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过度线上化 谁之错?谁之过?

日期:02-25
教育在线教育网课

教育过度线上化 谁之错?谁之过?

新浪科技杨雪梅

在2月23日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吕玉刚司长表示,从作业管理环节上来讲,要给家长减负。

这不是有关部门第一次关注到相关问题。在今年的2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了学校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教育线上化后演变出来的弊端,开始被重视。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AI等科技力量盯上教育这块沃土,教育和学习的模式都被深刻地改变着——老师通过App在线上布置作业,学生定点在App或者微信QQ群里打卡学习,家长监督和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并上传到手机......一来二去,教育线上化已经逐渐渗透进当代中小学生的学习日常中。

尤其经过去年一年,疫情带给教育的改变几乎是近二十年来前所未有的。

然而,线上化在带给教育变革的同时,也在慢慢侵蚀教育的本质和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不少家长就反映,教育线上化的趋势下,孩子的学习被禁锢在各种微信群和App里,家长也需要配合完成。

在网络讨论中,这样的情况引发很多家长感同身受。一定程度上,教育过度依赖线上化和电子产品,家长也被布置作业,已经成为当下教育的现状。

线上教育是未来大势,却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教育确实需要变革,但教育变革本身,也需要“变革”。

一、打卡、过关、交作业,教育线上化过度依赖手机

2020年疫情期间各地“停课不停学”,学校在线录播课以及教培机构直播课大规模扩张。

市场分析认为,疫情将在线教育行业整体的进程提前了3-5年。但一定程度上,学校并没有充分准备好应对教育线上化的问题。

网友尤佳就反映,家里13岁的初中生,九门功课,每一门都有一个专门的微信群,寒假作业内容当天公布,规定好哪一科做哪一页,在一个类似钉钉的软件上拍照上传。更荒唐的是数学还有一个单独的闯关游戏App,一天一关,在手机上做题,但是开根号这样的数学专业名词都无法容易找到并打出来,系统甚至不能识别½x、x/2的区别,每天都要完成十来项细碎无比的任务,并拍照上传。

几天下来家长累,学生也累,根本没法按照自己的情况合理规划时间,家长想带孩子出去游玩,还得拿着移动设备控制好时间好题,“没法敞开玩或者赶进度”。

而学生也表示,自己已经是高中生了,还没有规划自己假期时间的权利,什么时候交作业,什么时候读什么书,全都被统一规划好了,况且大部分时间还要上网课。

但老师也喊冤,“作为老师,也很无奈,觉得扼杀了孩子们太多的个性和自由,但有时候更多是学校领导的想法或要求”。

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不少家长均反映,学生和家长需要线上完成任务,就得下载眼花缭乱的App,关注各种奇奇怪怪的公众号。“英语是一起学,语文是钉钉,数学是微信打卡,一年级就人仰马翻。”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更夸张的是,以前是学校发放的试卷,现在也需要家长和学生自己打印。有家长吐槽“有时候漏印了晚上去找打印店,再后来自己买了打印机”。

李月春节回家就发现,正在上三年级的小侄子,眼睛已经轻度近视了,亲戚反映,“都是用手机上网课上的”。疫情之后,小侄子对手机的依赖又加重了,每天的休闲时间放在了用手机看动画片上。

疫情过后,大中小学基本都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进一步回落,但较疫情之前仍有大幅增长,一些线上交作业的习惯也被延续了下来。

近日,一些地方部门开始加快整顿相关现象。陕西省教育厅就印发相关指南,明确指出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并对小学、初中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和难度水平进行了要求和限制。

二、更容易获取的知识,更稀缺的思考能力

此外,教育逐渐线上化后,家长、老师、学生对网上教育的反馈并不好,“自制力太差、缺少互动、思考分析问题能力降低、问题不能及时反馈、课堂笔记不能做到及时记录”等问题相继出现。

另一个可怕的现象是,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比80后90后当年更加容易和丰富。李月就表示,自己当年,答疑解惑都需要老师或者学霸帮助,但现在的学生,想知道答案何其便利?拿着手机搜一搜便有了答案。

早年间,更有App厂家把广告打到了学校门口,“把题拍一拍,答案自然来”“学渣变成学霸”的广告赫然在目。

作业帮、学霸君、学习宝、小猿拍题等通过AI、大数据来解题的产品,确实比依靠真人答疑解惑,要来的快、容易,甚至更准确。但背后孩子的思考能力是不是正在丧失?虽然标准答案之外,系统提供解题思路和技巧、数据分析、归纳总结,但尝到了捷径的甜头,会影响很多孩子逐渐丧失自我思考的主动性。

教育过度线上化 谁之错?谁之过?

更何况,学生反映,很多网课都是点到为止,都是标准化教学,没有个性化和交流的空间。甚至一些App也存在硬伤,错误答案频出。

“长久下去,可能大脑会逐渐丧失储备知识的能力,思考的空间。动动脑子变成了动动手指和手机。这背后,还有思考的空间吗?”李月发问,教育线上化,到底是便利还是依赖?是促进教育还是阻碍教育的发展?

在移动互联网向教育渗透的时代,科技助学本是好事,但过度依赖和捷径的出现,正在一步步侵蚀校园和教育,助长惰性等不良学风。

三、教育需要回归线下?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3.42亿,占网民整体的34.6%,较疫情之前(2019年6月)增长了1.09亿。

在这个炙手可热的赛道里,一方面,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各类机构加速布局,相关企业竞争日渐激烈。

数据显示,2020年1-10月,我国在线教育企业新增8.2万家,新增占比在整个教育行业中达17.3%。2020年1月至11月末,在线教育行业共披露融资事件89起,融资金额共计约388亿元,同比增长256.8%。

随着在线教育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也需要做出应对,适时调整网络化带来的冲击和利害。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研究部副主任张家勇表示,在线教育本身优势明显,缺点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等未成年来说,需要有很强的学习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前提。

“由于在线教育的虚拟性、远程性和时空性,与线下教育面对面的互动性相比,缺乏师生间、同学间的直接情感交流,不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获得以外的个性、情感、人际交往等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张家勇指出,未来学习型社会在线教育应主要为成年人、在职人员提供便捷的终身学习机会,而不是像当下以中小学在校生补习备考为重点。

教育过度线上化 谁之错?谁之过?

总之,网上教育不能取代线下教育,经过疫情的考验,教育行业更需要线下教育将长久持续的进行,未来的教育也必然会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各自发挥优势,才能达到教育教学效果最优。

线上教育虽然是未来大势,但还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教育确实需要变革,但教育变革本身,也需要“变革”。

(文中李月、尤佳均为化名)

哔哩哔哩平均月度活跃用户数突破2亿 同比增长55% 豆瓣“水军”产业调查:一条短评15元 点赞、投票都可买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