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雅克·桑贝
来源:澎湃新闻
法国作家、世界级插图画家和漫画家让-雅克·桑贝(Jean-Jacques Sempé)于当地时间8月11日去世。桑贝1932年8月17日生于法国波尔多。桑贝的20多部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流传。
他和勒内·戈西尼共同创作的《小淘气尼古拉》系列曾在1960年代风靡法国,在全世界范围内销售了1500万册。他描绘的乡村或城市的插画以及异想天开的讽刺社论插图也为人熟知。他还长期为《纽约客》杂志供稿,迄今为杂志画了100多个封面插图。
为《纽约客》画的封面他的画面总是有种干净清新的感觉,没有复杂的技巧,寥寥几笔,几抹色彩,毫不费力就拼凑出一个景象。在《桑贝在纽约》的前言中,记录了桑贝的画风特征,他的画笔从不记录现实:“在纽约和在巴黎一样,他的画更注重想象而不是观察。桑贝最喜欢纽约的地方就是《纽约客》。杂志自1925年创刊以来,致力于用风趣的漫画来紧跟时事报道。《纽约客》有自己一套严格的标准,多年的合作磨砺了桑贝的画技。桑贝为《纽约客》画的那些画,有时候甚至完全无视纽约,也不仅仅止于幽默。它们都散发出一种浓烈的气质,精灵古怪的小念头与冰冷现实交相辉映,娓娓讲述起艺术家和近乎虚无达成了忧伤的默契,其中也事关生与死。”
年轻时的桑贝几十年间,桑贝在持续的创作中延续并强化着自己一贯的风格:将小小的人物安置在空旷的、让人感到孤寂的环境中,着力于追求某种准确的情绪传达,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个具有“法式风情”的、看似滑稽但也让人同情的人物。正如法国报刊评价的:“桑贝笔下的典型人物,身躯小得像鸟,却无法自由翱翔,是受到日常琐事牵绊的理想主义者——梦想着自由开阔的空间,却被牢牢地绑死在地上。”
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版了桑贝的两部作品:《童年》《桑贝在纽约》,《童年》收录了桑贝上百幅以童年为主题的创作的漫画,并配有一篇四万字的访谈录。在本书中桑贝首次“和盘托出”自己的童年经历:拮据的生活,争吵的父母,不停地搬家。而桑贝在日复一日的焦灼中为自己营建了一个平行世界:《童年》的漫画中,他将童年的不悦轻描淡写,以一个顽皮开朗的儿童的视角去看待、甚至是戏谑地对待成人的世界。
《桑贝在纽约》收录了桑贝为《纽约客》创作的所有插图以及他在纽约的生活照,也附有访谈稿。桑贝首次开诚布公地谈到了自己的绘画事业,还有为《纽约客》工作的八卦趣事。年少的桑贝曾梦想为杂志《纽约客》供稿,这个愿望终于在1978年实现了。他成了《纽约客》大家庭一员,迄今为杂志画了100多个封面插图。桑贝为《纽约客》画的作品散发出一种浓烈的气质,精灵古怪的小念头与冰冷现实交相辉映,画中或有颇具深味的思考或有充满意趣的瞬间风景。《纽约客》的总编辑威廉·肖恩与《纽约客》撰稿人怀特是最初奠定《纽约客》风格的人,而桑贝的画正与怀特的文字风格相似,都是描述非常平淡、简单的一些现象、经验,而总能传达出诗意的瞬间。
桑贝1932年生于法国城市波尔多,桑贝家很穷,他的继父是一个推销罐头食品的零售商,每天卖不出几罐罐头食品,桑贝的母亲因为钱的事情、因为继父酗酒的事情整天和继父吵架。所以桑贝到了初中毕业之后没有继续学业,而去打零工,想为家里贴补家用。在打零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很有绘画才能,他没有上过任何的培训班,没有接受过任何的科班画画培训,因为家里根本没有钱。他在打工的时候偷偷用公司的电话打给出版社投稿,终于有一天他的画作被报社采用了。
桑贝在读初中的时候曾画了一幅画他给他继父看,他画的是一个守门员,胸膛挺起扑向球,继父说这幅画画得非常不错,非常有动感,桑贝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而桑贝第一次投稿成功的作品,是一个可怜的无家可归的狗拖着一只接雨水的锅,一些评论文章说如果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看,这幅图能够映射出桑贝一些童年心理。
桑贝的成名源于他和勒内·戈西尼共同创作《小淘气尼古拉》,这个系列在全世界范围内售出1500万册。主人公尼古拉是一个来自中产家庭的小男孩,他和小伙伴做了一连串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为中国读者熟悉的画家几米是桑贝的拥趸,他认为桑贝的作品,精彩的不单只是他所刻意创造出的戏剧效果,更是透过他或简或繁的画里所捕捉的一种生活态度,对人性的戏谑、对老时光的怀念与关爱。许许多多费时费力的背景、看似不必要的细节,都是在说故事,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世故圆融的法式幽默。
桑贝作品的翻译任凌云谈道,在翻译中她发现桑贝的童年几乎可以用悲惨来形容,“他以一种玩笑的方式讲,他妈妈给他一个巴掌,他能得到两个:有一个打在他脸上,另一个被墙打回来。他还说他有特异功能,能知道晚上发生什么,其实是因为他们家没有别的变化,每天晚上都在吵架,这就是他的特异功能。”任凌云说。
《小淘气尼古拉》是桑贝童年的改良版本与理想的版本。在尼古拉的世界里,就算他被爸爸妈妈打骂,但是对他不会构成伤害,他的爸爸妈妈还是爱与包容他的。陈赛说:“桑贝提出人是要靠奇迹活着的,他说现在的孩子过很多节日,收到很多礼物,但是他们没有奇迹。”
大海和海滩一直都是桑贝喜欢描述的,“对法国人来说,夏天度假有两个选择:要么去大海,要么去山里面。桑贝应该是大海党,海滩是桑贝非常重要的一个创作题材,比如桑贝画的爸爸在海滩上睡觉,小朋友很顽皮,挖了一条渠,要把海水引到爸爸身边。”黄雅琴说。
桑贝对生活总有细致的体察,如他在书中讲到的纽约有一次下大雪,纽约变成安静的空城。他在雪地里走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一个人吹口哨,吹的曲子是一个桑贝很喜欢的爵士名曲,叫丝绸娃娃。桑贝就一直跟着这个人,这个人在街上走走停停,他只要看到珠宝店就会停一下,但是曲子一直没有停,陌生人一遍一遍完整地哼唱这个曲子,整个故事虽然没有什么情节,但是很有诗意。这是桑贝看世界的视角,以他的视角总有一种轻盈的诗意。
任凌云说:“桑贝的画表现力非常强,很准确。其中有一张是他在树林里走,《中年男人》那张,他自己也说这张改了特别多遍,小人儿走路的姿势他修整很多次,要传达出一个很疲惫的人忽然在树林感受到不知道是清风还是鸟声、气味,他有一种忽然轻松的感觉,你会觉得整张画的幸福感特别特别强,虽然他的快乐只是一点点。”
桑贝说他从来不嘲讽,他反讽但不嘲讽,他不是居高临下尖锐地去批判什么人,他的幽默里始终带着这种善意的、温暖的、忧伤的一面,就好像有些事情你没有办法,但是大家都了解,我们都一样的那种感觉。“有一幅画是一个大楼,下大雨,小孩在屋顶跳来跳去,底下是这个公寓楼里每个成年人的人生百态。你知道有一天楼上的小孩会变成楼下的那些人,但是你看着楼上的小孩都忍不住高兴。”陈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