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需要一切正常,那太不可思议。只要它近乎正常,我就可以。”当剧中的女儿娜塔莉向母亲戴安娜唱出这句歌词,北京二七剧场的观众席有不少人在悄悄抹泪。近乎正常,无论对台上的戏中人,还是台下的看戏人来说,或许都是对当下生活最戳心的注脚。
而在上半场儿子加布演绎摇滚十足的《我存在》时,观众还仿佛置身于热闹的演唱会现场。随着加布灵巧地穿梭在立体舞美之中,火焰般的红色霓虹灯管接连点亮,现场乐队酣畅淋漓的演奏将气氛推向高潮,观众们积压已久的复杂情绪在这里得到释放舒张。
有力戳心的现实故事,过山车般的情感体验,摇滚音乐与激烈情绪相碰撞,现场乐队与酷炫舞美的畅快释放——这正是《近乎正常》独有的质感,以及2021中文版独一无二的现场体验。
刚结束在上海热演的音乐剧《近乎正常》,3月26日(周五)终于登陆北京,在二七剧场火热开演!
在过去三周的演出中,《近乎正常》收获好评如潮。不仅有马伯庸、李松蔚、三联生活周刊等各领域大咖的倾情力荐,不少观众刚出剧院,便掏出手机再度购票;更有观众看了五六场,每一次观剧都有新的感悟,新的细节发现,回味无穷。
优质原版剧目金牌主创保驾护航
《近乎正常》(Next to Normal)诞生于美国,由布赖恩·约克(Brian Yorkey)担任编剧及作词,汤姆·基特(Tom Kitt)作曲,历经10年孵化,实现登上百老汇大舞台的逆袭。
在百老汇上演时,《近乎正常》就获得了美国戏剧最高奖托尼奖11项提名,并最终斩获包括最佳原创音乐、最佳编曲在内的3项大奖。在2010年又获得了普利策戏剧奖,被评价为“一部有力的摇滚音乐剧”,历史上,仅有包括《汉密尔顿》在内的10部音乐剧获此殊荣。
在2018年,七幕人生将《近乎正常》的中文版首次带给中国观众,收获感动无数。2021年,金牌主创再度集结。
美国导演,北京大学戏剧与电影研究所艺术系总监,莎士比亚戏剧专家Joseph Graves担任中文版导演。音乐总监赵继昀曾为《妈妈咪呀!》《猫》《我,堂吉诃德》《音乐之声》等多部知名音乐剧担任音乐总监。舞美设计曾任上海迪士尼百老汇音乐剧《美女与野兽》舞蹈总监的郭祯容负责编舞。译配和戏剧构作则是国内唯一职业音乐剧译配程何。
今年春天,《近乎正常》中文版以升级的制作、全新的面貌再度与观众见面了。
全新升级大剧场舞美新技术与剧场巧思打造酷炫现场
2021版《近乎正常》对舞美进行了全新的升级制作。
为了适应大剧场,今年的舞美从尺寸上和视觉上都更大规模,更加饱满丰富。错综倒置的楼梯,构成了母亲戴安娜眼中的世界,也暗示着家中每个人走的方向。同时,新技术和古老的剧场巧思结合使得整个舞台浑然一体,带来虚实结合的光影与戏剧。
舞美设计师Sheryl表示,这部剧的故事其实是比较痛的,表演、音乐已经有了超强的故事性,这次则希望通过舞美消解观众的悲伤感,突出演唱会现场般的酷炫效果,加上热闹的返场设计,让大家带着开心、释放的心情回家。
7人现场乐队弦乐也摇滚每一个音符都在讲述情节
音乐总监赵继昀告诉我们,这是他做过所有戏里(音乐)最难的戏之一,学歌前两天看看大家的脸,都是懵逼的状态。
“《近乎正常》的音乐有时候其实已经突破了对于音乐的定义。大多数人对音乐的定义是“好听”,它并不是。”赵继昀说,“它非常真实,非常写实。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你是看不见的,但它用一种听觉的方式让你感受。”
《近乎正常》乐谱中的每一个音符都在讲述情节,每一个乐句都与演员的情感形成连续的有机体。稳定与不稳定的节拍交织,构成人物性格的动态展现;同样的旋律线,也能在不同的和弦安排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画面感。
2021中文版制作完美复刻了百老汇现场乐队7种乐器的编制。除了摇滚标配吉他、贝斯,更加入弦乐,用小提琴、大提琴描绘细腻情感。而在炸裂摇滚风的体感之下,《近乎正常》隐藏着丰富而细腻的编曲。多种曲风的交替使用,弦乐与摇滚乐的融合与呼应,使得听觉层面上每一秒都充满了新鲜感。
此外,《近乎正常》的故事最为直指人心。
这是一部少见的以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为背景的音乐剧。同时,在这个故事中,每位观众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有位观众在观剧后感叹:“《近乎正常》最打动人的,就是它的真实与丰富。即使你自认为已经获得了足够“正常”的人生,依然能在这个故事中或多或少找到些共鸣,因一句词触动,被一首歌打动,为一个人感动。”
知名作家马伯庸也表示,“它和我们的生活太像了,不愧是获得过托尼奖和普利策戏剧奖的剧目。”
“也许,它并不仅仅是讲述一个患病家庭的故事,还是每一个普通家庭都可能遭遇到打击,并如何去应对的故事。”为《近乎正常》创作同名纪录短片的陆庆屹导演(代表作《四个春天》)这样说道。
悦纳自身并不太容易,一切正常也太不可思议。也许,只要近乎正常就可以。
《近乎正常》将在北京二七剧场持续演出到4月4日。
【演出信息】
2021.3.26-4.4
北京二七剧场
(责编: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