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围绕视觉中国展开的一系列负面舆论,最开始都起源于这张截图:
一张全人类都在关注并下载使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天文图片,有人说它的版权来自视觉中国。听起来如此荒诞魔幻的新闻,大批新媒体和广告从业者竟然都信了。
从这一件事就已经可以看出来,人们长久以来被视觉中国支配的恐惧。
视觉中国为黑洞照片打上了自己的水印,并附注了图片使用说明:编辑图片,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致电xxx或咨询。有网友尝试咨询客服,对方表示自己有代理著作权,用户需购买使用。
在这件事引发舆论之后,视觉中国又在图片说明中增加了一段来源注释,随后官博“视觉中国影像”也发布声明表示图片授权并非独家。但与此同时,PingWest品玩联系视觉中国销售人员,对方仍建议“如果保险一点您可以按照编辑用途来购买使用”。
保留图片档案,模糊概念,在危险的边缘继续谋财。这时的视觉中国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即将迎来怎样的狂风暴雨。
视觉中国的钱是怎么赚的
欧洲南方天文台提供的这张黑洞照片基于CC4.0协议,即所有人不需要申请授权,只要标注来源,即可免费用于非商用用途。
而视觉中国在声明中回避了这部分事实,并使用“通过合作伙伴获得编辑类使用授权”“其他媒体和图片机构也获得授权”的模糊描述,让用户误以为使用这张图需要专门去获取授权,只有几家机构已获得。
即使到后面舆论进一步发酵,网友纷纷举报站上出现大量关于国旗、国徽等照片,各家企业蓝V也加入战场质问为何自家logo被网站纳入资源库……视觉中国也依然没有改口或是下架图片。直到晚间九点多,视觉中国网站直接停止访问。
或许,视觉中国的市场部人员一直以为,这次的声讨会像他们之前每天都经历的对抗一样,最终都不了了之。而他们坚持不下线这些非独家图片的原因,大概是因为:这原本就是他们用于以“特别手段”牟利的一部分重要素材。
多位与视觉中国打过交道的互联网从业者告诉PingWest品玩,视觉中国惯用的维权方式是:在发现某个账号使用侵权图片时不一定会马上告知,而是累积收集多张图之后才联系对方,要求对方赔偿单张几千到几万不等的价格,并要求长期合作。
“从他们保留证据的标准流程来看,就是盯了你很久了”,林梦告诉品玩,2016年视觉中国曾联系他,表示需付费的侵权图一共有1000多张,每张开价1万到5万不等,且必须签第二年的年框。然而,最终双方协调的结果是,其中只有20多张符合正规程序需要赔偿——其中有很多图片,视觉中国并不能提供作者授权。
林梦还告诉品玩,当时侵权的图片大部分是由小号首发,大号转发,但视觉中国只表示要起诉大号。
但即使用户出资购买图片了,也不一定能规避侵权风险。另一位曾使用过购图服务的公关从业者表示,视觉中国的图片使用授权是按时间年限售卖的,也就是说过了这个时间之后没续费的话,视觉中国依然可以拿着几年前的记录来索赔。
在知乎上搜索“视觉中国”,还可以看到更多类似案例,其中不乏在发布图片三四年之后才遭索赔的。有用户表示,很多不带水印的原图就是视觉中国自己所散布在网络上的,目的就是为了误导其他公司将其误认为免费图片,等待使用后再高价索赔。还有知乎用户分享,自己之前与大连分公司和解之后,不久上海分公司又继续上门索要赔偿了。
研发图片版权追踪系统“鹰眼”,通过爬虫系统和AI算法追踪图片使用情况,使用“可信时间戳”证明图片使用时间,找到侵权的主体索要赔偿……这些其实都是用于维护图片版权的正当手段。视觉中国被广泛声讨的几点主要集中于:
1.发现侵权时不维权而是“等鱼养大”,明显是将索赔当作重要收入来源;
2.索赔金额高,且不仅仅是针对侵权图片赔偿,同时还绑定要求对方签长期合作;
3.将没有独家授权的图片也放上网站打上水印,充作版权图片,虚张声势。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在视觉中国网站上看到黑洞照片。原因就在于,许多图片虽然视觉中国并没有独家代理权,但放上网站资源库也不侵权,如果成功误导到用户且对方支付购买,就是一笔额外的小收入;日后向其他企业索要赔偿时,也能将这些图参入其中,增加侵权图片的数量和总数额。
尽管有虚张声势的成分,但视觉中国这通操作屡试不爽,原因在于许多新媒体人在这方面法律知识不充足,且没有精力去核实、多次沟通甚至打官司,聘请律师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另一方面,法院出于保护版权的考虑,对于诉侵权的一方可能会审核条件放宽一些,翻看视觉中国及其子公司有关著作权的案件,胜诉居多。一个典型案例是《最高人民法院(2014)民提字第57号》,在这个案件中视觉中国无法提供事件发生时的独家授权证明,但依然胜诉,因为“有打上logo水印”这件事也能被当作重要证据。
使用维权手段索取高额赔偿的图片代理商其实不止视觉中国一家,此前被声讨较多的还有全景视觉等。而被这些图片社索赔的对象,除了直接使用发布图片的人,还有提供服务的社区平台。
平台方没有做出侵权的动作,只是用户上传图片到社区,这种情况图片社也有可能会通知社区运营方侵权。国内一家社区网站的法务人员告诉品玩,即使自己在接到通知后删除内容,适用避风港原则免责,依旧需要为此付出极大成本——图片社会直接向AppStore投诉说App内有侵权内容,要求下架。
众所周知,AppStore是软件下载的一大重要渠道,而苹果在版权方面的态度又非常严格。如果App下架,企业将因此遭受极大的一笔损失,因此许多企业都不得不与图片社谈判和解,签署长期合作。
据悉,国内的互联网企业或多或少都有被图片社告知侵权要求长期合作的经历,其中以头部企业为甚。对图片社来说,企业体量越大,肉越肥美。
会写文的媒体和自媒体、懂得传播的广告人员、有知名度影响力的企业……如果要问世上能发声、有战斗力的群体还有谁,那大概只剩下粉圈了。很不幸的是,视觉中国对这部分人的“得罪”,也没落下。
长久以来一直有网友爆料,视觉中国专门购买明星角度或动作不好的生图(没p过的图),接着给明星团队发合作邀约,如果对方拒绝就将丑图曝光。而等到对方回头来协商删图时,价格就翻几番了。这件事并没有涉及侵权,因此明星除了支付高额赔偿金、接受合作之外,别无他法。
将各个不同领域的群体都惹恼,甚至使对方“闻风丧胆”,视觉中国做到了。
谁来保护图片版权
与群情激愤声讨视觉中国的壮观现象完全相反,摄影师群体中不乏有许多人态度是力挺。
申楚是视觉中国的独家签约摄影师,所拍摄图片大部分都放在了视觉中国售卖。他和身边的大部分朋友都很不解:自媒体自己盗图被索赔,怎么还能理直气壮的?
“因为摄影师在拍摄过程中也会付出很多,比如拍风光照片会很辛苦甚至需要冒着危险。但是大家看到就是个照片,并不知道背后的故事”,申楚说道。
图自:Pixabay
大概没有一个摄影师能接受自己的图片被不注明来源地随意使用,特别是在被长期多次侵权的经历之下。另一个摄影师告诉品玩,虽然自己认同“他们(视觉中国)的部分做法是挺流氓的”,但作为摄影者,也会希望盗图者能为此付出数倍的代价。
但申楚告诉品玩,他与视觉中国签约的目的并不在于维权,更不希望维权是自己的主要收入来源——因为这是个恶性循环,也意味着使用者的版权意识还是很低。与视觉中国签约,对申楚来说只是一个增加收入、积累经费以继续拍摄的机会。
“作为一个普通摄影师,销售作品的机会并不多,只是希望通过类似的渠道补贴一下”。视觉中国给申楚的销售分成比例是25%,其他摄影师如果签得更早就有机会能拿到更高的比例。据悉,目前主流的分成档位是25%和30%。
从申楚的表述和他身边朋友的状况来看,许多签约摄影师都比较赞赏视觉中国。即使他在得知视觉中国的部分维权手段后很不认可,认为这些做法有错,但依然不会因此改变对视觉中国的评价和后续合作。
在许多签约摄影师面前,视觉中国的形象与那个靠索赔发家的流氓企业相距甚远,相反,它是帮助原创作者获取收入的“衣食父母”。
那么,视觉中国对摄影师权益的态度,是否能撑得起这份期待?
此前视觉中国创始人柴继军在接受刺猬公社采访时曾表示:
“我们希望和有需求的用户签署长期合作协议,走到诉讼阶段只是极少部分。即使最终通过诉讼,大多数也是和解,我们甚至放弃执行诉讼赔偿部分,最终只执行合作协议。”
这的确与视觉中国此前索赔的操作一致,最终目的是长期合作,即使诉讼成功,都可能放弃索赔。然而,放弃索赔侵权图,可实在算不上什么维护作者权利的操作。而且,如果图库采用包年套餐的形式销售,均分到每张图的价格会更低,相应地图片作者能获得的分成收益也会进一步降低。
商业行为无谓情义,作为一家图片代理商,利用图片版权寻求利益最大化,这本身的确符合商业逻辑。但问题是,为什么视觉中国需要用这么多的“偏技”来索赔获利,且这种牟利手段成为了行业普遍现象?
一位业内人士向品玩透露,在此之前也有其他图片社只正常推销卖图,但销售情况并不乐观。根本原因在于,当时国内大部分使用图片的人尚未建立起图片版权意识,各社交内容平台侵权图满天飞。而即使到了今天,要让运营内容账号的人为每篇文章付出图片购买费用,也少有人能够接受。
对于视觉中国等图片社来说,以诉带销,借助维权手段来增加长期客户订单量,几乎是唯一获得高收入的办法。这是在人们普遍版权意识极度缺失的大背景下,最终催生形成的一种畸形行业形态。
除了图片社,还有字体、办公软件等等,涉及到主营业务为版权收费的企业,营利方式多半来自于此。它们的区别只在于,谁更流氓,在细节操作上更大胆妄为。
行事过度范围过大,必将遭到反噬。4月11日晚间,天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约谈视觉中国负责人,责令其全面彻底整改,在此期间暂时关闭网站。
视觉中国就这样,被自己遍布下的火苗,烧着了。
也许,我们确实需要更健全的图片版权保护,但我们一定不要这样的视觉中国。
(林梦,申楚均为化名)
(最后,一个小建议:如果你需要用到高清美图,又没有这方面预算,可以上支持CC0协议的网站,均无需授权免费用,不信你看我题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