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刚刚,刘强东在港股打出3000亿“王牌”:一年估值翻四倍,互联网医疗迎巨兽
来源:投中网
作者:马慕杰
伴随京东健康的成功上市,“京东系”在资本市场的帝国版图再下一城。于刘强东而言,这在释放个人品牌正向效应的同时,也掀起了一场财富狂潮。
刘强东又在资本市场打出了一张王牌。
2020年12月8日,京东健康正式登陆港股。上市当天,京东健康开盘价为94.5港元,较发行价涨超33%。截至发稿,京东健康市值超3000亿港元。
京东健康脱胎于京东集团,于2019年5月正式宣布独立运营。目前,京东健康主营业务为零售药房及在线医疗健康服务,前者向后者提供优质流量,后者为前者创造需求;两大业务的强协同效应最终形成了京东健康“医药联动”的闭环体系。
由于成长速度较快,在资本市场中备受追捧,京东健康还被2020胡润独角兽榜单评为“全球最年轻独角兽”。一年时间内连续斩获两轮融资,并且估值翻了四倍,这基本构成了京东健康的成长基调。
本次IPO,京东健康还引入了6名基石投资者,包括高瓴资本、Tiger Global、Lake Bleu Prime、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 Pte)、贝莱德集团(BlackRock)。
伴随京东健康的成功上市,“京东系”在资本市场的帝国版图再下一城。于刘强东而言,这在释放个人品牌正向效应的同时,也掀起了一场财富狂潮。
根据招股书,IPO前,京东集团持股78.29%,为京东健康最大股东。若加上刘强东已经坐拥的京东集团与达达两家上市公司,以及京东数科、京东物流等在内的大型独角兽未来顺利上市,刘强东的身价也将直接迎来暴涨。
全球最年轻独角兽来了:京东持股78.29%,高瓴为第一大机构股东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京东健康一开始就被刘强东寄予了厚望。
“进入健康这件事,能做多大我们暂时还算不准。但我感觉,这事儿做好了,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京东。”在一次餐叙上,刘强东曾对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健康CEO辛利军如此表示。
彼时,京东健康刚成立不久,辛利军也刚刚出任京东健康CEO。
而在后来的发展中,京东健康也并未辜负刘强东的期望。
2013年,京东首次开展保健品零售业务。一年后,即2014年,江苏省泰州市的主要领导找到刘强东,希望与京东平台共同打造“医药城”项目。从这时起,刘强东心中便种下了布局医疗健康产业的种子。
毫无犹豫,刘强东接连派了两支队伍过去考察。然而,这两次调研后的结论都是——太难做。
很多时候,越难越表示有机会,刘强东看到了新可能。他告诉辛利军团队,“医药和医疗行业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机会巨大,你们要么做成,要么换人!”
决心有了,事情往往就成了。经过一次又一次深入考察、探索与交流,2017年8月,泰州中国医药城与京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现代化医药流通体系、智慧医疗和现代化医药电商等领域开展合作,推动“互联网+”医疗改革。
紧接着,2017年12月,京东互联网医院上线试运营,首次开展互联网医疗业务。2019年1月,京东互联网医院宿迁分院正式上线,第一笔医保购药线上支付订单在京东完成。
从此,京东在医疗板块的布局已不再只有医药零售业务,京东健康的主要业务版图基本形成。
依托京东集团的资源优势与各项能力,京东健康一路加速奔跑。在资本市场上,也不断获得青睐与认可。
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19年11月,京东健康获得10亿美元A轮融资,投后估值约70亿美元,入场的资本包括京东集团、CPEChina Fund、中金资本、霸菱亚洲等。与此同时,京东健康也成为了继京东数科和京东物流之后,由京东集团打造的第三只“巨型独角兽”。
随后,2020年8月,京东健康再次获得超8.3亿美元B轮融资,投后估值达300亿美元,由高瓴资本投资。从估值上看,京东健康的估值一年之内就翻了四倍。
京东彼时表示,借助高瓴的行业经验和资源,京东健康将继续加强其药品供应链实力,并进一步在医疗健康领域探索更多的业务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B轮融资前夕,京东健康还以400亿人民币的估值获评《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中“全球最年轻独角兽”。
招股书显示,IPO前,京东集团持股78.29%,为公司第一大股东;高瓴资本持股4.34%,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与最大机构股东;霸菱亚洲与CPEChina Fund均持股3.05%,中金公司持股2.29%,中国人寿持股2.19%。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拾玉资本还通过苏州丹青二期创新医药产业投资合伙企业与Danqing-JDHInvestment L.P.共持有京东健康0.44%的股份。根据股权穿透,苏州丹青二期创新医药产业投资合伙企业的LP构成中恰恰有刘强东与章泽天共同持有的宿迁天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换言之,不仅是各路资本,刘强东的妻子章泽天也参与了京东健康的这场上市盛宴,成为直接受益者。
1年营收超百亿,日均在线问诊量近9万人次
在互联网巨头布局医疗健康领域的队列中,虽然京东健康起步相对较晚,但在业务增长方面,可谓是跑出了“加速度”。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照2019年收入计算,京东健康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医疗健康平台,也是中国最大的在线零售药房,市场份额为29.8%。
而且,对比阿里健康上市以来的连年亏损,在上市之前,京东健康也早已实现盈利。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及截止2020年6月30日,,京东健康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5.53亿元、81.69亿元、108.42亿元与87.77亿元;同时期内,京东健康的盈利情况分别为2.09亿元、2.48亿元、3.44亿元及3.71亿元。
“好饭不怕晚,做得晚能够让我更清楚地看到这个产业的格局和这个产业的痛点。”辛利军曾在采访时强调,互联网医药领域实现盈利短期以内比较难,但因为路径很多,京东健康选择路径和别人不太一样。每个人选择的路径不一样,可能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而从当下的结果端来看,京东健康似乎可以大方地被贴上“弯道超车”的标签。
在收入结构上,京东健康的近九成收入来自零售药房业务。根据招股书,2017年-截止2020年6月30日,京东健康的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额分别为49.07亿元、72.55亿元、94.35亿元及76.93亿元,占比总营收分别为88.4%、88.8%、87.0%及87.6%。
如同京东电商的逻辑,京东健康的零售药房业务亦通过自营、线上平台和全渠道布局三种模式运营。基于京东的遍布全国的配送基础网络,京东健康还建立了11个药品仓库和超过230个其他仓库。
截止2020年6月30日,京东健康的线上平台拥有超过9000家第三方商家,全渠道布局覆盖了超过200个城市,通过全场景零售及与医院的全方位合作,可满足用户“重、急、慢”等各类医疗健康场景下的需求。
在在线医疗健康服务业务上,京东健康提供综合在线医疗健康服务,组建了一支由自有医生和外部医生专家组成的医疗团队。截至2020年9月20日,平台上共有171位自有医生及68549位外部医生。
与此同时,京东健康的日均在线问诊人数也在高速增长。招股书显示,2020年上半年,京东健康平台上的日均在线问诊量达到了86100,是2019年上半年的近6倍。
不过,相比于阿里健康的平台用户数量,京东健康却稍逊一筹。截止2020年6月,京东健康的累计用户数超过1.5亿,其中医药零售年活跃用户数量为7250万。而2020年财年,阿里健康运营的天猫医药电商平台年度活跃消费者已超1.9亿,同期,阿里健康在线自营店年度活跃消费者超过4800万。
而在提到与阿里健康竞争时,辛利军曾直言京东健康没有将其当成竞争对手。“这并不是一个虚伪的说法。”辛利军称,京东健康最大的敌人不是对方,而是用户依赖线下的消费习惯。
巨头争相涌入,千亿互联网医疗市场迎来机遇期
提到2020年较为火热的行业,互联网医疗绝对算得上一个。
特别是在疫情的催化下,不仅提高了全民健康意识,在线问诊的需求也不断被放大,互联网医疗的价值不断释放。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的互联网医院的在线问诊次数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17倍。
根据易观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年度报告,受疫情影响,2020年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预计将达2000亿元,同比增长46.7%,是201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与此同时,政策端的利好消息也在不断驱动整个互联网医疗市场。2020年11月2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加速“医疗”“医药”“医保”在线上的“三医联动”,一举打通医保支付瓶颈。
无疑,互联网医疗进入了黄金发展期。而面对这一千亿级的市场潜力,不止是阿里和京东,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涌入这个赛道,互联网医疗似乎成为那些巨头们必须要拿下的业务板块。
2020年8月,字节跳动以数亿元对价全资收购百科名医,正式将触角伸向医疗领域;2020年11月,腾讯医典宣布启动医学科普官计划、大众科普官计划、内容开放计划三大计划,表示要以社交化和场景华普惠大众。
可以说,互联网医疗赛道聚集了几乎所有互联网巨头玩家,以及平安好医生、春雨医生、丁香园等早期入局者,市场已然相当拥挤。
对于互联网巨头而言,互联网医疗的竞争最初本是一场流量之争。但伴随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医疗健康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深化,互联网医疗生态闭环的构建与成熟便成为了市场赛点与竞争主题。
京东健康显然看到了这一趋势。2020年10月,京东健康升级了企业战略,明确了“以供应链为核心、医疗服务为抓手、数字驱动的用户全生命周期全场景的健康管理平台”全新战略定位,并围绕医药供应链、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智慧医疗四大核心业务板块,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
然而,“真正能够把线上业务线下业务打通的互联网诊疗平台,屈指可数。”中国IT价值联盟医疗分会理事长陈金雄曾表示,整个医疗生态构建完成以后个医疗商业模式会发生巨大的改变,这是一个未来医疗生态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