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源,脱口秀演员,笑果文化首席编剧。早年在《今晚80后脱口秀》中担任编剧一职,为观众所熟悉并喜爱;2017年,首次以嘉宾身份登上《吐槽大会2》,担任《吐槽大会3》总编剧;2019年,参加《脱口秀大会2》,拿下第七期“爆梗王”(当期第一),同年开始个人专场《悲喜交加》巡演;2020年,作为演出嘉宾参加全国首档脱口秀专场演出节目《笑场》,7月参加《脱口秀大会3》;2021年,参加《脱口秀大会4》。目前,梁海源个人脱口秀专场《坐在角落的人》正在全国巡演。
聚光灯亮起,手持话筒,直迎追光,在台上有条不紊地开始准备良久的表演,引得台下观众笑声连连、流连忘返的,是他;聚光灯外,逃离喧嚣热闹,独自坐在后台角落,默默沉浸于内心世界,感知周围环境的,也是他。脱口秀演员梁海源将自己定义成一个复杂的人,台上台下的诸多面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立体的他。
7月1日晚,梁海源个人专场《坐在角落的人》成都站演出大获成功。表演结束后,封面新闻记者独家对话梁海源,了解他的专属幽默和成长蜕变。
我与脱口秀
以热爱为生相互治愈
作为笑果文化“元老级”员工,梁海源参与了无数主题脱口秀比赛,也见证着脱口秀从最开始的小众文化,逐渐步入大众视野。他曾笑称,自己在笑果工作了五六年,因为笑果(从成立到现在)只有五六年。谈起和脱口秀结缘的原因,梁海源的回答非常直白:脱口秀很有趣!“人都喜欢有意思的东西,特别是你恰好又有能力做这件事情,就会慢慢坚持做下去。”
梁海源《坐在角落的人》专场演出
“刚开始做的时候,纯粹是作为一个爱好,可能不太赚钱。”从最开始的小范围活动,到受到大量观众的喜爱,脱口秀行业近几年开始变得越来越受瞩目,脱口秀演员的境遇也有了改变。梁海源庆幸道:“现在大家可以开始靠自己喜欢的事情谋生,是个特别幸运的事。”
在梁海源看来,脱口秀的火爆并非偶然。“脱口秀有一个特别好的地方,就是它讲述的是我们的生活。”这些内容,不管任何年龄段,都是大家曾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着的。“大家的生活就是这样,只是我们用脱口秀的方式去表达我们的生活,所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产生共鸣。”
或许在大众眼中,脱口秀表演是娱乐向的呈现,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但对梁海源而言,脱口秀不仅仅是一份热爱的职业,更是能使其从中汲取能量的方式。“脱口秀有个很神奇的地方,就是当你通过脱口秀把你心中的不开心说出去,你留在身体里面的郁闷、烦躁就会少很多,所以说脱口秀也是一种排解(郁闷)的过程。”
不定义不设限
永远给自己留有一个角落
从5月26日的厦门首演到现在,梁海源已经带着《坐在角落的人》走过了西安、深圳、成都等城市。谈到这场个人专场巡演,梁海源也觉得是一个“挺让人惊讶”的产物。他笑称,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完成过自己定下的目标,去年竟然成功举行了专场设计,这也是他突然萌生的一个想法。“过了太久轻松随意的生活,我决定逼自己一把。”
梁海源《坐在角落的人》成都巡演
他先是告诉演出部门想要举办专场演出的想法,接着又宣告了交稿的截止日期,“我是答应了自己又答应了别人,都不能辜负呀。”在双重“压力”的督促下,梁海源《坐在角落的人》个人专场诞生了。关于巡演主题“坐在角落的人”,梁海源一开始并不想解释其含义和来源,他希望观众可以在听完整场演出后,有各自的理解。
直到封面新闻记者再次提问,他蹙眉思考了良久:“我觉得每个人的生活状态都存在一个角落,这个角落可能是你想独处的时候、不想被打扰的时候,但你又无法与外界完全脱节,所以选择待在角落观察这个世界。”
梁海源从不考虑讲脱口秀的风格,他不想给自己设定框架,只希望能“尽量做自己”。对脱口秀创作,梁海源一直坚持以真正的体验为首,真实体验之后再回首去思考过程,才会创作出直击人心的段子。不给自己设限,不给生活设前提,给自己一个角落,是梁海源目前最舒服的状态。
我与自己
保持敏感,跟自我和解
作为脱口秀工龄较长的老员工,梁海源时常也会调侃自己已经35岁了,担心哪天会被裁员。前几年,回顾自己的脱口秀经历,他自我评价:“偶尔闪光,有很多的失败。”但现在,梁海源释怀了:“现在我接受失败了。接受失败,并不代表你不会失败了,但会让你在面对前路的时候,不会那么恐惧、那么紧张。”怀揣着这样的心情,梁海源认为,现在虽然还没有做到完美,但确实比之前有一些进步,“还是挺值的。”
在脱口秀行业摸爬滚打了五六年,梁海源在坚持自己的热爱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其实,脱口秀演员都是非常敏感的,敏感又脆弱。”在外人看来,敏感或许会导致情绪内耗,似乎会造成多余的负担,但作为专业的脱口秀演员,梁海源觉得保持敏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你不敏感,你就感受不到观众的情绪,可能就会和大家不在一个气场频率里。”
梁海源在后台背词
近年来,梁海源越来越会和自己相处,在保留自己特性的同时,摒弃外界对他的影响。在这种状态下,他好像找到了热爱和职业的新平衡。“我曾经也很迷茫,不知道在做什么。但现在我觉得很幸运,不管是否成功,起码我现在还在做热爱的事情,并且我觉得我还能继续做下去。”相较于最初步入职场时懵懵懂懂地赶着早高峰去办公室做表格、做数据,梁海源庆幸早早地从重复性的劳累中解脱出来,“做脱口秀这么多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接下来,梁海源希望能够继续在表演中带给观众快乐。“我不希望自己是高高在上地去引导大家的状态,我也从没有预设可以给予观众什么影响,都是自然而然的。毕竟,现在的人已经肩负了太多的责任。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做得快乐一点,比去想我有什么责任,可能会更好一点。”梁海源说,“我去看我喜欢的演员和偶像,我去看周星驰,我去看刘德华,并不是他想要影响我,而是他在很享受自己做的事情,同时也做得很好,他自然就会影响那些喜欢他的人。”
封面新闻:演出时,你说过自己也有写不出来的情况,怎么克服这种创作瓶颈呢?
梁海源: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创作瓶颈,如果只是随心所欲地想写就写,创作可能就变得没有价值了。正是因为创作是困难的,所以它是珍贵的。面对这种情况,就是要多去体验生活。每个人面对的情况不一样,有的人可能需要体验生活多一点,有的人可能只是需要把时间花在上面多一点,有的人可能因为独自一人写,效率没有那么高,那就去找一个搭档。我觉得克服创作瓶颈的方法不是统一的,需要自己去琢磨,去想。
封面新闻:你的个人巡演叫《坐在角落的人》,你会很享受独自一人的那种放空状态吗?
梁海源:我觉得放空的状态是非常享受的。但比如说我去爬山或者去吃饭,突然想到一个好的段子想跟大家分享,这也是一个好的、值得开心的事情。放空的状态是放松自己,让这些灵感的东西进入到脑子里面,留下来的部分可能会引起自己的兴趣,并写进段子,目的性也没有那么强。
封面新闻:感觉你的线下演出和《脱口秀大会》里的表现很不一样,线下和线上演出的心态区别大吗?
梁海源:对我来说,线下是大家一起玩,大家一起开心,目的就是跟大家一起开心。我们在录节目的时候,我想获得别人的认可,我希望领笑员会拍灯,我希望观众给我投更多的票,所以会有不同的压力。而且,线上演出,观众也不会随便跟你搭话,或者是有一些什么突发状况需要你去化解,基本上都是一个比较固定的状况。但线下专场,我可能会跟观众聊天,可能某个观众会在这里笑得更大声一点,或者是出一些什么状况,我会跟他稍微调侃几句,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
封面新闻:可能有人会因为你在线上节目的表现,就认为你是很内向的人。但这么多年,你一直在台上表演,非常热爱舞台吧?
梁海源:性格内向和渴望舞台其实是不冲突的。很多脱口秀演员都很内向,大家都很怕和别人社交,甚至坐地铁都不想彼此坐同一趟地铁。这个内向是指我们不喜欢那种常规地去应酬、去主动推销,但我们内心依然有一些表达欲。我们想在台上跟大家分享某一个观点、某一个好玩好笑的东西。脱口秀的表达是单向的,对我们来说就没有那么严重的社交压力。我有时候觉得,可能内向的人会花更多的时间在思考面临的一些问题上,所以才会给大家表达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才让每个人有自己的特色。
封面新闻:之前有人说你更适合做幕后,会在舞台和幕后两者之间寻找平衡吗?
梁海源:我觉得,你只要站在台上,大家就会给你各种各样的评价。可能是好的,可能是你想听的,也可能是你不想听的。别人的意见只是给你一个参考,最终还是只有自己内心知道你最想做的是什么。我觉得,幕后我可以做,在台前我也很开心,那么我就去做好每一场演出。
封面新闻:《坐在角落的人》个人专场演出受到很多观众的喜欢,在未来还会有类似的演出规划吗?
梁海源:这是我今年的第一轮巡演,可能演到一定程度我还是会写新的东西,因为我觉得创作的感觉还挺好。而且我很佩服余华、莫言等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人物,他们依然还在坚持创作。所以,既然我们从事的是一个创作的行业,就需要我们每年都花很多时间、精力在创作这件事情上,就得在里面找到一些乐趣。我希望自己能找到这样一种状态——不是为了什么去创作,而是享受创作的过程。
(责编:k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