向、文化和价值观出了问题,一味的为了追求业绩,迷失了自我,丧失了责任,丢掉了初心。

事件发端于一系列京东借贷业务的短视频广告。

广告截图

广告截图

这则广告中,朴实的中年打工人和母亲坐飞机,母亲晕机,一旁的西装男子高喊“钱我来出”,结果是帮其开通网贷升舱。

除此以外,网友还发现了京东金条等也有类似广告出现,也是同样的套路。西装“老板”晕倒后为报恩,给救人外卖小哥开网贷;去餐馆点餐钱不够,“老板”再次直接夺过手机帮打工人开通网贷,还鼓励他不要被人看不起。

这一系列视频广告推出后,不少网友表示“感到不适”,“无脑”和“雷人”。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互联网平台在网贷广告上栽了跟头。

此前,360借条也因类似的广告而引发网友热议。其中一则广告内容为,一位空姐打扮的女子,向一身穿着朴素的男子称,只有在360借条上开通了额度才能嫁给他。

无独有偶,蚂蚁集团准备上市之前的一系列花呗的地铁灯箱广告,也同样让网友感到不适。比如施工队长借钱给女儿过生日、年轻人用花呗请大家吃饭、毕业生借钱环球旅行、牧民用花呗给上大学的妹妹买笔记本电脑等,广告文案极尽鼓吹超前消费的好处。

谁动了我的房租、学费?

事实上,蚂蚁花呗、京东金融、360借条并非仅有的几家在广告营销方面出现问题的企业,小米金融、分期乐等网络借贷平台在短视频平台等互联网流量聚集地投放的广告,大都存在土味营销情节夸张、忽略网贷背后用户要承担的高额利息、弱化还款责任、夸大超前消费带来的享受等特点。

招银国际证券此前一份研报指出,蚂蚁金服、京东、度小满、微众银行等互联网巨头的年利率并不低,大致在18%-24%之间,覆盖了约2.4亿借款人;360金融、趣店等网贷平台的年利率更高,大概在24%-36%之间,覆盖了约4.3亿的借款人。

对于网络平台上频现土味营销广告,新华网评论称,这是“为了流量不顾吃相”,网贷、医美等行业更是重灾区。为了开拓下沉市场,一些网贷平台利用人设吸引眼球、营造虚假场景、植入诱导性广告,罔顾相关法规和消费者利益;还有一些广告打着“土味视频”的口号,把“奇葩”当“流行”,拼丑搏眼球,似乎越有争议性,就越能实现“广告效益”。

新华网呼吁,这些低俗营销,哗众取宠的表象下是歪曲的价值导向,这不是“土”而是“恶”,不但“辣”眼睛,还“毒”心灵“害”社会,必须重拳惩治!

谁动了我的房租、学费?

“不上征信,只需身份证”“低门槛、方便、灵活”“高额度,放款快”“趁年轻,及时享受”网贷平台的广告语如此轻描淡写却又引人注目,挑动着每一个为钱所困的年轻人,超前消费的观念及无处不在鼓吹的消费主义,透支着当代年轻人本就干瘪的钱包。

没钱买基金,可以借呗套现加仓;没钱租房子,可以用租金贷;没钱为偶像打榜,可以借网贷;没钱买手机,可以打白条…..

然而“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据尼尔森2019年发布的《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显示,使用信贷产品的年轻人占86.6%,且其中有超过一半的年轻人实际负债。

但也有一部分年轻人“贷款”的目的不是满足消费欲望,只是为了在大城市能够有一席安睡之地,但高额租金让他们无从选择,只能选择长租公寓的“租金贷”。

2020年蛋壳公寓的暴雷,让数十万年轻打工人无处可去,雪上加霜的是,没房子住了还背上了租金贷。

谁动了我的房租、学费?

蛋壳公寓采取的是“高进低出”“长收短付”的模式,即高价收房,低价出租,抢占市场。其主推的支付方式为租金贷,收取租客多月房租。这意味着,在租客签订租房合同时,蛋壳公寓便已收到了所有的租金,而租客每月是在还自己的贷款,且贷款与个人征信绑定。但多位蛋壳租客曾向雷达财经表示,自己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背上了租金贷,蛋壳公寓员工在带看房时,并未详细介绍租金贷,甚至是有意引导租客使用租金贷。

聚集蛋壳北京总部讨要房租的房东、租客

聚集蛋壳北京总部讨要房租的房东、租客

根据雷达财经此前报道《退租无门又遭房东赶人北漂女孩站上蛋壳北京总部天台》,26岁的北漂女孩马小姐,她是一名汉服模特,今年因为疫情的缘故,工作机会锐减,手头本就很紧。在北京,她住的是蛋壳公寓的房子。蛋壳公寓管家几番催促要她将下一季度房租续上,否则就冻结房屋密码。无奈之下,她只能东拼西凑借了8000元将房租续上,但房东表示并未收到蛋壳方的房租,要求马小姐搬离。为此,马小姐几番找蛋壳讨要说法,得到的只是敷衍推诿。这位年轻的北漂女孩最终站上了蛋壳大楼的楼顶……不过所幸被拦下,雷达财经事发后曾多次尝试联系马小姐,但手机均为关机或无人接听状态。

甚至还有年轻人为此走上了绝路。去年12月底,广州蛋壳公寓一租客从18楼坠落。据梨视频报道,该租客刚毕业没工作,贷款租房,遭遇蛋壳公寓暴雷,房东没收到房租要求租客限期搬离,该租客"气不过,点烧了房子"。该租客室友称,凌晨三点半发现房间和走廊冒烟,随后报警,发现一名租客坠楼。

在“分期贷”上暴雷不止长租公寓,还有在线教育。

今年一月初,在线教育机构学霸君的创始人张凯磊在发表于朋友圈的公开信中这样写道:“奔跑了8年的学霸君还是在2020年的冬天倒下了,我们的学霸君1对1和优学小班要歇业了。”张凯磊披露的数据显示,学霸君有5万多名学生。

雷达财经曾加入到的一个学霸君维权群中了解到,不少正在上课的学生被迫中止课程,部分刚刚一次性交了两三万学费的学生甚至连一节课都还没上。

从一张群内接龙传递的统计表来看,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表格中所填报的缴费金额基本都在数万元。甚至还有不少家长是通过"分期贷款"进行缴费,他们发现,原以为是分期付款的学费,竟变成了分期贷款。课程没了,贷款催收却没有停止。此外,部分家长反映,学霸君老师在推销课程中,只说了“分期”,未提到“贷款”。这与蛋壳公寓的租金贷几乎如出一辙。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无论是蛋壳公寓爆雷,还是学霸君事发,都应该为一些消费金融公司与场景平台合作的发展敲响警钟。行业人士认为,在资金直接打给场景平台的深度场景金融模式中,除借款人还款风险外,场景平台经营和道德风险凸显。一些医美、租房、教育等类场景平台出现过骗贷、过分营销、倒闭和卷款跑路事件。场景平台往往规模比较大,出现风险后对于金融机构的影响比较集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表示,对教育、租房等领域的涉众类新兴模式,要关注这些模式中的数据流、资金流等信息,管理好个人数据安全、资金流向等,还应考虑是否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及存管机制。

乱象频发政协委员:建议完善监管体系

3月11日,黑猫投诉发布的《2020年消费者权益保护白皮书》显示,金融、支付行业是2020年度消费者投诉最多的行业,投诉量达30.97%,其次是购物平台。

而金融、支付行业的主要投诉诉求集中在“退款”问题上,此外,还有常见的“暴力催收”“利率过高”“泄露个人信息”“各种名义的会员费”“砍头息”等,用户通过网上的金融业务缓解疫情下生活压力,却因防不胜防的套路使得生活压力更大。

过去的一年,一些套路贷也出现了新花样。2020年北京警方打掉了10余个“招工美容贷”诈骗团伙,这些诈骗分子打着高薪招聘的名义吸引年轻女性应聘,条件是要去指定的整容医院做医美,并打包票称所有费用均可申请“美容贷款”,由公司负责偿还;

雷达财经去年12月份底报道的《快手神豪“蒋爷”被捕!声称辛巴是合作方有上班族损失超百万》,所谓“蒋爷”以直播电商为噱头,靠着与快手主播方丈、辛巴的合作背书,引诱“老铁们”投资返利,实则为非法集资;

由“专业人士”指导,一对一在线课程教学,手把手的教你投资的荐股杀猪盘、诱导新用户炒币、微信群带单…...一旦进入了这些所谓“专业人士”的交流群,相当于“羊入狼口”,一场谋划已久的“割韭菜”骗局也由此开始。

在今年两会上,消费金融的种种乱象得到了一些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呼吁,加大网络贷款监管整治力度,并特别提到,建议要求网络贷款机构不得向在校学生发放贷款,禁止给在校学生办理信用卡和提供分期等相关超前消费的金融服务。他认为,学生没有偿还能力,超前消费无疑是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风险,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

李君还建议,健全网络贷款法律法规,强化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不良网络借贷的监管力度,要求任何网络贷款机构不得向在校学生发放贷款。中央金融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广告管理部门要一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履行监管责任,强化监管力度。与此同时,建立正规的金融服务体系。

对于如何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贵州贵达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山提出了《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的提案》。

朱山建议,制定专门法律、法规,完善金融科技业务监管体系;健全金融经营者数据安全保护制度;加强金融科技监管创新,深化金融监管科技产品的应用;推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制度。

而每年的315晚会消费金融领域的投诉均是“重头戏”。2019年的315晚会上,高利息网络贷款“714高炮”被曝光,“高炮”之“高”,一为巨额逾期费用,二便是“砍头息”,去年曝光的则是第三方SDK金融软件。

百度港股IPO孖展暂录427.6亿港元 超额认购29.5倍 新政发布后,一些互联网平台“杀熟”不改且套路更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