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正微博
对话于正:很多被批演戏不好的演员,我都合作过
记者|刘燕秋
10月下旬,在浙江横店明清宫苑内,于正接受了界面新闻在内八家媒体的采访。由他担任发起人的综艺《演技派》那天在横店正式杀青。于正穿了一件粉色古风长衫,脸庞清瘦了不少——他用一个月的时间瘦了25斤,这让41岁的他看上去仍然非常年轻。那段时间的微博上,他除了发减肥秘籍,为自家艺人发声,就是在为这档节目预热。
《演技派》定位于国内首档年轻演员片场生存真人秀,由优酷、欢娱影视和银河酷娱三方联合出品。和其他演技类节目不同的是,《演技派》让演员进入真实的片场,记录下演员从进组、建组、选拔、试戏到定角的全过程。于正将和吴镇宇、张静初、张颂文三位表演老师从30位青年演员中挑选出16人,演员们通过演技课程和试镜争夺表演角色。
从业20年,拍了48部戏,虽然不乏争议,但你不得不承认于正作为编剧和制作人的市场号召力和选角的眼光。从《宫》到《延禧攻略》,他也捧红了杨幂、冯绍峰、赵丽颖、吴谨言等一众年轻演员。在采访中,于正谈到了他发起这档综艺的初衷、对表演的理解和对演员行业乱象的看法,也再次谈到了他作为编剧在写作上的思考和“开心最重要”的人生态度。
《演技派》中影视化部分的剧本都是由于正亲自创作。他说自己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好不好,大家看吧,这都是于正的水平”。他特别提到“很多演员表演不好,不代表他演技很差”,认为那是多方原因造成的。“很多被批演戏不好的演员,我都合作过,我觉得他们在我的剧组很多表现都很好。”
至于于正自己,他并不会为外界的批评而困惑,那些声音甚至构成驱使他创作的动力。“我内心很强大”,他这样告诉记者们。
图片来源:于正微博
以下是界面文娱整理的对话内容。
“表演是骗不了人的”
记者:作为《演技派》的发起人,你主要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目的?因为欢娱自己也做艺人经纪,培养年轻演员,你会不会对这个节目有一些不一样的期许?
于正:我觉得公众对演员这个职业有误解。我是一个非常热爱表演的人,我觉得现在对表演的很多表述都特别不正确,很多人会觉得模仿秀就是表演,但我认为表演就是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注入了自己的理解才是表演。表演是什么?表演就是一个以个人作为载体、以人自身为材料,塑造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另一方面,随着做制作人的时间越来越长,我越来越觉得挑选演员的余地好有限,经常会发现外形漂亮的演员能提供的不是你想要的那种表演。
选演员也要看天时地利人和的,有时你看中这个演员,但人家没档期了。在我的戏里每个演员都要提早三个月进组去训练,但很多人是不愿意花这个时间的。我们拍《延禧攻略》的时候,我觉得运气到了,就是突然所有人时间都ok,都在那打磨表演,现场导演也不用调特别多的戏,上来就是在戏中,你会觉得,哇,这种感觉太好了。像我后面再做《烈火军校》,只能用我们自己家的男女演员,选择余地就很少,因为其他人很少愿意花几个月训练像军人一样的站姿。我就在想,怎么样才能够让大家都重视起来这些东西,而不是每一次我再去让人家来训练。
这就是我想做这档节目的原因。第一,让大家知道什么是好的表演;第二,我没有那么多精力一个个教或者一个个找来聊,我觉得我找来的几个导师他们是表演体系跟我是一样的人,大家一起去教育一批学生,直接带给千家万户,热爱表演的人也爱看,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记者: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个节目是为了起到给市场扫盲的作用?
于正:对,除了这个之外,还有纠偏大家对表演的误解。很多演员表演不好,不代表他演技很差,很多是他根本没学习过怎么表演。这是我一直想强调的一个观念。很多被批演戏不好的演员,我都合作过,我觉得他们在我的剧组很多表现都很好。有各种各样原因造成他们现在的状态,比如说有一个演员,他刚来我这里演戏的时候特别好,但他红了以后一直就没有时间生活,他可能一直在拍戏,积淀耗没了。表演是需要生活积淀的,像吴谨言戏和戏之间都会有空隙,像白鹿,我会告诉她,如果遇到的剧本她自己不喜欢,那她可以先休息一段时间,不用接戏,这段时间先去好好生活。还有一些情况下,一个演员本身的演技没问题,当他在一个戏里面发挥不好,遭遇网络暴力,他对演戏产生极大的恐惧,不敢演了。他也有可能请了表演老师过来,但因为时间有限,很多东西也没办法理解到位,就导致这个演员只能照着表演老师教的描一遍,这样的话拍出的感受并不是他自己的,就很难演好,甚至会越演越差。这些都是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在我们的节目里有体现,我们告诉大家怎么解决。
记者:那你具体是怎么调教演员的呢?
于正:比如说有一些演员属于内耗严重,像好多童星出身的演员,从小一直在拍戏,后面看他的戏就一个样子,那他就要去休息,去玩,去谈恋爱,真的需要去生活。比如你现在看二十年前的古装剧,你会觉得有些情节好好笑啊,那是因为时代变化了,你必须得会生活才能会表演。还有些演员,比如有一个演员,我一直觉得演技很好,但他被抨击完了以后,他演得就很尬了。我觉得他每次演戏都用力过猛,因为他老是在想我要用力一点,我要努力一点,我要演得更好,不想让大家再批评我。但其实演戏需要心无杂念,要投入角色,他这样杂念就会很多。像这样的人就是心理问题,你要去疏导他、鼓励他,有的时候甚至你会让他做减法,去掉一些东西,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像那些有十几年戏龄的演员,我觉得都不是他们演技有问题,而是他们投入的精力、热不热爱这方面出了问题。电视剧是骗不了人的,表演是骗不了人的。
这些都是我想做《演技派》的初衷,另外我觉得也需要让大家把表演审美提高,你再看一个事物就会有不同的感觉和判断。
“你们会看到一个在网上比较暴躁的于正,其实那不是我的本性”
记者:你在节目里面具体是怎么做的?机制上的设计能介绍下吗?
于正:所有流程我都会做一些设计。三个导师中,吴镇宇老师和张颂文老师表演理论太扎实了,我不太管他们两组的事,静初老师有的时候会比较忙,比如她出国的时间就由我来带课,我自己也有一套非常完整的表演理论体系。其实我跟颂文对表演的理解特别像,我俩一见如故。
我在《演技派》里就约等于打杂的,第一,我要写每一个小故事让他们来演,所有的小故事我都喜欢,是我原创的。我觉得写作这个东西你要去告诉人家你有多厉害那没有用,我就在这三个月里随时想、随时写、随时拍、随时演。写作最重要的永远不是写一个平凡人经历了大家不可能经历的事件,而是写一个特殊的人对待一个普通事情的态度。这才是写作的最高境界,写作是要写人的,剧本永远是人好看戏才会好看。其实你掌握了这个要领,你缺的只有三个字,叫知识面。
我永远不会用我的嘴去解释于正到底是怎么样的,因为我很强大,我走我自己的路,我也从来没觉得自己有多厉害,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很高,因为我一直给自己心理暗示,你在一个很低的位置,这都让我有一种我要逆袭的感觉,这些是我创作最大的源泉。我还挺害怕有一天我被所有的赞美包围,因为我有过,在《宫》最火的那一两年,我觉得我写作都写不下去了。我也觉得《演技派》挺好,让我能够更加自爱,李嘉欣在里面演的《杨贵妃》我写作的过程是非常顺畅的,而且这个过程我很享受。好不好,大家看吧,这都是于正的水平。
记者:那这个节目里的剧本的创作方法会不会跟你以前创作剧本有一些不一样?比如说演员要竞技,需要在短时间里凸显出大家的演技,而且还要根据演员的特色去量身定做。
于正:可以分两部分谈,如果是这种短片片段,一个个小故事,全部都是即兴创作,我当场就给他们拍了,因为我觉得演员要PK的话,只有即兴表演才有意义,排练过的到底是算演员的还是导演的功劳呢?只有即兴才代表了你的知识沉淀,代表了你以前的积累,代表了你所有的表演审美。所以即兴创作我永远是引导演员去进入角色,我们不会让演员去模仿。
还有一部分就是影视化作品《紫禁城里的小食光》,它是一个从头到尾的故事,这个创作让我很痛苦,因为它会随着学员的成绩高低而决定戏份的比重,但是还要在短时间内拍摄。我后来做了一个很好玩的东西,我觉得未来可能会有这种互动剧。我就先写了一个主线,主线做完以后就是不断在支线变化内容,其实我在开机之前就做了六个版本的故事梗概,他们怎么变,我都有一个版本合适他们。
记者:所以其实这个剧就是按照互动剧的那种模式去做?
于正:也不是,因为大家只能看到一个版本,虽然是根据演员的好和不好来调节,但男女一号选出来就不会变了,你需要一根主线,要是没有主线,这个戏就散了。但他们只是主线串场,如果这一期他们表现不好,他们的戏份就会变得很少,可能只是龙套,这一集将会主要是以单元的主角为主,如果他们演的好,我再多写他们,但是男女主角不会下线。
记者:你对这个节目开播之后的期待是什么,是否也希望引起大家讨论之后再起到逆袭的效果。
于正:我觉得刚开始的时候大家把期待值降低是好的,但是播出必须炸呀,不炸我就得反省自我。我是一个每天反省自己很多次的人,如果不好,我一定会看弹幕研究各种原因,下一次会做的更好,这是一种习惯。
因为我的人生观、世界观,是不会让自己不开心的,我永远觉得更好的在下一次。你们都比我年轻嘛,其实很简单,避免不了的,众生是平等的,你有这样的快乐,那你就有那样的痛苦,所有人都一样,所以你不用去追求一定要红啊、一定要火啊,重要的是每一天都快乐。我要发火我就直接发出来,所以你们会看到一个在网上比较暴躁的于正,其实那不是我的本性,我不能忍任何不正确的东西,但我发完火五分钟以后就开心了,我不会让自己一直处于一种憋闷的状态。
记者:今天已经杀青了,但这对于综艺节目来说可能不是一个很常规的操作模式,因为一般的综艺都是边拍边播,这样都拍完再统一播出的模式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于正:我们不是一个大家常规中想象的综艺,我们也没有谁下线不下线的,16个演员进来就是一直到最后啊,我都扛在肩上。
记者:最开始不是30个演员吗?
于正:30个人里面剩下16个,这16个人一直都在,没有谁下线。另外,我控制得很好,《演技派》类似于真人秀纪录片,戏剧冲突不在于PK、制造各种矛盾,因为表演本身就已经很精彩很好看了,嘉宾们来了,有各种反转故事,像李嘉欣一来,大家觉得她十几年没演戏了,我让她即兴表演演杨贵妃,跟皇帝的诀别,人家是笑着演的,但也能伤感到极点,一下子学生们对她的崇敬感就更高了,所以我觉得我们不需要靠往常综艺你所想象的那些东西,一切按照最真实的情况来,表演本身就已经足够好看。
记者:最近三家视频平台一起联合发布了一个倡议书,制片方和投资方有权拒绝演员争番位的无理要求,你怎么看待这份倡议书?
于正:我一直是这么做的。这份倡议书来得很迟。全娱乐圈都知道于正给片酬是比较少的,因为我要把更多的钱花在制作上,就像《延禧攻略》这种剧,如果我给演员都是很高的片酬,那这部戏拍不起来,全手工刺绣、全手工搭建,光服装投入将近5000万。另外,我这个人自己对金钱没有那么大的渴望。而且我觉得我出道这么多年,奇葩遇到的很少,外面听到的那些不好合作的,在我这里都挺好合作的。
记者:倡议书里面还有很详细的要求,比如说一个演员进组最多只能带三个人。
于正:我只允许带一个人,我觉得三个人已经挺多了。我的要求更苛刻,所以我说能来演于正的戏的演员都值得大家尊敬。第一我要求他们提早两个月进组,第二大家要全部住在一起,每天晚上收工以后再讨论剧本,我还不允许演员在我的剧组里面有各种不敬业的行为。
记者:关于行业黑名单的建立,其实2018年的时候就有提到过,就你的了解,这份黑名单是一直在不断扩充吗?
于正:我没特别关注过什么黑名单,我其实是个非常专注的人,我跟这个娱乐圈离的很远。我去请张颂文的时候,你们知道他是一个非常学术型的人,他最开始会觉得于正是不是爱炒作,在他接触到我们拍戏的氛围以后,他惊呆了,他说原来你是这样子拍戏的。我说对啊,我就是这样拍戏的,因为拍戏是我的爱好。他说那你为什么不展示给大家看呢?我说我觉得讨论剧本是个很私密的行为,有些演员素颜就过来很舒服,我们可能是蹲在地上或者窝在沙发上就开始聊剧本,是个很舒服的状态,但摄影机往那一架大家可能就不自然了。
“我原先认为互动剧可以取代电视剧,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
记者:《演技派》从新人试戏到最后的拍摄都有涉及,在这样的过程中是想要去揭露一些行业的痛点吗?
于正:对。因为我觉得艺术就是艺术,非常纯粹。我也在不断反省和提升自己的审美。你只要落下一步,人家就觉得你不好。我早年间拍《美人心计》的时候,大家觉得这种美学很漂亮,过了一段时间,人家又吐槽阿宝色什么的,所以到《延禧攻略》我又变成一个新的感觉。为什么会被人说?我首先就觉得是我的问题,因为我更新太慢了,那么有一些东西可能是行业的问题。
记者:这些新人演员可能相比于比较成熟的演员来说,话题度没有那么高,您会不会担心这个节目播出之后在话题方面有一些弱?
于正:不会,因为我们这个节目录的时间极其长,素材都是九、十个小时这种,包括真人秀部分讲的是每一个演员在门口等待的心态。而且话题也不是我们所追求的东西,我们更希望大家看到表演本身的精髓。
记者:演技类的节目会输出一些话题,比如关于中年演员的生存空间,或者青春偶像题材的审美趣味,《演技派》想要引发大家探讨什么样的话题?
于正:顺其自然,真是最重要的,我一直要求真实。一个节目好看不会因为明星好看,也不会因为话题好看。《延禧攻略》当年所有人都不看好,《美人为馅》也是所有人都不看好,《陆贞传奇》也是,上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戏肯定不会火,但结果播出之后就炸了。我已经看过《演技派》这档节目出来的效果了,我不担心,一定会火。
记者:想问一个关于互动剧的问题,现在这个领域在国内还在萌芽之中,欢娱以后会开发互动剧项目吗?
于正:说实话,我很想去尝试,因为对世界好奇是我永远的信心。但是在这次创作《紫禁城里的小食光》的过程中,我觉得挺痛苦的,因为你设计各种不同的结局,人物的个性会逐渐消失,只剩下故事的时候,游戏感会很重。我原先认为互动剧可以取代电视剧,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因为当你人文感官缺乏,只是追求爽和刺激的时候,互动剧就是游戏。我给你举个例子,性格决定命运,人的性格只有这一种,你才能够导致这样的结局。有些结局你设计出来,其实他的性格不可能这么做的,所以如果你要做成很高级的互动剧,人物性格一定是模糊的,这样一堆没有个性的人产生了故事,就变成了《王者荣耀》。所以我觉得互动剧应该取代不了电视剧,但它会在一定时间内很火,就像抖音一样,但是短剧会取代长剧,这是我一直相信的,我们在《演技派》里创作了三四十个短剧。
记者:之前的很多演技类节目,关于什么是演技这个问题,其实也有很多不同的讨论,像有的导师会更强调体验,有的会更强调方法派,不知道你在这个问题上的标准是什么?
于正:体验跟方法当然要结合。如果全部体验的话,很快就脑枯竭了,因为不可能所有东西都去感受,你要用方法去辅助,就比如我们拍一个远景的时候,你把大概感觉做出来就可以,这就是方法派,但一到近景你演感情戏的时候你当然得体验了,不然观众哪能感受到你的情感。最好的方法都是体验跟方法结合的,我们教给演员的也是不要把体验派跟方法派拉得太开。我一直教我的学生说,平时你演戏演人物关系时,有技巧可以拿技巧来用,因为观众看的是故事,但一到情感戏,亲情爱情友情,这些要拿出感受。两者要结合起来。关于表演的定义,我一直相信就是我刚刚说的那句话,演员以自身为材料塑造人物心理变化,这就是演员的演技。
(责编:k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