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金融们的本质:虚空许诺下的险恶PUA

日期:12-18
京东金融广告

京东金融们的本质:虚空许诺下的险恶PUA

来源: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作者:谢乐滋(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这些看似自我温暖、自我鼓励的广告语,配上感人的场景,把伸向外卖小哥、农民工的欲望魔爪化妆成温情脉脉的上帝之手。京东金融们的广告、产品的危害,远不是“价值观有问题”这一个层面。虚空许诺带来的是一次次短暂的满足,贫穷羞辱下一次次看似胜利的反击,实际上是带给每一个弱势的、底层的人在物质和精神上毁灭性的打击。

京东金融最近的一套土味视频被网友们骂了。

这些视频里,替京东金融说教的大老板引导农民工贷款升舱、用外卖骑手个人信用对应的消费额度作为被救的回报,剧情混乱、角色地位和话术间的嘲讽、羞辱赫然。互联网金融在取得“1.5亿年轻人被困在花呗里”的战果后,朝着社会更弱势的群体进攻,残忍无良地进行着套索财务、思想殖民的巨大PUA骗术。

京东金融道歉说广告“存在严重价值观问题”,然而随着互联网消费金融在几年快速扩张,这样的广告早已不是个别广告人员“价值观有问题”、也不是个别企业“传播团队审查不严”,而是这些网上消费信贷机构们谋划已久的市场进军。

这种价值观不正、坑蒙拐骗底层群体的广告不是个例。今年10月,另一互联网消费金融巨头的广告也遭到质疑。“把成人本科费交了,明年这个时候就能拿到毕业证了吧”、“一家三口的日子再精打细算,女儿的生日也要过的像模像样”……这些看似自我温暖、自我鼓励的广告语,配上感人的场景,把伸向外卖小哥、农民工的欲望魔爪化妆成温情脉脉的上帝之手,但背后的却还是意在刺激这些目标群体贷款消费,灌输超前消费和用贷款借来各种美好、用金钱换来幸福的扭曲价值观。

京东金融的土味广告则在每一条视频中都着重强化外界对于富人、穷人的刻板印象,从衣着神态到微信钱包上的数额,用一种夹杂着幽默和刺眼的歧视性象征更直白地灌输金钱至上的逻辑:想解决问题都得要钱——你是穷人没有钱——京东金融给你钱满足你;甚至明明口口声声说是“我来帮你”或者表达被救的感谢,最终钱还是出在农民工和外卖小哥自己身上,混乱的剧情和直勾勾的对群体底层群体信用额度的索要,更是溢满了“收智商税”的不屑和嘲弄。

温情幻梦的虚假许诺,或者怪诞视频下的贫穷羞辱,这些“京东金融们”正在想尽手段给底层群体画饼,或者强逼他们为了面子进行过度消费,进一步占领互联网金融的下沉市场。一份关于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央行征信系统收录的信贷记录覆盖率仅为27%,约有6~7亿人尚未有征信记录。未被计入的这些人群包括老人和小孩、广大蓝领、年轻白领、学生和无业居民等。对于这些群体,工资收入无法满足日常消费需求,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为他们提供信贷服务,于是他们成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增量群体。”这些京东金融们的目标人群锁定得很明确,用来进行诱导说服的广告承担的都是一样的目的和任务。

但更可怕的是这些网上金融产品植入的借贷思想和消费欲望,让贷款者用了一次便很难脱身。以互联网信贷已经攻占的年轻人市场为例,微博热搜关注“困在负债里的年轻人”,数据显示“全国有1.75亿90后,其中只有13.4%的年轻人没有负债,而86.6%的90后都有接触过信贷产品”,在豆瓣上还有诸多诸如“负债者联盟”、“努力还债联盟”、“今天消费降级了吗”等等小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想要自救但挣不脱欲望漩涡的年轻人。艾瑞咨询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报告列举了部分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的复贷率,“卡卡贷75%、爱财70%、趣店85.6%”这些数字摆明了一个事实:大多数借贷者在网上信贷的迷阵里只会越陷越深。

京东金融们的广告和这些信贷产品,用许诺的美梦恣意踩踏玩弄弱势群体的信用额度,用贫穷羞辱刺激人产生自卑和虚荣进而为了自尊心不得不跪舔。这些金融产品将对信贷风险一知半解的年轻人和社会底层群体拉近财务漩涡,并且在一次次刺激贷款中完成消费主义的精神殖民。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帮助、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全被物化成金钱数目和消费排面,钱成了获得尊重、获得帮助、获得真情、获得未来的前提。并且你没有钱,你只能去借。而最终留给这些群体的,是美梦破灭、自我证明失败下的财务困窘、信用悬崖,以及被虚荣、欲望、懒惰依赖等等异化得面目全非的价值观。消费超出了自身可承担的实力,最终只会被欲望反噬。

京东金融们的广告、产品的危害,远不是“价值观有问题”这一个层面。虚空许诺带来的是一次次短暂的满足,贫穷羞辱下一次次看似胜利的反击,实际上是带给每一个弱势的、底层的人在物质和精神上毁灭性的打击。

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首纳入第三方支付机构 能否撼动"双巨头"格局? 蚂蚁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 仅对已购买产品用户可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