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不止的Uber上市了,亚马逊的增长故事它学得来吗?
澎湃新闻记者蒋馨尔
当地时间5月10日上午,出行巨头Uber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UBER”。这可能是2019年美股市场规模最大的IPO,但即便在这一高光时刻,投资者关于Uber究竟能不能赚钱仍心存疑虑。
这种讨论并非没有意义。Uber北美最大竞争对手Lyft于近日公布了一份巨额亏损的财报,股价应声下跌近11个百分点。这份财报披露,Lyft在2019年第一季度的亏损金额超过2018年全年。
受Lyft市场表现影响,承销商对Uber估值预期也从2018年底的1200亿美元降至1000亿美元。投资者对于共享出行行业究竟能否赚钱的疑问,再次聚焦在Uber身上。
一、Uber“扭亏为盈”了吗?
为了上市,Uber准备了一份“扭亏为盈”的利润表,一改之前年度的大额亏损,2018年净利润录入了近10亿美元。
但这意味着Uber的经营到了盈利阶段吗?答案并不简单,因为这笔近10亿美元的盈利并不来源于共享出行等主营业务。根据《纽约时报》报道,这笔盈利大部分来自资产处置的收入所得,具体包括处置在东南亚和俄罗斯的资产。如果除去这些所得,Uber在2018年亏损18亿美元。
如果我们把视线放到运营利润(营业收入减去成本和费用)一栏,就会发现,从2014年到2018年,来自经营的收入,无法支撑高昂的成本和费用,Uber运营处于亏损状态。
二、“车之于Uber,就像书之于亚马逊”
退一步讲,短期盈利或许不是最关键的问题。通过烧钱建立护城河,最终获得长期盈利的故事,华尔街并不陌生,亚马逊就是其中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
Uber显然打算复用亚马逊的经验,就像Uber CEO达拉·科斯罗萨西在一次科技会议上所说的:车之于Uber,就像书之于亚马逊(Cars Are to Us What Books Are to Amazon)。
对标亚马逊,在Uber IPO路演过程中近乎成了一种策略。它希望人们相信,亚马逊能从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卖书商一步步做大成电子零售业的巨头,Uber也能以共享出行业务为基础,在未来绘制出一幅广阔的出行图景。
在上市之初,亚马逊因为长期未盈利不被华尔街看好。但即便投资人不买账,亚马逊仍然野心勃勃拓展战线,意图超越竞争者。若可多建一个仓库,让配送更快;或是有好的投资,未来成长能更好,亚马逊非常乐意牺牲掉暂时盈利。这就是亚马逊资源配置的逻辑。
这套逻辑在多年之后,给了亚马逊丰厚的回报。在当年投资的许多领域,亚马逊如今坐上了头把交椅。财务报表里也透露出越来越多的积极信号,市值更是多次冲上9000亿美元。
不过即便是凭借云计算取得高回报的今天,亚马逊的资源配置路径也没有改变。自上市以来,亚马逊从未向股东分红,也未进行股票回购,它愿意把利润用于再投资,开拓更多新商业空间。
三、除了共享出行,Uber的新业务们怎么样了?
Uber也希望凭借占据营收大头的共享出行业务,将触角伸向更广泛的出行领域。
Uber曾有过这样的设想:有一天,不管何时何地,你只需动动手指,Uber就可以为你送上任何东西。在公司内部,这个设想被称为Uber Everything。在Uber Everything被叫停之后,Uber Eat(Uber旗下外卖配送业务)留存了下来。目前,Uber Eat已经发展成为除中国之外全球最大的外卖配送平台。
除了配送外卖,Uber还拥有货运业务 Uber Freight,发货人可以在Uber Freight平台联系卡车司机,并在送货完成后快速结清薪酬,目前,该业务在美国和欧盟运营。此外,Uber还收购了一家名为Jump的电动单车公司。
至于Uber烧掉的钱能不能再赚回来,Uber能不能成为出行业的亚马逊,我们尚不可知。但至少现阶段,Uber乐意烧钱,乐意在交通出行的各个领域谋篇布局。就像两位接近Uber的人士说的那样:“Uber现在亏钱没什么关系,为了未来,它需要烧钱来建立自己的业务。”
责任编辑:霍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