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泥娃
编辑|斯问
七夕这天,蚂蚁集团向上交所和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正式冲刺IPO。
招股文件显示,蚂蚁集团拟在A股和H股发行的新股数量合计不低于300亿股。
此次蚂蚁的上市采用了绿鞋机制,也就是说可以超额配售15%的股份,但这部分股票将留在发行商手中,作为砝码来稳定一级市场的价格波动。绿鞋是在国外非常成熟的一种机制,截止目前A股采用过绿鞋机制的企业有5家:邮储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工商银行和华润微电子,均为上市规模非常大的企业。
“绿鞋机制可以很明显增强投资者的购买信心。”一位外资投行人士对「电商在线」表示。
尽管每股发行价格和目标估值尚未确定,但根据2018年蚂蚁C轮融资的数据来看,其估值已经达到1500亿美元,因此市场普遍推算将达到2000亿美元(约1.4万亿人民币)。如此一来,蚂蚁上市后在A股金融类上市公司中可直接比肩工商银行(市值1.7万亿人民币)和中国平安(市值1.4万亿人民币)。
这份近500页的招股书,还首度披露了多项核心数据:
支付宝的年活跃用户已超过10亿,月活用户7.11亿;
今年1-6月,营收725.28亿元,同比增长38%,相当于一天进账4亿元;
上半年,净利润达到219.23亿元;
技术收入超过6成,其次为支付和创新服务;
上半年,蚂蚁向阿里集团提供服务的收入为44.7亿元,仅占蚂蚁营收总额的6.16%;
过去一年约5亿用户使用过花呗借呗的服务,其中花呗平均余额仅2000元。
在拆解这份招股书前,我们需要搞清楚的是,蚂蚁集团靠什么来运转,是什么撑起了蚂蚁万亿市值?
营收三板斧:微贷、理财和保险
蚂蚁这头大象是如何运转的?一副图展现了全貌。
数字支付、数字金融和数字生活构成的全方位生活平台,就是支付宝全貌。
对于支付宝来说,三个模块共同组成了强大合力与良性循环。数字支付是支付宝触达线上线下流量的重要入口和桥梁,生活缴费和蚂蚁种树等数字生活服务是提升活跃度和增加粘性的重要板块,而创新性与多样化的数字金融服务与数字生活服务形成协同,并成为营收的核心板块。
与规模相应的是持续稳定增长。2017年度、2018年度、 2019年度和 2020年1-6月,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53.96亿元、857.22亿元、1206.18亿元和725.28亿元。
招股书展现了构成其营收的三部分: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数字金融科技平台以及创新业务。
数字支付服务可以说是蚂蚁的开山之作,其收入主要是按照交易规模的一定百分比,向商家和交易平台收取交易服务费。2019年该业务营收为519.05亿元,占收入比重为43%。但今年上半年开始,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收入占比下降至36%。
营收的大头变成了数字金融科技平台。数据显示,该业务2019年营收规模为677.84亿元,比例约56.2%。2020上半年,该业务营收达到459.72亿元,占比升至63.4%。
创新业务包括区块链和数据库服务,但从数据来看,营收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从图上来看,2018年成了蚂蚁的营收转折点,数据金融平台开始替代支付成为“挑大梁”的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既是蚂蚁成长的重要靠山,也是蚂蚁的第一大客户。但从数据来看,上半年阿里贡献了约45亿元,占蚂蚁总收入的6%。
阿里2020财年(4月1日到第二年3月31日为一财年)的数据显示,其年内GMV(平台交易额)达7万亿,而蚂蚁截止目前12个月的数据,平台交易额已经达到118万亿,也就是说来自阿里的“水源”同样只有6%。蚂蚁早已独当一面,形成了健康良性的商业体系。
数字金融科技平台又进一步可以拆解为三部分:分别是为由花呗为代表的微贷科技、由余额宝和天弘基金为代表的理财科技以及由好医保、全民保为代表的保险科技。
微贷、理财和保险服务,成为拉动蚂蚁前行的三驾马车。
从具体组成上看,占比近四成的信贷业务是现金奶牛,这似乎符合所有金融企业的基本逻辑。但不同的是,蚂蚁促成的贷款主要由金融机构合作伙伴独立发放。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平台促成的信贷余额中,由金融机构合作伙伴进行实际放款或已证券化的比例合计约为98%。
蚂蚁到底怎么做科技
今年6月,蚂蚁金服做了更名,将“蚂蚁金融服务公司”改为“蚂蚁科技公司”,也引发了蚂蚁究竟姓“金”还是姓“科”的讨论。招股书的落地,诠释了蚂蚁的科技公司定位。
在招股书中,蚂蚁是这么定义自己的:为线上消费信贷和小微经营者信贷科技服务商。蚂蚁集团是根据在平台上促成的信贷业务规模、保费收入规模或资产管理规模,从而收取一定比例的技术服务费。
这就是典型的平台逻辑,和淘宝一样本身并不提供产品,而是通过技术来提高商家的交易和服务效率,抹平了金融服务一直以来的门槛,真正做到普惠。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想要下沉到细枝末节做金融服务并不容易。中大型银行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专业的风控技术,但没有足够多触达海量小微企业、小店的通道;中小型商业银行自身能力受限,难以做到完备的信用风险把控,陷入两难境地。
触达到小微企业,帮助提供技术支持,蚂蚁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网商银行是蚂蚁在为小微经营者提供微贷科技平台服务时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蚂蚁作为网商的主要发起人,持有其30%股份,网商银行也成为蚂蚁技术能力的重要窗口。
即便是路边的煎饼果子摊贩,只要有一个支付宝收款码,广义上可以认为是一个“码商”,就可以通过手机申请贷款。网商银行会根据支付交易记录放款,整个过程只需要3分钟,无需任何人工介入。基于领先的风控能力,到目前为止这些贷款的不良率被控制在1%左右。
(蚂蚁金服的信贷服务流程图)
从支出方面,技术研发是蚂蚁的主要支出。2019全年投入了106亿元,相当于130多家科创板新股2019年研发支出的一半(中国新闻周刊数据)。蚂蚁IPO拟募集资金的主要投向之一也是技术,招股文件称,A股和H股募资额的40%都将投向创新及技术研发,其余三块分别是助力数字经济升级、加强全球合作并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蚂蚁超过1.6万名员工中,技术研发人员占比已经超过64%;在蚂蚁集团董事会中,有1/3是技术背景出身,分别为胡晓明(蚂蚁集团CEO)、程立(阿里巴巴CTO)和倪行军(蚂蚁集团CTO)。
蚂蚁的天花板有多高
蚂蚁重新定义了“国民级”的价值:支付宝APP服务超过10亿用户和超过8000万商家,合作金融机构超过2000家,为全球最大的生活服务/商业类APP。
实际上,从2004年支付宝诞生起,蚂蚁一直扮演着金融领域的创新者,2011年推出二维码支付,2013年上线余额宝开启了线上理财时代,2014年花呗推出,2016年蚂蚁森林上线,2018年推出相互宝,蚂蚁一直在围绕数字金融与生活不断拓宽边界,培育出支付宝这个超级平台。
今年3月,支付宝APP改版,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与阿里的本地生活密切联动,意味着外卖、买菜等本地生活服务都可以在支付宝完成。整个支付宝首页平台流量将全面对外开放,以信息流智能推荐的方式对服务进行推荐,提升商家服务的分发效率。
剑指本地生活的战略定位,给支付宝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本地生活服务最核心的部分,即是提供高频需求、增强用户黏性,与此同时,本地生活还将成为支付宝拓展下沉市场,开拓增量市场的重要机会。
目前蚂蚁服务的商家已经超过8000万,可以预测的是,未来这个数字仍将大幅上升。蚂蚁集团CEO胡晓明曾经说,中国50万亿的线下服务将在未来5年完成50%的数字化,30万亿的市场是支付宝蚂蚁金服的全新增长空间。
蚂蚁的未来,还在于新增市场大量尚未被满足的金融需求。
数据显示,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19年的13万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24万亿元。但截至2019年底,年满18岁的中国人,有75%尚未拥有信用卡。2019年,中国消费信贷余额占现金及存款规模的比重为14%,而美国为33%。
小微经营者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9年中国小微企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 60%,然而小微经营者信贷余额规模仅占企业贷款总余额的32%。
这些小微经营者,仍未被金融机构充分服务。中国单笔金额低于50万元的小微经营者信贷余额预计将从2019年的6万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26万亿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27.2%。
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消费贷业务、理财业务和保险业务的同比增速分别为59.5%、56.25%和47.26%。
高速增长下,背后的市场还存在巨大空间。
根据奥玮咨询分析,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预计将从2019年的160万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287万亿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3%;包括寿险、健康险和财险在内,中国保险保费规模预计将从2019年的4.3万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8.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2.4%。
不过,在招股书中,也提到了未来将面临的风险点。在长达54页的风险提示中,蚂蚁详细列举了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
以疫情影响、国际关系为代表的宏观形势;
和微贷、本地生活等业务前景相关的行业发展趋势;
与银行、保险等行业政策相关的监管;
由复杂股权关系带来的潜在利益冲突的关联公司关系。
蚂蚁已经找到了“科技”这条主航道,但隐藏在这些类目下的风险,也是蚂蚁发展过程中必须时刻提防的暗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