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派》剧照
作为影视剧领域的重要玩家,于正[微博]在入行二十年的过程中,挖掘并捧红了许多艺人:杨幂[微博]、冯绍峰[微博]、赵丽颖[微博]、吴谨言[微博]、聂远[微博]、许凯[微博]……11月8日,在优酷首播的一档名为《演技派》的节目中,于正将首次作为发起人,公开自己的选角标准与当代青年演员生存现状,揭秘影视工业流程及剧作产生背后的故事。
“我感觉,中国电视剧行业有将近十年都没什么变化了。当看到美剧火了,韩剧火了,日剧火了的时候,会很想给我们的行业留下点什么。尤其当年纪过了40之后,你会希望不止自己好,电视剧行业一定也要更好。”在接受新京报专访时,于正如是说。
《演技派》展示演员之苦、之难、之专
“专业的人要做专业的事。”这是于正首次作为一档节目发起人所秉持的原则,“许多好演员没有机会,还有一些人气高的流量明星在没什么经验的时候,就去做男女一号。这对他们都特别不公平,因为到了一定时候,人气没有了,这些人也就被淘汰了,而好演员依然很难被发现,所以我希望通过这档节目,把一些有用的经验带给大家。”
在《演技派》中,于正将从30个青年演员中甄选出16名演员,让他们在吴镇宇[微博]、张静初[微博]、张颂文[微博]三位表演老师的言传身教下,通过“以演代练”的习作考核方式,争取到自己最新影视剧本中的不同角色。“我希望让大家看到真实的演员之苦、演员之难、演员之专,改变大众对这一行业的误解,认为演员名利唾手可得的误解。”
谈未来想做舞台剧和老师帮助年轻人
无论对创作、表演,还是对影视剧行业,于正一直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与热情。在经历外界的褒贬,以及内心的起伏后,如今他终于有机会将自己对“表演美学”的理解呈现给观众。而未来呢?在解锁编剧、制作人、节目发起人各种身份之后,于正依然有愿意再去拓展的边界。
“以后我想做舞台剧,还想做老师。我觉得我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就不想再去跟年轻人争市场了。因为以前我看到有人在快要潮水退去的时候,依然死命地挣扎,去打压年轻人,但是我觉得无论如何,年轻人还是会站起来的。所以如果我年纪大了写不出来了,我应该去帮助这些年轻人,然后把舞台让给他们,我不可能一辈子都在这舞台上。不过我现在还在学习期,因为我才40岁,对吧?我还有时间。”
在横店一直住条件一般的宾馆
《演技派》的教学楼设立在横店,由《鬓边不是海棠红》的水云楼改造而成。在于正的心目中,横店的一大关键词是“残酷”,因为那里随时随地都充斥着竞争与不公。而在一年中的一半以上时间,于正都身处于这个残酷之地。
1999年,于正坐着一辆颠簸的破车,以“演员”的身份第一次来到横店。当时,《鸦片战争》刚于广州街香港街景区结束拍摄,而于正楼上正住着《人间四月天》剧组,他恰巧在门前偶遇刘若英[微博]后,二人还停下来攀谈了一会儿。
从那以后的20年中,横店目睹了于正从演员到业界大咖的成长全景。对于自己写的戏,于正习惯全程跟组,他也在横店养成了一套规律的作息,“我早上喝个酸奶后,开始写剧本。8点到12点,写4个小时。下午,我一般去拍摄现场转一转,跟演员交流一下,或者带带徒弟。晚上九十点钟的时候,我会看当天的拍摄片段,接着回家看看书,然后准备入睡。我每天必须要看书,以前是看小说,后来看报告文学,再后来看历史报告,最近我在看一些名人传记。”
1999年至2019年,在这20年中,于正有18年都是在横店迎来的新年。他在横店一直住条件一般的宾馆,“因为跟大家一样住在不太好的环境中,我就会产生一种心理暗示,那就是我要为明天过上更好的日子去努力。”
一路有你
新京报:从业这么多年,觉得行业里没有变的是什么?
于正:我觉得一成不变的,就是大家选角老是找明星。不管合不合适,不管能不能演,不管搭不搭配,反正很凌乱。就是这两个字形容:凌乱。
新京报:在陪你一路走过来的这些人当中,最想感谢的人是谁?
于正:我不仅要感谢教会我人生道理的人,还要感谢给我打击的人。我在安逸舒适的环境里是写不出东西来的,我觉得电影《哪吒》写的就是我,我特别需要一些打击。记得我在最火的时候,有一年有一点瓶颈,后来遭遇网络攻击,我突然就觉得写作的灵感来了。所以我非常感谢天天在网上吐槽我的人,因为我会因此觉得,我一定要写出一个东西证明自己确实很强。
新京报:你觉得自己所在的领域,未来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于正: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但我相信会越来越好。娱乐圈的资本寒冬已经退潮了,大家必须得重视内容,不重视内容是不行的。
采写/新京报记者杨畅
(责编:哈哈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