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享单车大战中,当大家都在讨论一个老三逆袭的典型商业样本时,哈啰出行如何延续这份赞誉?
文|展嘉
编辑丨韩洪刚
来源丨投中网商业深度
哈啰出行,共享单车大战后的幸存者,又在扩展新的业务。
6月12日,哈啰宣布与宁德时代及蚂蚁金服成立合资公司,推出“哈啰换电服务”,在全国建站点,给电动车换电池。创始人杨磊称,按照他们的算法,靠租金可以实现收支平衡。
先前,哈啰已经推出打车平台和顺风车业务,不过杨磊说四轮车业务都是“尝试和探索”,二轮车才是“主航道”。
在这个主航道上,哈啰已经没了对手,也没有同行者。
共享单车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后一场大战,明星投资人、互联网巨头、新锐创业者都卷在其中,他们原本以为少则三个月、多则两年便能赚回成本,但大战终局时,摩拜卖身美团,而ofo依然处在生死边缘。
很难说哈啰战胜了对手,但至少它活下来了,而且改名哈啰出行,准备新的挑战。
但再次启动并不顺利。
5月16日,天眼查数据显示,四川永安行共享科技有限公司状态显示“注销”,理由为“决议解散”。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为哈啰单车主体公司江苏永安行低碳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控股。
同日,北京市交通执法部门对哈啰出行实施了行政处罚,哈啰被处以5万元人民币的罚款,并在城六区限制投放运营车辆,同时自接到处罚通知书10个工作日内,收回在本市的全部违规投放车辆。在此之前,哈啰准备寻求Pre-IPO但失败的消息也不绝于耳。
共享单车大战中,哈啰成了大家都在讨论的老三逆袭的典型商业样本,但如今,共享单车的故事已经没法讲通,事实已经改变,那哈啰的想法又是怎样?
幸存者
2018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湖畔大学教育长曾鸣在“湖畔大学三板斧”公号上提及,哈啰在一年半内逆袭摩拜和ofo,日订单量超过了两者之总和。
对于战局的扭转,成为资本董事长沙烨评论称:就如解放军百万大军过长江,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反攻,凯撒率军度过卢比孔河,战事由一个事件结束。
哈啰的幸存,缘于它避开了绞肉机一般的一线城市。
在共享单车激战正酣时,哈啰并未和黄橙巨头在一线城市进行正面竞争,“当时哈啰资金不足,没有足够的钱和巨头厮杀,所有的资本,当时眼光都集中在老大和老二身上,哈啰如果当时去一线城市,只能是送死。”哈啰员工张为民(化名)这样告诉投中网商业深度。“于是哈啰转而去二三线城市,占领长尾市场,这在当时看来是个明智之举。”
但是开局并非一帆风顺,2016年11月,哈啰第一个发力的城市是苏州,因政策原因几乎是节节败退,给团队带来希望的城市是宁波,当时数据回暖后,哈啰陆续进入福州、厦门、天津、哈尔滨等城市。
但对于这个被外界定义为因“农村包围城市”从而逆袭上位的战略,也曾让哈啰创始人杨磊“感到后悔”,他曾公开向外界表达过哈啰的早期战略确实让他们避开资本绞杀,但是脱离正面战场后,在后半段想要实现目标,一二线城市的大门似乎开始紧闭。
事实上,在开城过程中,杨磊也没有停止过融资的步伐,杨磊曾公开表示从2016年底到2017年上半年,半年时间见了上百个投资人,而每个投资人回复都是,你怎么去打败摩拜和ofo?
彼时,这两家巨头已经拿走了市面上70%左右的投资机构的钱,如腾讯、阿里、滴滴都已经押注市场上的前两名,剩下30%左右的投资人还在观望,曾有过创业经历的杨磊,在最开始对融资一直持有的是乐观态度,随着融资不断遇冷,他开始体会到什么叫做绝望。
转机来自于符绩勋,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
符绩勋在接受投中网商业深度采访时表示,当年关注共享单车时,最早看的是摩拜和ofo,哈啰是半年过后才决定下注,“为什么是半年呢?因为杨磊要证明给我看这个模型怎么走通,他考核的标准是如何提高运营效率。”
在这半年时间,杨磊在杭州和福州做了两个模板工程,“我要在这个基础上去判断他的模型是否成立,模型成立不是说要靠补贴,而是用户心智,用户习惯能否调过来。”在符绩勋看来,用户心智是很难改变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提高运营效率,单纯依靠补贴拉动经济的模式是无法长久的。
符绩勋和杨磊并非第一次接触,他曾投资了杨磊上一个项目,而半年里,符绩勋考虑了市场趋势,也考虑了未来上升空间,最终有了自己的判断,“当时我相信这些公司未来的上升空间可能达到百亿甚至上千亿规模。在这个基础上,不说是早期,哪怕是后期,我们也愿意投。”
最终,2000万美元,符绩勋和GGV押注哈啰,加入这场堪称“疯狂”的战事。
A轮融资结束后,不到三个月时间,GGV又投资了哈啰的A+轮,随后符绩勋把这个项目介绍给了成为资本管理合伙人沙烨,在2017年4月对外公布的B轮融资中,成为资本和GGV共同出现在了股东名单中。随后,哈啰在融资路上高歌猛进,复星集团、蚂蚁金服、春华资本、高榕资本、威马汽车……
有了资金支持,哈啰加快开城的步伐。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5月,哈啰入驻城市突破100座,注册用户突破3000万。据极光大数据2018年2月发布的报告,哈啰是首家进入二三线城市,下沉到四五线城市的共享单车品牌。
让哈啰能够真正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则来源于其实行的全国免押金政策。
2018年3月13日,哈啰宣布全国免押骑行,即在哈啰覆盖的全国180个城市全部实现免押金骑行服务,芝麻信用650分以上的用户可以享受免押金骑行,免押金政策实施不到一个月,投资方成为资本沙烨公开表示,自全国启动芝麻信用免押以来,哈啰日均订单量已超2000万。
两个月后,哈啰注册用户增长70%,最多一天新增用户达到190万,日骑行订单翻了一番。截至5月中旬,哈啰累计为超过6000万用户免除押金,总额达到120亿元。
而据《财新》此前报道称,在押金问题上,摩拜挪用的押金超过40亿元,ofo也超过30亿元。
新战场
2018年9月,哈啰单车在上海举办发布会,宣布升级为“哈啰出行”,并宣布携手嘀嗒出行、首汽约车、高德地图等,将网约车纳入服务范围,同时宣布与上海申通地铁合作,探索地铁+单车一体化接驳。那时哈啰的日订单量超2000万次,用户超2亿。
在共享单车上线之初,对其商业模式的质疑一直不绝于耳,摩拜和ofo的命运也在验证其似乎只能成为巨头的流量入口,而随着业务边界的拓展,哈啰也在探索更多盈利可能性,战场也随之转移。
2018年10月,哈啰上线打车入口,正式推出网约车业务,据了解,哈啰出行网约车的全部运力来自嘀嗒、首约,其上线业务仅为出租车业务。
“从两轮到四轮,不论是做顺风车或者网约车,都是比较自然的。哈啰此举意在打开一个入口,毕竟有这么多高频使用的用户,这是一个从高频到低频的流量变现。”符绩勋告诉投中网商业深度。
对此次品牌升级,哈啰给出的解释是,从单一的共享单车企业成长为囊括哈啰单车、哈啰助力车和汽车等综合业务的移动出行平台。“以共享单车作为底层流量业务,嫁接更多城市出行业务。”杨磊在发布会上说。
但是在网约车的新战场,哈啰的入局又有几成胜算呢?
去年9月,一封从滴滴内部流传的邮件显示,滴滴在2018年上半年亏损达40.4亿元,据内部流传出来的财务数据,该公司2018年连续亏损,全年亏损额高达109亿元。
美团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由于针对网约车业务实施巨额补贴, 2017年,美团的网约车司机成本是2.9亿元,2018年则为44.6亿元,也就是说,2018年美团平均每月在网约车司机上的投入高达3.7亿元。
据3月11日,美团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显示,受收购摩拜、发展出行(美团打车业务)等新业务持续投入的影响,美团2018年在排除优先股等特殊会计处理后,经调整的亏损净额为85.2亿元。针对此,美团在财报中表示,2019年将会聚焦在对核心业务具有长期竞争力的业务上,在新业务投入上将会更加审慎,并将进一步提高网约车和共享单车的运营效率,加强与平台的战略协同作用,持续减亏。
“网约车目前已经开始进入场景融合的生态时代,其不再是单一的交通工具,而是移动的生活空间,对于网约车行业来说,目前比拼的是构建生态的能力。因此,入局的企业一定要参与生态的建设,了解生态的构成,在里面找出最佳的切入点。”在谈及目前网约车的竞争态势时,首汽约车CEO魏东这样告诉投中网商业深度。
在他看来,随着智能出行时代的到来,科技革命引发产业重构,参与方发生了变化,服务内容也发生了变化,这种行业的巨大变化对于网约车运营平台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在符绩勋看来,未来网约车这个市场会有更多的玩家,“我觉得这个市场它不一定是一家独大的市场,会有更多的玩家来分化这个市场。”除了滴滴之外,包括曹操专车、神马专车以及造车新势力都有可能在这个市场分一杯羹。
对于哈啰此举,他认为从基础单车到助力单车到电动车,甚至现在的网约车,哈啰的覆盖面以及出行半径正在不断扩大,“所以它的想象空间我觉得还是值得期待。”符绩勋称。
而在6月12日哈啰与宁德时代及蚂蚁金服在上海举行的战略合作发布会上,关于四轮业务,杨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二轮车始终是其主航道,并将四轮车业务归结为公司的“尝试和探索”。此前,哈啰内部员工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阿里局
“作为新玩家,哈啰选择此时入场,不排除是阿里的意志。”某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称。
在上线网约车业务不久后,杨磊就曾公开透露,阿里将会对哈啰进行倾斜资源,提供支付宝首页入口、高德地图入口。
公告显示,蚂蚁金服通过其全资控股子公司上海云鑫持有低碳科技(永安行与哈啰单车合并后的主体)36.733%股权,为哈啰第一大股东。除了在资本上为其助力,在业务上,哈啰可以使用阿里云服务器,包括和阿里合作推出芝麻信用免押金服务。
阿里从未放弃出行,它曾投资快的打车,在收购的高德地图上推出聚合模式,又极力发展哈啰。如今,滴滴因为顺风车问题遭遇困境,这也给了其他玩家新的期待。
而美团重新回归出行领域,也给了阿里新的威胁。
5月19日,继在上海、南京上线“聚合模式”后,美团打车宣布将新增十五个试点城市,这些城市的用户可以在美团APP一键呼叫不同平台车辆,也可以在美团餐饮商家页面直接叫车,体验出行服务。
通过聚合模式,美团只做平台,即流量入口,这避开了和滴滴的正面竞争,但又与高德地图发生了冲突。2017年7月,高德上线了一站式公共出行服务平台易行平台,接入滴滴快车、神州专车、首汽约车等出行服务商,2018年3月,“高德顺风车”业务上线。
面对美团的进攻,阿里不会熟视无睹。5月27日,哈啰与钉钉联合上线职场顺风车业务,这距离美团推出聚合业务仅仅不到10天时间。
早在美团收购摩拜时,阿里已经开始出手布局哈啰,直至擅长无边界游戏的王兴把目光再次聚焦网约车市场。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从长期策略层面而言,美团势必要对阿里在出行市场的布局做出反应,王兴不会允许马云再一次掐住自己的脖子。
阿里从未轻视过美团这位竞争对手,当年美团拥抱腾讯,从盟友转为敌手时,阿里接下来的每一步棋都在对美团进行围追堵截,如将PC时代的口碑复活、以95亿美元全资收购饿了么,尤其是在本地生活和新零售领域的布局,尽管这是美团的起家业务,但丝毫没有影响阿里持续发起进攻。在阿里巴巴2018年发布的Q2财报中,宣布成立一家本地生活服务的控股公司,同时持有饿了么和口碑两个公司的股份。
美团上市后,首日市值直达510亿美元,这让阿里感到恐慌,随后不久,阿里就对外称本地生活是阿里新零售战略的重要部分,在这个市场上,阿里认为有着巨大的潜力,会按照自己的节奏对本地生活业务进行规划和融资。
在阿里完成对饿了么的收购时,有业内人士就指出,阿里此举并非看重外卖这个细分市场,饿了么对阿里的最大价值在于新零售,尤其是同城物流能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在阿里新零售中扮演集中资源、穿针引线的角色,整合阿里飞猪、淘票票、蚂蚁金服甚至是哈啰单车等出行业务,满足用户的吃喝玩乐住行用,与天猫一起攻城略池。
也就是说,按照目前行进的节奏,如果美团对外的口号已然是打车是一定要做成的,那么阿里则可以延伸为本地生活服务,也是要做成的。因此,在未来的日子里,不仅仅局限于口碑和饿了么,美团在携“聚合模式”重新回归网约车战场后,与阿里精心组成的高德地图、哈啰出行等网约车阵容也必有一战。
不过,无论是在单车战场,还是目前的网约车市场,烧钱补贴的价格战早已成为过去,“如果公司只是一味依靠补贴,它没有投入,车做的不好,管理的不好,车运营的不好,对用户体验也不好。”符绩勋表示。
在哈啰最艰难的时刻,资本给了哈啰续命钱,被资本推着一路前行的哈啰,不论主动与否,都无可避免来到了更大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