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剧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楠
8月10日首播的国产新剧《以家人之名》连上热搜,在豆瓣上被近30000人评为8.6分。题材新颖:三个经历原生家庭伤痛的孩子在两个爸爸的呵护下,组成“非血缘关系”的新家庭。妈妈的“缺席”也引发探讨,这种“丧偶式育儿”如何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扬子晚报记者请心理专家进行解读。
谭松韵那声“妈妈,我在这里呀”令人心疼
前几集的剧情交待了三个孩子在原生家庭的伤痛经历,女主李尖尖的妈妈因意外去世,父亲李海潮开了一家面馆,呵护女儿长大;楼上住的是警察凌和平一家,儿子凌霄小时候与小女儿单独在家时被妈妈反锁,妹妹不慎被核桃噎住而去世,妈妈心结难解,怨念家人,最终抛弃孩子离家;有人把贺子秋的妈妈介绍给李海潮认识,希望他俩搭伙过日子,没想到贺子秋的妈妈跟李海潮借钱之后就把儿子丢下,被亲生父母接连抛弃的贺子秋自小懂事成熟得像个大人。三个因亲情受伤的孩子、两户破裂的单亲家庭最终走到一起,李海潮和凌和平承担起照顾孩子的重任。
热播剧再次触及原生家庭问题,这次“丧偶式育儿”的关键是,妈妈“缺位”。不少观众把“凌霄的妈妈陈婷太气人”顶上热搜。也引发观众思考,家人不仅是血缘关系,更是一种情感牵绊。讲述伤痛的同时,“三娃两爸”的五口之家的家庭日常太有爱,以一种真实化的生活场景展开,琐碎搞笑又充满烟火气。
俗话说,“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其实,孩子们都暗自怀着对母亲的思念。当李尖尖看着流星划过大喊,“妈妈,我在这里呀,看见我了吗?”知道饰演者谭松韵的妈妈去年车祸离世的粉丝们,都在暗自心疼谭松韵。
解读1:妈妈缺位,爸爸的母性人格带来“温暖场”
南京五中心理专家杨静平告诉记者,追剧过程中注意到,孩子的成长关键阶段,安全感和归属感很重要,带着被失去妈妈的心理创伤,在两个爸爸形成的抚养团队的照料下,三个小朋友互为玩伴,避免了原生家庭带来的孤独感,没有产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类是雌雄同体的,人的情感和心态兼有男性和女性的一面,通过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男人和女人都获得异性特征,两性之间才能做到协调和理解。李尖尖的爸爸就带来了一种类似母亲的“温暖场”,母性人格部分在他身上很好地展现出来,不仅给孩子们做饭,还宠爱他们,小心呵护他们,弥补了母亲缺席带来的情感缺失。他跟凌霄的爸爸凌和平的斗嘴就很有趣,像两口子一样。
解读2:朋辈支持系统,结伴成长化解孤单
另外离异或者单亲家庭对孩子比较大的伤害在于对孩子的孤立,三个孩子的结伴成长就化解了孤单和无助。对于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们采取相互帮忙的方式解决,比如遇到暴力威胁就会勇敢抱团,甚至哥哥会为青春发育期的妹妹准备内衣,承担起妈妈应该做的事情。这种朋辈支持系统,就形成了剧中的第二个保护圈。“三娃两爸”意外形成了一种健康生活方式,也给生活中的爸妈提了个醒,尽管父母离异,只要父母的人格健全,让孩子体验到来自父亲和母亲的爱,完全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解读3:出走的妈妈需要帮助,才能与孩子和解
其实,剧中的妈妈之所以缺席孩子关键时期的成长,就在于她们当时还不成熟,也处在成长期。尤其是一个经历孩子意外离开的妈妈,在自身难保的状态下,没办法去关心别人。她把三岁女儿和六岁儿子扔在家里去打麻将,没有尽到看护孩子的义务。出事后她不仅怪丈夫为什么不多花时间照顾孩子,还把错误归咎于儿子,为什么要给妹妹吃核桃呢?给儿子留下“亲手杀死妹妹”的心理阴影。
面对无法释怀的妻子,忙于工作的丈夫没有时间陪在身边,进行有效开导。杨静平认为,这样的妈妈更需要帮助,应该去接受心理治疗。当她们历经岁月的沉淀走出来,带着愧疚回来,面对孩子希望求得谅解和接受,更需要爸爸们从中协调。但这个过程可能会很艰难,从现实生活的例子来看,孩子们一定要在精神上和妈妈在一起,才有可能与生活达成和解,实现治愈。
(责编:拾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