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脸识别”进小区业主可否“不赏脸”?
来源:人民政协报
记者:奚冬琪
人脸识别技术不能盲目发展和使用,应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并将个人信息保护放在首要位置上,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人脸信息不被泄露、倒卖、非法利用。
自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几乎所有城市社区都实施了严格的出入防控措施,需要出示出入证等证件,才能被允许进入小区。而随着疫情缓解逐步进入常态化管理,不少居民发现,自家小区门口开始安装一种“刷脸”装置,需要上传面部生物信息才能开门。对此,有人对社区防控要求表示理解,但更多人则质疑——小区物业管理真的需要采用“人脸识别”吗?居民的信息安全谁来保证?我们可以拒绝吗?
没有充分必要性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
今年7月,还处在严格防疫阶段的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区里,一张挂着“欢迎办理智慧门禁系统”标语的桌子被摆在了居民出入的必经之路上。桌子前的几位工作人员正向过往的几位老人推荐:您只要填写一些信息,然后给您换一张新的出入卡,以后进门就方便了。而且现在办理有优惠,如果您现在不办,下次再办就贵了……几位老人将信将疑,犹豫着要不要办理。
傍晚下班回家,张威(化名)也看到了这个推销台。有工作人员上前询问他要不要办理,表示这个系统是和公安部门合作的,又方便又安全。但张威还是以“不愿泄露个人信息”为由拒绝了。
正在张威疑惑为什么这些人能随意进小区推销,物业和居委会为什么没有提前通知时,他才发现,原来“业主群”里已经为此事吵开了:群里的大多数业主都表示不赞同物业的做法。“现在刷门禁卡不是挺方便么?什么要换?还要自己出钱换卡。”“物业想起一出是一出,之前也不征求大家意见。”“人脸识别了,那快递、送外卖的进来怎么办?不还得门卫开门,有区别么?”“现在啥都刷脸,这么多私人信息报上去,谁能保证不泄露。”……虽然大家的理由五花八门,但不同意安装人脸识别系统的意见还是占了大多数。
虽然之后物业部门也在业主群里做了相关解释,表示安装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是疫情常态化管控需要,可有效加强小区出入安全管理、防止不明身份者进出小区、保障居民生命健康安全。相关企业、物业、社区居委会及政府相关部门会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与监管要求,依法保护居民信息安全。但大多数居民仍然不同意安装。
张威表示,他就是坚决持反对意见中的一员。在他看来,老年人对网络利用不多,可能不了解信息安全,特别是生物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但作为天天上网的年轻人,这其中的利害可就太关键了。比如在某些网络交易平台上,5000多张人脸照片标价还不到10元,且都是真人的生活照、自拍照。媒体也曾报道:犯罪嫌疑人利用“AI换脸技术”非法获取公民照片进行预处理,再通过“照片活化”软件生成动态视频,就骗过了人脸核验机制,得以实施犯罪。可见,导致人脸信息被非法利用的门槛极低。
因为多数人的反对,在经过半个月的据理力争之后,小区的人脸识别系统最终没有安装。“小区出入的管理办法很多,以前刷卡也很好,‘刷脸’进小区并没有充分必要性。”张威认为,既然如此,为何要冒泄露信息的风险呢?
想拒绝信息泄露,不是件容易的事
张威小区的人脸识别系统门禁被业主们否决了。但在北京其他一些小区,因为并没有广泛征求居民意见而由居委会或物业强制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后,居民们再想拒绝,就没那么容易了。
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北京市朝阳区板块中,朝阳区三间房乡某社区住户反映:今年4月,该社区物业张贴公告,把原先很便利的电子锁扣门禁改成了一个叫“睿视”的智能门禁。要使用它,必须下载App,并且上传个人高清头像,以及包括:具体的楼号、单元、房号、房产证、家庭成员户口本、租房合同等在内的非常隐私的个人资料。住户质疑:物业为什么要和这个智能门禁公司合作?居民又为何要向一个第三方公司上传这些隐私?这种做法是否合理。
三间房乡在回复中表示:信息采集只为明确居民身份,便于日后社区管理,采集信息不会泄露,更换门禁后,居民可通过“刷脸”方式进入小区,方便快捷。如不想使用人脸识别,可到物业升级门禁卡,用传统钥匙扣的方式开门。
“我除了没录面部信息,其他内容一个没落下。而且像生物信息这么重要的数据,我们连一张隐私协议都看不到,也不知道这些信息最后都去了哪儿。”住在该小区的赵女士说,可能有人觉得“刷脸”方便,不再担心忘带门禁卡;或者觉得自己的各种信息早就被从各种渠道泄露了,不多这一个。但她还是不愿意妥协。最让她气愤的是,大家连拒绝的机会都没有,物业直接贴了张通知,告知门禁已经装好,让大家自己去安装App录信息,不然就进不了门。
据赵女士观察,自从疫情期间装上新门禁后,现在绝大部分住户都陆续开始使用人脸识别功能进出小区了。不过因为大家都戴口罩,到了门口还要停下摘掉口罩,等识别完成后再戴上口罩离开,效率上并不比从前用门禁卡刷卡出入方便多少。
而且赵女士认为,安装人脸识别门禁并没有起到什么提高安全性的实质作用。平日里出入,通常是一个人开门后面跟着一串人,快递外卖暂且不说,即使不是本小区的陌生人,也可以跟着随意进出。而且由于开门App的存在,如果外人拥有业主的手机,不需要“刷脸”同样可以开门。另一方面,有些用户在使用人脸识别时,会出现数次不通过的情况,要么打开手机调出专用App开门,要么由门卫帮忙打开,便捷程度也不高。
赵女士的遭遇无独有偶。同样是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北京市阜成门外大街一社区居民反映:街道办在没有征得居民同意的情况下,自行安装了“睿视”人脸识别门禁,并要求居民上传隐私信息。街道办没有给出不愿意使用此App的居民如何进小区的解决方案,导致不愿意下载的居民无法回家,工作态度过于一刀切、傲慢。居民询问:根据采集信息自愿原则,业主是否有权利拒绝上传隐私和拒绝使用人脸识别门禁?街道办可否为不愿意使用人脸识别门禁的业主安排别的验证方式进门?
在这条留言下面的回复中,街道办列举了门禁系统的各种好处以及其安全可靠性,但对居民提出的要求并没有给出解决办法。
防止人脸识别系统过于滥用,还需立法、管理跟上
那么,业主是否有权拒绝上传隐私和拒绝使用人脸识别门禁呢?
10月21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第二十七条也规定,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
10月26日,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发布了关于《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的说明。《条例(修订草案)》第四十四条新增了“不得泄露在物业服务活动中获取的业主信息;不得强制业主通过指纹、人脸识别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设施设备,保障业主对共用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权”等内容。据称,如果该修订草案通过,将成为我国首个明确对人脸识别进行禁止性规定的地方性法规。
除了社区门禁,现在人脸识别还被广泛应用到了银行、网络支付等方方面面,甚至连开超市的储物柜、网吧上网,都会被要求“刷脸”。“这些场合的‘刷脸’真的有必要吗?还是正因为存在海量的免费人脸数据,才催生了人脸识别系统被滥用的现状?这其中是否有利益相关?”湖南省长沙县政协委员连时彦一直从事网络科技工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提出质疑,“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应用场景,却纷纷安装‘人脸识别’,到底是为了方便群众,还是为了方便某些机构收集信息?”
连时彦谈到,针对人脸识别的信息安全,别说是一些第三方公司的软件,就连部分行政执法部门面向社会推出的人脸识别软件,也存在隐私条款不清、人脸识别数据归属不明等问题。这就容易导致职能部门强力推广人脸识别系统,迫使群众近乎无选择地同意,最后变相出现公权力为私企站台收集数据的情况。
连时彦认为,要想整治人脸识别系统过于滥用的情况,一是要严格限制人脸识别系统的应用场景;二是要真正给予群众自主选择权,应允许群众有不提供人脸数据也可正常享受公共服务的渠道;三是涉公共服务数据的合作方,不能以任何理由、方式对数据进行商业化运用,应确保社会管理活动的严肃性、可靠性、安全性,“最后就是要加大刑法的处罚力度。以目前的量刑来看,违法成本过低。”
对于人脸识别个人信息安全该如何保障,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马进提交提案,指出我国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人脸识别技术认证能力参差不齐、人脸识别的应用流程不够规范、人脸识别的法律效力尚未确认、对人脸识别的数据保护不足、人脸识别应用尚未被普遍接受等。马进建议,尽快制定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管理办法,规范人脸识别数据采集、存储,并加强对人脸识别数据使用的监督。
作为最早提出“人脸识别安全问题”提案的全国政协委员,已连续多年关注这个话题的上海众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谈剑锋,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也提到:在个人隐私数据中,人脸识别数据等生物特征数据,是最为敏感的数据,在特定领域的应用存在严重风险。这类数据一旦泄露,将造成比传统密码泄露更加严重的影响,极有可能引发社会风险。他建议强化数据安全专业立法和专项执法,明确国家数据主权、企业数据权益、公民数据权利等基础性法律问题。同时,针对数据黑色产业链、平台过度垄断用户数据等突出问题,要在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框架下,开展专项持续性执法,全面扭转数据犯罪和数据侵权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