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方舱》摄制组
防护服成为移动的画布
身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是“方舱”中的“定海神针”
原标题:不够完美却很真实
上海纪录片《生命·方舱》走进武汉方舱医院
文/吴翔
昨晚,在武汉解封之日,上海推出纪录片《生命·方舱》在东方卫视播出。该片全景式记录了武汉方舱医院从决策到收治、运维,再到3月10日16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的全过程,通过方舱医院里的医生、记者和患者三种视角展现了方舱医院里那些令人动容的点点滴滴。
防护服移动的画布
纪录片记录下从病患进舱时的惶恐无助到出舱时的自如微笑,从医生进舱时全副武装的紧张忙碌到休舱卸下“盔甲”后露出胜利的喜悦……最盼离别时,又最怕离别时的一个个动情时刻。
先来看看医生他们的感受。
“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情况很复杂,这是一座体育馆,人员的入口出口,跟我们医院‘院感’的出入口流程非常不匹配。”这是华山医院马昕对方舱医院的第一印象,“这么大的一个医院,所有人都没有见过。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肯定会有一个很大的冲击。”
“很多的治疗不在于我给你一片药,或者我给你静脉输了液,而是我们每一句话、每一种身体语言给他的鼓励。”医疗队包丽雯的回忆描述,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方舱里的气氛,“穿上全套防护装备30分钟,我的护目镜就起了雾,在N95口罩的保护下,再怎么喘气也觉得缺氧。但必须省着使用防护服,目前的情况下,每一件防护装备都非常的珍贵。”
提起防护服,那可是医生和患者的一片开心小天地。一开始防护服上写名字是用来标记医护人员的姓名。到了后来,防护服就成了一块“画布”,年轻的医护人员会写上自己是谁的粉丝,有的人会写上“我是一个漂亮的小妹妹”,患者也会在上面留下感恩和爱的印记,这一块块移动的“画布”,不仅放松了医生和患者的心情,也沟通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热元宵驱散那不安
“人们都说方舱医院关掉了疫情蔓延的‘水龙头’,其实这背后决策、收治、完善直至休舱的过程,有太多令人揪心的细节。用影像记录下方舱医院最真实的一面,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深度报道板块负责人李振宇介绍了这部纪录片聚焦方舱的用意。
患者都是平凡人,都会害怕和惶恐。有位老太太刚来的时候,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其实不光是她,透过镜头,可以看到不少患者刚进来的时候眼神中的焦虑。医护人员在给予他们专业的医疗照顾的同时,也在安抚他们的心情。据说,元宵节那天,医护人员为大家端来了元宵,让每个患者感受到了家的温度。不过,这一片段限于片子的篇幅没有被剪到最后播出的成片中去,李振宇说:“我们拍了50个小时的影像素材,像这样感人的画面太多了,只能做一些取舍。”
50个小时的素材积累,其实并不容易。记者全副武装进入方舱内部后,只能全程进行不停机的跟拍,摄像机的景别也因此不能自如地进行变焦等操作,画面没法追求精细。摄制组成员表示,“专业摄像设备在酒精消毒后出现过数次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担心之前拍摄的素材会丢失,因此很多时候记者只能用手机进行拍摄。”患者阿布是疫情期间在互联网端比较活跃的上传者,团队联系她后获得了其在方舱20多天的自拍画面,构成患者故事,从而丰富纪录片的内容。
也许纪录片里呈现的镜头时有晃动、不够完美,但这却是最真实的方舱、最现实的武汉战“疫”。当街头慢慢复苏,交通恢复运营、店铺有了烟火气,人们期待的寻常日子来了,我们不该忘记那些一起在生命方舱托举起的爱与信任的时光。本报记者吴翔
(责编:vha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