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北京“新文创”发展提速在线消费将成新趋势
刘洁/陈建斌
2020年的春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北京市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电影院、文化馆以及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纷纷取消,市场迅速进入冰封状态。根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初步估计,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全年文化产业造成的直接损失大约8959亿元,潜在损失约2890亿元。电影业、会展业以及文化旅游业等人员聚集性高的文化产业所受影响尤为严重,部分企业甚至可能出现生存危机。
虽然线下行业在疫情防控期间备受打击,但14亿人口宅家的生活方式使得在线行业需求井喷,新兴数字文化产业在线消费的优势凸显,很多文化企业纷纷转战线上,促使在线教育、在家办公以及在线直播等行业高速发展。“云观展”“云复工”“云直播”以及“云阅读”也成为疫情防控期间新的生活与消费方式。而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均离不开音视频直播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技术的成熟度已成为影响线上行业发展和体验感提高的重要因素。
疫情过后,虽然一部分消费者会重新回归线下,但线上产业一定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社会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而5G时代的到来更会加速这一变革。与此同时,随着数字技术日益成熟,大数据产业与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创新,大数据与特定行业应用场景结合度日益深化,应用成熟度和商业化程度将持续升级。这都意味着未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速度将继续加快。因此,北京市政府和文创企业需要协同发展,积极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其他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推进“新文创”加速发展。
政府:构建文创与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圈
为加速文化企业的恢复发展,北京市快速出台了若干扶持政策,以减轻疫情对企业的影响,帮助文化企业攻克难关。2月19日,北京市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从聚合力、促精品、育动能、强支持和优服务5个部分28条措施全面保障文化产业顺利渡过疫情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北京市政策出台之后,各区也纷纷出台了支持文创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措施。这些政策出台速度之快,涉及范围之广,对于文创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渡过疫情难关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疫情中政府出台的政策快、全、准,但由于中小企业的资金链一般只够维持3个月,所以政府还必须在短期内,简化审批程序,加快政策落地速度;长期内建立促进文创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新文创”突破发展。
短期内,政府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体开通网上文创企业相关政策解读、投融资服务、移动金融对接服务平台,增加需求征集与反馈栏目,切实掌握小微文化企业的紧急需求,搭建金融机构与文创企业的沟通渠道,提高金融服务需求与金融供给的匹配度和转化率。同时,创新更多针对文创企业的融资渠道,并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加快中小微文创企业帮扶政策的落地速度。
此外,在疫情期间,作为文创企业聚集区的主体,文创产业园区也要主动作为,调整园区公共服务机制,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应急服务,例如,可视园区企业复工情况推行到岗员工共享的灵活机制、整合园区企业资源开发新的文创产品以及加大为企业提供疫情政策的线上咨询服务等。
从长期来看,在做好文创产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要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抓手,构建文创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圈,建立融资服务长效机制,推进“新文创”加速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新兴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在线消费的优势,将进一步加速新文创的发展。北京市政府应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抓手,协同园区、企业、金融机构、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等多个主体,系统运用影视、文学、动漫、音乐、电竞、游戏等创意形态,有效汇集文化资源与科技资源,突破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打通线上线下,充分释放创意、技术等创新要素而建立新的共同体,实现更多社会价值。
针对本次疫情出台的救助政策虽然是基于短期考虑,但却预示了未来的改革着力点。尤其是北京市促进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加快推动新业态融合发展。因此,政府要围绕这些新兴业态,将疫情中实施的政策进行评估和完善,尤其是在疫情中切实解决中小微文创企业融资问题的金融政策和公共服务政策,将其制度化和长期化。积极推动文化艺术服务、设计服务及艺术品生产与销售服务等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探索多样化的经营方式。
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抓手,突出园区特色,推动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和科技研究机构在文创园区落地生根,并加大与高校或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力度,突出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的双重驱动作用,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形成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和文化创意合作的示范基地。同时,进一步发挥“独角兽”企业的科技优势,推动“独角兽”企业与其他文化创意企业以及政府进行连接,实现共生,从而构建文创产业与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圈。
加大文化创意人才引进力度,加快聚集国际顶尖人才,定向引进培育重点行业人才。大力培养文化产业的复合型人才,加强优秀杰出文创人才储备库建设,构建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体系。积极探索搭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各类优质服务资源,在交通出行、购房租房、医疗服务、子女教育等重点领域,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个性化服务,以构建文创领军人才高地,为文化产业输送新鲜血液。
企业:回归商业初心,加快数字化转型
尽管政府在政策方面不断加大对文创产业的支持,但文创产业的融合发展根本还在于文创企业的创新与融合。经此一疫,文创企业要加深对当前产业发展形势的认识,回归商业初心,加快数字化转型,并加强营销创新。
文创企业尤其是中小微文创企业在疫情期间要尽可能降低成本,加强“韧性”,尽量减少疫情的影响。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附加值、高知识密度和高创新性,文化创意企业更有条件进行远程办公。在此期间,企业要简化流程,削减行政开支,加强财务管理,并对一些价值低的业务做减法,以增加企业的现金流。
商业的本质是“提供生活方案”,生活的永续发展是商业持续的根本原因,本次疫情将会加速商业本质的回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也曾表示:文创产品,一方面要深入研究人们的生活,人们生活需要什么就研发什么。另一方面要深入地挖掘文化资源,把文化资源提炼出来,和人们的生活对接,人们才会喜欢。在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在市场中的选择力量越来越强大,已不再是被动的选择者,而是提出要求的主动选择者,对企业创新发展不断提出要求。因此,文创企业要注重回归文创产品的本质,将用户看作“生活者”而不是“消费者”,增进对用户的认识,注重文化价值,将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将战略诉求着力于创造顾客需求,为生活提供智慧解决方案。
文创企业要加快数字化转型,以“新文创”的思维来重构文创内容生态。一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创新更多的线上交流场景,营造新体验,提高客户参与度,开拓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满足并创造顾客的需求,让数字技术更好地连接现实生活,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联动效应。二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建立数字平台,优化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和决策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三要加大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生态圈。四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数字学习平台,加快建设共享化、网络式、互动性学习型组织,加强员工培训,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德鲁克说,“企业只有两个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而“营销是一门真正创造顾客价值的艺术”。文创企业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急需利用大数据挖掘潜在顾客,并注重与已有顾客建立联系,加强互动,加大精准营销;为客户参与提供机会,吸引有潜质的客户成为自己的内容生产者,共同创造服务产品及其市场。因此文化企业要重视线上渠道的建立,构建数字化客户平台,一方面可以为客户提供高品质在线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在线客户互动,吸引更多客户参与到文化产品生产过程中实现价值共创,最大化发挥客户价值;还可以积累客户大数据,实现精准定位潜在顾客,多维度了解用户需求。利用大数据做好会员数据分析和会员画像,为不同层次的会员提供差异化服务和消费体验,加强精准化营销,不断提高顾客的回头率、忠诚度以及活跃度。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教授、北京文创园区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