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作为一部考证非常细致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里对于唐朝的方方面面都有着非常细致的考证,比如剧中就比较详尽地为我们展示了唐朝军制的演变,很少有电视剧会有这样的描述。
男主张小敬第一次与李必见面,李必说到第八团的往事,张小敬说你不懂第八团,很多观众在这里一脸迷茫,怎么唐朝也有团这个编制了?其实不是,第九集里,林相查张小敬往事,先说他是大唐第一批募兵,又说他是第三十三折冲府第八团的,才搞清楚张小敬的出身,同时一下子就把大唐两种军制都提了出来。而张小敬的第八团,则是折冲府下的一个编制。
唐初沿袭隋制,军事上采用府兵制,从贞观十年李世民重建府兵制到武则天登基之前,府兵一直是唐朝军事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管理府兵的机构叫做折冲府(隋朝叫鹰扬府)。
所谓府兵制就是一种带有世兵制与征兵制色彩的、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其训练征发由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折冲府负责。这种制度既可以为国家提供数量庞大且稳定的兵员,同时由于府兵平时即为耕种土地的农民,也可以降低国家负担。
府兵制的正式定型是在贞观十年,在全国设置十六卫与六百三十四军府,同时根据军府人数的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府两千人,中府千人,下府八百人。同时明确了府兵的任务,一为宿卫,二为镇戍,三为征战。府兵的轮番抽调服役为上番,由兵部筹划,统一按路程远近分番,根据《唐六典》的解释:百里外为五番,五百里外为七番,一千里外八番,各一月上,也就是一次上番一个月,二千里外为九番,倍其月上,也就是每次服役两个月。
但是府兵制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除在本地镇戍外,其余情况下的上番,由于路途较远,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上番的路上,同时加上教战和校阅的时间,府兵进行农业生产的时间实际上很少,所谓“三时农耕,一时教战”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同时由于府兵在番上时间短,刚熟悉情况基本就要被调走,非常不利于军队的训练,对于军队战斗力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府兵制的建立基础来源于隋唐的均田制,不过由于军人所领田地免除租庸调,所以军人的资粮给养一般都是自己负担,或是自己负担一部分,这也是府兵制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但是剧中却又说,张小敬又是大唐第一批募兵,既然已经有府兵负担各种任务了,为啥还要募兵?
因为到武则天当政的时期,府兵制已经难以维持了。武则天的统治开始后,唐朝的政局经历了较大的动荡,从中央到地方都处于一种不甚稳定的状态,均田制、租庸调制因为土地兼并遭到破坏并开始崩溃,这也使得以此为基础的府兵制开始逐渐走向崩溃,自永淳二年(683年)到开元元年(713年)为府兵制崩溃的第一个阶段,这个时期,府兵制形式上尚能维持,但是实质已经遭到破坏,从开元元年开始,府兵制最为重要的上番也无法维持,终于在天宝八年正式崩溃,虽然其后折冲府等机构官员仍在,但是已经名存实亡。
因此从武则天时期,唐朝的军事力量也从府兵转变为中央禁军与地方部队,征兵形式也从府兵制转为募兵制。但是武则天时期,募兵主要还是临时需要,没有成为定制。到唐玄宗时期,因为府兵制彻底崩溃,募兵制已经形成定制,中央和地方节度使的常备军部队由此建立起来,比如电视剧里太子的亲军旅贲军,负责长安守备的龙武军都属于中央禁军,而安禄山的部队则是地方军。这些都是依赖募兵制所建立起来的常备军,这些军人是以当兵为生的职业兵,平常不从事农业生产,所有的装备物资完全依赖中央政府或是地方边将供给,虽然训练程度高,战斗力强,但是对于国家的负担却更重。
所以电视剧里说张小敬是大唐第一批募兵还是有些瑕疵,因为募兵早在武则天时期就已开始,张小敬显然不是第一批。
而电视剧的年代恰好是唐玄宗统治的后期,开头就提到了时间是天保三年,此处指的就是历史上的天宝三年。剧中张小敬从军的时间是旧历十三年,对应历史上的年份就是开元十三年,当时府兵制尚未彻底崩溃,编制仍在,因此张小敬虽然由募兵进入唐军,但是编制却在折冲府。
因此,虽然剧中关于唐朝军制的部分着墨不多,却非常到位,考证也很细致,使得剧中的人物更加立体且饱满。对于笔者这样的古装剧兼古代军事爱好者来说,这种小细节是给我最大的惊喜。
(文/袁蕾)
(责编:珞小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