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差评都没有的店,你会去吗?

日期:01-20
App点评差评

原标题:一个差评都没有的店,你会去吗?|睡前聊一会儿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

作者:张顿

相信很多人手机里都安装了点评类App。出门在外,吃喝玩乐少不了,总得携带一个“宝典”指指路、排排雷。一句真情实感的安利、一句犀利扎心的吐槽,都可能成为我们选择的参考依据。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一些平台的评价区里充斥着千篇一律的好评、近乎满分的商家,不免让人心生疑惑。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相比带有“水分”的广告和冷冰冰的评分,互联网那头一条陌生消费者撰写的图文并茂、有褒有贬的点评,可能更会让互联网这端的消费者或怦然心动、疯狂种草,或谨慎选择、避免“踩雷”。正是捕捉到人们的共同需求,点评类平台迅速发展,不断为消费者带来丰富信息、决策参考。

(第三方公司服务范围。图片来源:公众号“南风窗”)

(第三方公司服务范围。图片来源:公众号“南风窗”)

但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发现在一些网红店的点评页很难找到差评,而好评里随处可见“当地最好吃”“全市最正宗”“老饕绝对不能错过”的夸张点赞。很多消费者反映“在点评页找差评难如登天”“清一色的好评让人感觉不真实”。甚至有人反其道而行之,专门挑差评看,要是店家没有几个差评,决不敢进店消费。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评价失真的现象?

有人说:在点评平台上,评论就是身家性命。由于消费者对平台愈发信任与依赖,商家将打分奉若至宝,这种关注度成为一些人眼中的“变现”良机。当点评和利益纠葛在一起,一条连接商家、平台、大V的点评产业链随之产生。撰写好评后,商家向网红大V支付报酬;平台给予专业点评者更高等级与福利,甚至帮助商家隐藏差评;中介机构提供刷好评一条龙服务,只要交费就安排专人刷好评、刷差评……除了明面上的交易,一些“潜规则”也影响着点评的客观性,例如,商家通过提供霸王餐、打折券让“吃人嘴短”的点评者给出好评。在商家、中介与平台的“精心营造”下,一些网络评价拜“托”所赐,失去了应有的参考价值。

点评App实质上是一种UGC平台,每一位用户将原创内容与其他用户共享。换句话说,在这个互帮互助的平台上,每一个评论的生产者都是信息的分享者。他们或许不够专业,甚至带有偏见,但他们不迷信老字号与大品牌、不轻视小摊贩与“苍蝇馆”。他们用闪耀着个性化光芒的图文内容为网友带来更直观的感受,以众多用户打出的平均分映证店家的水平与短板。可以说,真实性是点评平台最可贵的灵魂,也应当成为发展的一条底线。点评再美丽,但顾客心中自然有一杆秤。当点评变味变质、以假乱真,平台也与自己的初衷渐行渐远。

在这场生意中,消费者不仅知情权受到侵害,最终还会为商家刷评的支出埋单。事实上,在刷点评的利益链条中,没有哪个参与者是绝对的赢家。商家把本应聚焦商品与服务的注意力耗散到刷评上,就会形成为自己涂脂粉、给同行泼脏水的恶性竞争,并“内卷”到不买刷评服务就无法获得客流的困境之中。而消费者抱怨,平台口碑滑落,也注定会失去用户、失去未来。就连一些大V也反映,为了完成平台任务,自己最终陷入做任务、换积分的忙碌之中。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从新平台的流量冲击,到短视频软件涉猎点评业务,都印证着消费者对优质点评的迫切需求。但归根结底,点评属于广大消费者,不属于少数大V。让点评真正回归大众,平台负有最大责任。除了严格把关、加强监管外,更要摆正位置,与商户保持合理的距离。无论是改进产品、优化算法,还是改变盈利模式,只有保障点评的公正性、合理性,维护平台的健康生态和清朗风气,平台才不会丧失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当数字技术遇上市场经济,网络内容迸发出变现潜力,利益的诱惑无处不在。但童叟无欺、质量优先的价值始终应该坚守。尤其在互联网时代,那些被消费者挖掘出的品质老店、独家味道,深刻证明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理;那些评价不实的平台,也难免被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平台取代。不论是平台还是商家,守好产品和服务的大门,认真对待每一位消费者的真实评价,就不怕没有用户,也不怕没有口碑。相信时间会给出答案。

这正是:点评变生意,难说有谁赢;真诚不会输,待岁月证明。

港股继续走高,美团涨6%腾讯涨3%股价均创历史新高 虚拟代言人,不会出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