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的冬天

日期:01-11
财富大厂年轻人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猝死、自杀、年轻人、社畜、996……这些在互联网上一点就炸的词,一时间齐刷刷地指向了互联网大厂。

今年冬天极其寒冷,有些故事比天气更寒冷。比如,凌晨下班的女孩,生命结束在20岁出头的最后一个午夜和飘过雪的街头;应届生因拒绝996被辞退,在网络上为自己寻求声援和追回1000元薪资;入职半年的员工家中自杀,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每个不幸背后都藏着错综复杂的议题。那个爱唱歌的女孩关联着公司的买菜事业,买菜事业关联着社区商业广大的下沉市场。拒绝加班的应届生,表面是以个体之名向996鸣不平,而事到如今,对该为996义愤填膺或是心甘情愿,全社会仍然众说纷纭。由996延伸,则是更加尖锐的社会底层“拿命换钱”。

经济下行,每个人都在急速奔跑,包括互联网大厂,也包括身在其中角色或轻或重的年轻人。他们非常重要,因为群体的年富力强,相比之下,他们比年纪大的员工少了很多牵绊,当公司业务版图不断扩张时,能跟着狂奔的,还是年轻人合适。但他们又非常不重要,因为个体的可替代性强。比起那些财务自由江湖大咖,公司离了任何一个年轻人都能一样转,就像996的风波,来了又走,走了又来。

在年轻人心中,这是互联网大厂光鲜亮丽的一面,也是不讲情面的一面。关于互联网大厂究竟是伟大还是渺小,慷慨还是吝啬,也随之成为一言难尽的话题。它们的伟大和慷慨在于,用市场和资本的力量,帮助年轻人实现快速的财富积累,完成远在天边的梦想,它们渺小和吝啬在于,用“势利”和“功利”的算法,清楚地衡量每个人的价值和“功效”。

一边实现梦想,一边沦为“工具”,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奇迹之下的矛盾,而这种矛盾会在越来越大的漩涡中,不断地制造话题,生成矛盾。互联网还在加速迭代,不断创新、颠覆,一个巨头的诞生,往往颠覆了行业,最终也在颠覆自己。他们不再复刻前人,也没有理由重复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将伴着充满争议的披荆斩棘和无数的是非对错。

时代不同,语境不同,价值观也在多元化。奋斗是金,拼搏可贵,但不见得真金白银每个人都想拼命去换。这既不代表奋斗论过时,也不代表财富激励失效,只能说事异时移,因人而异。

从心照不宣的行业潜规则,到光明正大地放到了台面上来讨论。在赚钱与赚生活中,一些人开始摆荡,这是时代发展下再正常不过的公共话题,也是收纳情绪,整理思路的第一步。互联网大厂的风暴,“996”图鉴下暗含的问题,是关乎小我安危的小问题,也是大势之下适应大环境的大问题。

人民日报海外版:撕除网上“牛皮癣”刻不容缓 拆解苹果造车“盲盒” 产业链频频跨界“备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