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扫健康码寸步难行,不愿触网甘当孤家寡人,想用智能手机却没人教……大多数老年人面对的这道数字鸿沟,既是技术鸿沟,也是关系鸿沟、情感鸿沟、文化鸿沟。
一些老年人成为网络时代“新留守”,他们中有完全不信任网络的,也有根本没动力触网的,还有想触网但玩不溜的。他们参与网络社会存在诸多不便、疏离和脱节。
“94岁老人被抱起做人脸识别”,农行道歉来源:澎湃新闻
1
老人与网,隔着不信任的墙
55岁的金阿姨从大理偏远农村来到昆明当保洁员。她一直用老年机,直到今年10月在儿子小林的鼓励下,才勉强使用智能机。
小林教会金阿姨使用的第一个社交软件是微信。儿子在江苏工作,平时很难与母亲见面。“教会妈妈用微信,最大的目的就是能用视频聊天。”小林说。
让小林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母亲学会用微信不到一个月后,就嚷嚷“微信微信,微微一信”、“上面花样多”,并果断放弃使用智能手机,重新用起了老人机。金阿姨解释,自己平时工作忙,用老人机就能跟儿子打电话,根本用不到智能机,而且没那么多朋友可聊,玩微信浪费时间。
金阿姨之所以对微信心存芥蒂,是因为她的同事曾经在微信上添加陌生人为好友,对方以办信用卡收手续费的名义骗取了1250元。这让金阿姨认定玩微信存在风险。
像金阿姨一样不相信网络世界的老年人不在少数。他们上网意愿和需求并不强烈,对网络的印象以负面为主,对网络持保守甚至排斥态度。“很多老人认识不到网络带来的便利,也就没有动力去学。”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副教授刘成良说。
80岁的杨本芬生活在南昌的一个工厂小区。“我周围有十几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常常围坐在树荫下的石桌旁交谈,她们互相传递关于柴米油盐的消息,超市哪天搞活动,什么东西打折,然后她们为便宜两毛钱一斤的菜相约乘很远的公交车去买。如果你和她们谈网络,就如一个疯子讲话,会让大家感到莫名其妙。家务事已经够烦琐了,她们无暇顾及其他。”杨本芬说,这些老人的手机就是用来接电话,被告知儿孙们会不会回家吃饭。
“最近居委会来人口普查,我发现有老人在签名时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对于这些老人来说,网络是不相干的世界。他们既无力也没有意愿涉足其间,他们需要应对的是真实的生活。”杨本芬说,不少老人觉得网络不是生活的必需品,这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学习新知识。
2
苦衷:我想学,可谁教呢?
很多地区开设了老年人智能手机学习班,除了教会老年人如何使用手机生成健康码、进行电子支付外,还讲授短视频拍摄、编辑技巧,让老年人也能和年轻人一样享受数字生活带来的乐趣。
江西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刘言是江西老年大学智能手机培训班的老师,开班6年间,拥有许多银发粉丝。他坦言,很多老人是在子女那碰壁后才成为他的学生。“不少学员告诉我,因为年纪大了容易忘记事情,一些简单的功能总是要重复地去问子女,次数多了,子女不一定有耐心教。到最后,老人也不好意思再问了。”
刘言的学生是幸运的,能正儿八经报班学习使用智能机,但更多老人就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或者向同龄人中的“先行者”请教。
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机并非易事。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于宁认为,老年人由于身心特点、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原因,接受新信息、学习新技能的能力较弱,速度较慢,对智能设备与智慧生活的适应过程比年轻人慢,尤其是高龄老人遇到的困难相对更多。部分科技产品并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使用场景和智能水平,往往操作起来非常复杂,导致老年人产生抵触情绪放弃继续学习和使用。
作家陆天明认为,在老年人融入网络社会这件事上,家庭责任是第一位的。“年轻人基本都擅长用手机上网,但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有耐心去教。我在公共场合发起关于智能设备的求助,通常能得到热情的反馈,这说明社会并没有排斥老年人去使用网络。因此,呼吁社会去关注老年人触网问题之前,要先呼吁年轻人多关心家中的父母和长辈。”
“家庭成员对老人的带动很关键。”山西太原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权益保障处处长完钊说,年轻人要有意识地和父母多交流,教他们使用电子设备,子女不能自己玩得起劲,却没耐心教老人用智能机。
吴兴区飞英街道米行街社区普查人员指导一名孤寡老人在家中使用电子采集设备完成人口普查签名。
3
忽视老人需求是数字时代的懒政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老年人无健康码出行受阻的新闻屡屡引发社会热议。这反映出在数字化时代浪潮下,老年人与网的距离在拉大,并被加速边缘化。老年人希望融入社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如何让银发族跟上数字化步伐,社会尚未给出有效、人性化的应对办法。
“一些地方采取一刀切式的数字管理模式,为相当一部分老人带来了较大的不便。如果数字背后缺乏了温度,那么社会治理也很难产生效能。”刘成良说。
看病挂号、外卖送餐到家、网购送货上门,原本十分贴近老年人年迈体弱、出行不便的生活需求,由于对网上操作流程不熟悉,老人反而成为距离这些便捷生活方式最远的人群。刘成良认为,围绕老人的一些公共服务,不能盲目追求技术的便利性,而忽视了服务对象的具体特质,否则就是数字时代的懒政。
完钊认为,不论是日常出行、医疗保健、观光游览还是疫情防控,有关各方均应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在智能化、标准化服务程序占据主导的同时,仍保留适量的人工服务通道,为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提供相应服务。要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倡导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以及公益组织为老人使用智能设备提供操作指导与实际帮助,同时给予老人情感层面的鼓励。
厦门多社区开办智能手机学习班让老年人安享“智能晚年”
于宁建议,应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机,不需要过多的附加功能与高端配置,只要能够具备基本的扫码支付与App安装使用等功能即可。这样产品成本能得以控制,定价不必过高,由此适应更多老人的消费能力,有助于老年人在智能时代与智慧生活中获得实际便利,提高生活品质。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2020年第12期原标题:《“网”住老年人!数字治理不能忘了老人》
半月谈记者:字强袁慧晶刘翔霄
责编:张婉祎
校对:秦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