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问大数据金融:大数据行业的未来如何?

日期:09-25
大数据金融大数据信息安全

原标题:“考”问大数据金融:大数据行业的未来如何?

大数据行业未来可期,但是在规则框架内进行。

进入9月以来,中国的大数据行业似乎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整顿期”,据多家媒体报道,已有多家第三方大数据公司被纳入调查行列。

“近来,客户越来越重视隐私保护和数据获取的合规性了,对照半年前,差距真的很大。”陈小阳(化名)是一位律师,大数据公司曾是她的主要客户,这是她近期最直接的感受。

据记者了解,对于一般的大数据公司,数据获取来源主要分为三种:第三方机构授权、关联方或场景的数据以及爬虫业务。而关于数据爬取,理论上是有“红线”的,即要求在遵循一定协议和规则下,大数据公司才能实现自动获取网站站点的信息和数据。但现实中,规则往往被忽略或简化,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的问题,在大数据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被凸显出来。

事实上,目前与此相关的法规、立法,已在完善。大数据在经历行业“高光”时刻后,未来如何发展备受关注。就此,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李爱君,西南财经大学普惠金融与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文,北京大学金融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征信与大数据》作者刘新海以及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彭凯,共同探讨公众关注的大数据话题。

“考”问大数据金融:大数据行业的未来如何?

新京报:“能力输出”“远离数据”“服务于银行或其他持牌方”,是大数据公司转型方向吗?

彭凯:金融领域只是大数据行业覆盖的小小领域之一,大数据的征程和战场是星辰大海。涉足金融领域的大数据服务商,短期策略会是“观望+专供持牌机构”思路,但长期来看,行业整顿出清疏导、立法规范落地实施、监管自律持续进行,大数据行业未来必然有新的业务点和增长点,但一定是在规则框架内进行,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正规军涉足该领域。

陈文:开始有观点提出大数据公司转型服务银行或者持牌方。但是其中有一个问题,在服务的过程中,大数据公司是不太可能完全远离数据的,因为你没有数据支持,目前看是没法有效服务机构的。但在一个相对明确的游戏规则下,大数据公司更好地去运用这些数据,才能提升自己对数据的挖掘能力以及对机构的服务价值。

新京报:如何看待中国大数据行业的未来?

陈文:随着社会生活线上化,这种所谓的数据留痕的价值会越来越大,大数据行业的未来可期。

当下大数据行业其实是有原罪,尤其是在关于数据确权、数据隐私、数据交易等各方面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游戏规则情况下,所谓的原罪很难避免。实践在往前走,学界也在跟踪研究大数据的隐私、确权,包括定价,交易机制。这样才能够有助于整个数据产业链游戏规则的最终成形。

刘新海: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阶段,经历了原始资本积累、野蛮生长,现在到了开启创新阶段新发展的时候。对照国外的大数据公司发展历程,我们国内目前大量的大数据公司,主要还是以数据买卖为主,深入的应用,还是比较薄弱的。

未来真正的大数据公司,应该是具有创新的商业模式、场景应用、模型开发;大数据是需要与多样的场景应用、真实的商业需求具体结合起来的。目前的大数据公司往往还是千篇一律,过分聚焦于金融信贷领域。

李爱君:从数据资源、数据应用的场景以及我国的文化习惯等方面而言,中国大数据公司是具有发展优势的。只要我国数据应用技术不落后于其他国家,在保证数据安全的情况下,公平有序的开发和应用就一定会发挥出大数据应有的优势。

新京报记者黄鑫宇编辑李薇佳校对杨许丽

卖掉最赚钱的业务后,优信下落? “考”问大数据金融:数据乱象应如何解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