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京东健康辛利军:京东健康已盈利 营收超百亿

日期:07-25
京东健康京东

原标题:对话京东健康CEO辛利军:京东健康已盈利营收超百亿

7月24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京东健康CEO辛利军,直言“这段时间比较辛苦”。

今年5月,京东健康正式从京东零售子集团中独立出来,并宣布获得A轮融资,它也是继京东数科、京东物流之后,京东孕育的第三只“巨型独角兽”。就在一周前,京东集团正式宣布,任命零售生活服务事业群总裁辛利军为京东健康CEO,同时他还将继续兼任原职。

对于此次任命,外界倒不奇怪。在过去,包括医药电商等一系列医疗相关业务,均归属于京东零售生活服务事业群。此次独立后,由辛利军担任京东健康CEO顺理成章。

但与过去的工作状态相比,如今的辛利军仍有变化。过去的医疗业务隶属于京东零售集团,一切以零售为核心,但京东逐渐发现,医疗场景最终会脱离零售,演变为以医疗和健康为核心的服务场景,这也是京东健康独立的原因所在。

而在塑造自身的服务场景时,京东健康也有极广阔的空间需要“开疆拓土”。据辛利军介绍,当前京东健康拥有四大块业务,除了传统的医药健康电商已较为成熟之外,包括互联网医疗、智慧解决方案和健康服务三块,均属于新兴业务——它们也是此轮融资的重点投入方向。

那么,如何看待京东健康选择独立的时间点?它又将如何进一步发展?

蓝海市场的后进者

“互联网+医疗”的概念,其实并不新鲜。早在2014年前后,与之相关的投资动作及创新企业比比皆是。

彼时,阿里巴巴集团宣布,联合云锋基金对中信集团旗下中信二十一世纪公司进行总额1.7亿美元战略投资,后者正是阿里健康(00241.HK)的前身。2014年,微医集团(原名挂号网)获得腾讯领投共计1.064亿美元B轮融资,刷新了当时互联网医疗融资记录。

而经过五年时间后,曾经的试水者也在一步步进化。在经历多轮融资后,去年,微医集团传出赴港上市的消息。成立于2014年的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孵化出了平安好医生,去年5月,平安好医生成功赴港上市,市值达到611.56亿港元。

尽管京东此前已有医药健康电商相关业务,并也在宿迁成立了互联网医院,但直至今年,它才将健康业务独立出来,独立融资。由此也引发诸多疑问:此时京东健康大举入局的时间点,是否有些晚了?

“不晚。”辛利军用两个字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在他看来,做得晚不代表慢。“只要准备好了,任何时间都不晚,当然,找准时机也很重要。”辛利军指出,“前人犯过的错、踩过的坑,我们可以尽量避免掉。”

之所以选择当前时间点进行入局,辛利军解释为各大政策不断开放的支持,令他看到互联网医疗“春天”的到来。去年以来,随着《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的发布,互联网医疗的政策路径更加清晰,包括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规范、电子病历规范等政策也愈发细化。

在辛利军看来,当前中国医改主要是两个方向,第一是分级诊疗,其次是医药分离。互联网医疗的切入,不仅能够帮助分诊,还能够以用户全生命周期进行诊前诊后的健康管理。

而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整个大健康行业市场会超过10万亿,但中国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真正专业的健康管理公司。”辛利军指出,“这是因为相对于欧美国家而言,中国整个健康管理行业才刚刚起步。因此在这个领域的玩家,其实都是友商,我们共同来帮助中国消费者形成健康管理习惯。”

将更多投入在新业务

尽管辛利军将京东健康与其他玩家的关系,更多解读为是在共同开拓新市场、教育消费者,但他同时也指出,与其他同行相比,京东健康有其独特之处。

据介绍,目前京东在医疗健康拥有四个板块的布局。以药品零售、非药零售、药品批发为代表的医药健康电商业务已经较为成熟,而包括在线挂号、问诊开方在内的互联网医疗,包括体检、医美、孕产、疫苗预约等在内的健康服务和以药店、医院、政府合作为主的智慧解决方案为新兴业务。

“京东在医药电商的成熟度已经很高,已经是一个独角兽。”辛利军介绍道。在这方面,京东的优势体现在药品全链条覆盖,在药品配送的安全性方面,京东也是除邮政EMS之外唯一获得国家认可的平台。

据京东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作为零售药房产品,京东大药房药品品类收入2016年至2018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0%,年活跃用户近3000万。而第三方药品批发平台药京采,其2018年GMV同比增长超过500%,下游采购商家近10万家,年活跃率近70%。

同时,京东健康的产品正在覆盖医疗全流程、健康全场景及用户全生命周期。数据显示,作为业内首批取得牌照的京东互联网医院,它接入的医院医生中有六成来自三甲医院,78%的医生是主治级别以上。

此外,京东健康正在推进包括医保局、卫健委及医疗机构等的合作,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慧医院解决方案。

据辛利军透露,京东健康目前已经实现了盈利,且营收规模已超过百亿。“我们在整个智慧医疗、互联网医疗的业务还在不断拓展,所以更多的资源会投入到新的领域当中。”辛利军表示,“我们只是在这些领域做了一些模型案例,但是还没有开始大规模推广和复制,这是我们接下来的重点。”

剖析“周蔡超话之争”:数据到底是手段还是目的 20亿美元回购投资人股权OYO速度背后的资本隐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