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车企上演新三“国”演义 新能源汽车正乘风破浪群雄逐鹿

日期:01-18
蔚来特斯拉新能源

作者:宋玮

[固态电池和石墨烯电池已被视为可以继承锂离子电池地位的电池,固态技术的最大好处是改进的“能量密度”,最大挑战仍然是技术上的,限制了商业可行性,未来十年内,单次充电的车辆续驶里程不可能大幅度提高。但固态电池容量的限制以及长期成本降低的难度也恰恰为氢燃料电池技术打开了机会之窗,这一领域必然是全球动力电池巨头竞争的核心战场。]

2020年注定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元年。特斯拉价格一降再降,销量猛增,在中国市场刮起“快打旋风”,一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车企,中国新能源造车三剑客蔚来、理想和小鹏也表现不俗,交付量、股价不断攀升,传统车企负重前行,中国汽车市场呈现出三足鼎立、群雄逐鹿之势。一切过往,皆为序章,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如何演绎?未来十五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又将走向何方?

2020烽烟起:新三“国”演义

2020年,中国传统车企、本土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和外资车企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群雄逐鹿,决战销量之巅。

其一,全球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凭借上海超级工厂异军突起,股价飙升,2020年中国市场销量占比抬升至30%。从全球层面看,新能源汽车销量主要集中在中国、欧洲和美国,占比分别约为53%、26%和14%。虽然过去五年三大市场偏好本土品牌,比亚迪、宝马和特斯拉分别占据各自头把交椅,但自特斯拉2019年在上海建立超级工厂后,其销量在中国猛增,2020年在中国销量为147997辆,其中国产Model 3占94%,中国市场销量占其全球销量499550辆的29.6%。

销量猛增带动特斯拉市值节节攀升,2020年全年涨幅高达743.4%。自2020年6月市值首次超过传统车企龙头丰田后,特斯拉市值一骑绝尘,稳居全球车企市值首位。截至2021年1月17日,特斯拉股价达826.16美元,总市值已达到7831亿美元,接近丰田市值的4倍。

其二,中国新能源造车三剑客蔚来、理想和小鹏对标特斯拉,呈现“三英战吕布”格局。在1月12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0胡润世界500强》榜单中,蔚来价值增长至2019年的23倍达到4039亿元;小鹏汽车价值增长至2019年的9倍达到2488亿元。蔚来2020年股价从4.02美元飙升至48.74美元,如今涨幅超过1112.4%,并在2021年初市值超过千亿美元,超过比亚迪、大众、戴姆勒等传统车企,居全球第三、中国第一。在2020年7月、8月先后在美国上市后,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股价在11月开始出现M形震荡上扬,截至1月17日,理想、小鹏股价较上市时分别上涨约110%、107%。蔚来、小鹏、理想2020年销量分别为4.37万辆、2.7万辆、3.26万辆。

其三,中国传统车企不仅在燃油车销售量上远超新能源车企,其新能源车型销售渠道也从商用批发逐步转移到零售市场。一方面,传统新能源巨头比亚迪仍持续领跑。比亚迪2020全年销量为189689辆,虽同比下滑17.35%,但12月销售27594辆,同比增长157.5%。同时,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总产销超91万辆,连续8年稳居全国第一。

另一方面,传统车企加速向新能源车倾斜,上汽通用五菱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表现抢眼。五菱宏光MINI EV在2020年7月、8月销量费别为7348辆、1.5万辆,成为全球销量最快破万的小型新能源车,9月月销量超过2万辆,将特斯拉Model 3从冠军宝座上拉下马,成为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界爆款。

2021战鼓擂:冲刺、追赶、转型三部曲

对比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全球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核心领域并不在驱动、传动系统制造和车身底盘制造,而除了比亚迪,造车新势力、传统品牌商大都没有能力制造电池,因此竞争主要聚焦于智能互联、自动驾驶和成本优势。2021年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春季攻势正式拉开序幕,为全年市场定了调。

首先,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头羊特斯拉加速跑马圈地。在护城河相对不深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跑马圈地仍是有效策略,一旦特斯拉建立了标准,产生了黏性,其他车企要打破其垄断地位就会难上加难。2021年第一天,特斯拉扔出深水炸弹,宣布国产Model Y两个版本车型售价分别为33.99万元和36.99万元,比预售价格下降十余万元。得益于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特斯拉的双车型及廉价车型战略,2021年特斯拉市场份额或将继续提升至40%以上,再加上中国超级工厂可能成为全球超级工厂,中国已经成为了特斯拉的财富源泉。

其次,中国造车新势力采取多元化发展模式奋起直追。蔚来、理想和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已建立起部分竞争优势,将持续发扬其互联网背景,加速行业转型。蔚来已推广应用换电模式,同时与宁德时代等股东成立了电池资产管理公司,创新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此外,1月3日蔚来发布其二手车业务,试图打通蔚来业务闭环,形成一整套完善的买、用、卖、换服务体系,将新老用户牢牢锁住。此外,面对特斯拉的冲击,蔚来凭借着可超1000km的纯电续航里程、全栈自动驾驶技术能力、顶配车型搭载的激光雷达、超40万元的起售价以及对标7系的产品定位等,开年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轿车ET7。

相对于特斯拉和蔚来的“高端”定位,小鹏汽车主打“年轻”牌,推出首款车型G3时就锁定“年轻人第一辆智能电动车”。2021年,小鹏汽车加速乘风破浪,一是引进阿里旗下投资公司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其以10.03%的持股比例成为第四大股东;二是1月12日小鹏汽车与广东省五家银行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获得授信额度合计人民币128亿元;三是计划率先推出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智能汽车。

2020年理想ONE尽管成绩斐然,但理想汽车只能在2022年推出一款全尺寸SUV车型,并继续采用增程式动力总成,2021年或将面临更多新能源中大型SUV真正意义上的对手,理想汽车的压力比蔚来和小鹏汽车更大。

最后,中国传统车企则抓紧转型,两个强标签是“电动+智能”。传统燃油车时代,中国品牌汽车全球份额仅为10%,影响力无法逆袭。而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爆发期,中国传统车企有望通过迅速转型而占有一席之地。北汽蓝谷子公司北汽新能源发布了高端品牌ARCFOX极狐,首款车型于2020年10月24日上市;长安汽车与华为、宁德时代联合打造了一个高端智能汽车新品牌。国内最大的汽车企业上汽集团与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和阿里巴巴集团合作,打造高端智能纯电汽车品牌“智己汽车”;东风汽车集团旗下高端电动车品牌“岚图”SUV车型Free已开始接受预订;长城汽车计划打造一个全新品牌“沙龙”汽车。

2021~2035:技术自主可控,

动力电池是主战场

展望未来十五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下称《产业发展规划》)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下称《技术路线图 2.0》)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提供了目标与指引。

一方面,《产业发展规划》提纲挈领,指明了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是中国汽车产业要顺应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未来在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方面,需要把握“三纵三横”。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

同时,《技术路线图 2.0》以产业链完全自主可控为目标,制定“1+9”路线图。提出了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深度融合、统筹推进的跨行业衔接的技术路线,同时延续了“总体技术路线图+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的研究框架,把原来的“1+7”研究布局深化拓展,变成了“1+9”。其研究领域可概括为 1(即产业总体)+9大技术发展方向。九大技术发展方向具体指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系统、充电基础设施、汽车轻量化、汽车智能制造与关键装备。

另一方面,《技术路线图 2.0》重在指引落地,指出新能源与节能汽车并行的赛道,力求2028年碳排放达到峰值。针对我国乘用车产业中节能汽车占比仍较低的现状,提出乘用车多种技术路线齐头并进,同时强化短期节能车意义,至2035年达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各占50%的目标。针对我国商用车产业中节能型产品布局较缓、新能源受政策影响较大的现状,提出以燃料电池客车/物流车为切入领域;在节能减排路线上则提出,至2035年客货车油耗下降约20%,实现氢能源大规模应用,同时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同时,《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

可以看出,动力电池仍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领域。从产业链来看,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技术仍然是电池,然而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品牌商,大都没有能力制造电池。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装机量达137GWh,同比增长17%。其中,宁德时代、LG新能源、松下和比亚迪位列前四,市场份额分别为24.82%、22.63%、18.25%和7.29%。

固态电池和石墨烯电池已被视为可以继承锂离子电池地位的电池,固态技术的最大好处是改进的“能量密度”,最大挑战仍然是技术上的,限制了商业可行性,未来十年内,单次充电的车辆续驶里程不可能大幅度提高。但固态电池容量的限制以及长期成本降低的难度也恰恰为氢燃料电池技术打开了机会之窗,这一领域必然是全球动力电池巨头竞争的核心战场。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供职于工行,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中国纪检监察报:资本漩涡下的在线教育,如何加强监管? 优学天下利润靠退税 "鸡肋"的教育平板市场能否支撑业绩增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