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鹤在1983年央视春晚现场。
4月8日凌晨,首届央视春晚总导演黄一鹤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85岁。黄一鹤不仅开创了春晚的先河,而且担任了1983年、1984年、1985年、1986年、1990年五届央视春晚的总导演,为观众奉上了与年夜饭同等重要的精神文艺大餐。黄一鹤曾回顾自己的春晚生涯说,“感觉自己没有白活,给人们做了这样一件好事。”
本报记者刘雨涵整理
去世消息引发众人缅怀
据中央电视台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消息,首届央视春晚总导演黄一鹤于4月8日凌晨2时4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85岁。
消息一出,演艺界人士纷纷表示了对黄一鹤的缅怀,并高度评价了其艺术成就。担任过首届央视春晚主持人的姜昆称,“黄一鹤是中央电视台文艺编导的先行者,他开创了文艺娱乐节目的先河,为中国人民、全世界华人送去了欢乐愉悦和精神食粮,且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电视文艺导演的中坚骨干,黄一鹤于中国电视文艺功不可没。”网友们也表达了对黄一鹤导演的怀念,“他为中国观众创造了和年夜饭意义等同的春晚。”
黄一鹤1934年出生于辽宁沈阳,1949年参军,在解放军某部文工团从事音乐创作,1950年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60年转业到中央电视台从事编导工作。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冰封已久的文艺气息开始涌动,为了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1983年央视决定举办首届春晚,时任央视文艺部歌舞组导演的黄一鹤接下总导演重任,从此他的生平便与春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设立主持人、实况直播、开设热线电话,这些如今晚会中的常规操作,都是由黄一鹤在1983年首届央视春晚中首创。以《难忘今宵》作为结束曲、确立小品的节目形式,也都是由黄一鹤一锤定音。黄一鹤的开创精神,鼓舞着大批的电视工作者,也感动着亿万观众。
五盘点播条
让《乡恋》现场解禁
在1978年之后,央视也曾举办过多次迎春晚会,但均没有摆脱说教为主的色彩。扛起1983年央视春晚总导演大旗的黄一鹤,决心要创作出一台让观众耳目一新的晚会。在此之前,电视节目中还没有主持人一说,只有报幕员、播音员,而黄一鹤领导的导演组希望加入具有临场发挥和快速反应能力的人,于是想到了相声演员马季和姜昆。导演组又找来了受过专业戏剧训练的喜剧演员王景愚,以及当时最火的电影演员刘晓庆,共同组成了一个新鲜的主持阵容。
黄一鹤又大胆地提出了要在春晚中采用直播模式,这一方案遭到了导演组的集体反对,就连身为主持人的姜昆都对他表示不解。黄一鹤向姜昆解释说:“足球赛不看直播,看录播有意思吗?我要让中国所有观众跟我们一起过春节的时候,有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黄一鹤力排众议,在领导的支持下让首届央视春晚采用了实况直播。
与现在央视春晚豪华的演播厅配置、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不同,首届央视春晚只有区区600平方米的演播室、5台摄像机、60多位演职人员、200名现场观众。为了让观众更具有参与感,首届央视春晚还开设了热线电话,而这一举动也促成了1983年春晚的最大亮点——《乡恋》的解禁演唱。
李谷一在首届春晚上一连演唱了7首歌曲,但是观众最想听的是那首被禁的流行歌曲《乡恋》。观众疯狂地拨打热线电话点播《乡恋》,黄一鹤将整整五盘点播条拿给正在现场的时任广电部部长吴冷西,最后他拍板说:“黄一鹤,播。”《乡恋》就这么解禁了。后来观众给黄一鹤写信来说,“这样一台晚会,能够把《乡恋》给唱出来,感觉到你们真是与人民心贴心的电视台。”这些话让他看得掉下眼泪来。
2012年,央视春晚30周年之时媒体举办的“我最喜爱的历届春晚”观众票选评选中,首届春晚以40万票高居榜首。这届春晚也被网友评选为1983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黄一鹤回顾自己的春晚生涯,认为当初春晚的成功在于“让大家感到骨肉团圆,要让人民感到春晚是他们自己的晚会,而不单单是看演员美不美,穿得好看不好看”,就如同观众争先恐后地点播《乡恋》,是因为那首歌传达了人们的亲情。“如果一个晚会能把这种人心抓住,人们怎么会不喜欢呢?说穿了,春节晚会是人性真情的留恋。”
坚持力保
《难忘今宵》成经典
一炮打响的首届央视春晚,让1983年成为“春晚元年”,自此之后,央视春晚成为中国观众每年除夕之夜的期待。1984年的央视春晚,同样由黄一鹤挑起大梁,他又继续突破,完善了春晚的形制。
在这届春晚上,黄一鹤觉得缺少一首能够为整台晚会画上句号的歌曲,于是他找到了乔羽作词、王酩谱曲,创作出了一首表达亲人团圆、祝愿祖国的歌曲。但是这首歌曲在导演组内部引起了巨大争议,很多人认为歌曲过于抒情,甚至觉得它软绵绵的像哀乐一样,可黄一鹤力主保留。在1984年央视春晚的结尾,李谷一面向全国观众娓娓唱出,“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从此,这首《难忘今宵》成为央视春晚的保留曲目。
现在观众早已习惯了港台艺人登台,可是在1984年央视春晚之前,这还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而黄一鹤又一次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他无意中在中巴车上听到了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便打算邀请他来参加1984年的央视春晚。一直到腊月二十七晚上,距离开播还有不到三天,港台演员终于确定可以参演。黄一鹤说大家当时激动到失语,“彩排结束后,没有语言能表达当时的心情,就只剩下一个动作,大家都啪啪地猛打对方的后背,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小品这个晚会特有品种,也是由黄一鹤发明的。在1983年首届春晚上,黄一鹤将哑剧《吃鸡》推上舞台,到了1984年春晚,他就想再推出一个有语言的表演节目。当时凭借电影大火的演员陈佩斯和朱时茂,让黄一鹤看到了两人戏剧性的反差效果,于是他亲自打电话让两人共同创作表演节目。节目试演到一半的时候,“笑声没了,一看马扎上也没人了……地上爬起一个人,又爬起一个人,都捂着肚子,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节目好笑成这样,黄一鹤不禁担心,“会不会被视为大毒草痛批一顿啊?”陈佩斯和朱时茂也因为压力过大在晚会开始前躲了起来,最后黄一鹤找到他俩含着泪说道:“这个节目没有人说可以上,但是也没有任何人说不能上。我是晚会的导演,我就可以做决定了:上!出了问题我负责。”第一个春晚小品就此诞生。
“黄一鹤始终以一种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自觉地对待自己所追求的事业。如果说灵性是一位艺术家成功的基础,那么黄一鹤的成功应该说是建立在对所从事工作的一种执着精神上的。有了这种执着的精神,才能够想别人所不想,为别人所不为;有了这种执着的精神,才能促使人在进军目标途中,不断发现新的境地,发掘新的潜力。”姜昆如此评价黄一鹤导演。
(责编:k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