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一家人》成家庭图鉴?家庭剧"俗"也能迷人

日期:11-20
幸福一家人八点档家庭伦理剧

《幸福一家人》

《幸福一家人》

油条、粢饭、石库门,自行车铃声轻轻划破晨光熹微——这是经久不变的上海早晨。穿围裙买汰烧、独自拉扯大子女三人的絮叨老父亲,刀子嘴豆腐心、爱往人民公园相亲角替小辈探路的操心姑姑,管闲事包打听、但谁家邻居有急忙时总能施援手的里弄阿姨——这些,则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海派人物。

近日,上海出品的电视剧《幸福一家人》在北京卫视开播,一登场就领跑同时段收视榜,CSM52城收视份额破3。

一度被揶揄“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海派剧再次赢得全国观众缘,凭什么?执导该剧、自诩为“八点档导演”的冯凯说:“锅碗瓢盆、衣食住行,都是我们想要呈现的、描绘的对象。”

定位家庭伦理剧,“俗”是它最难也是最迷人之处。

相比职场疏浅、爱情老套,“俗”到贴地贴肉的亲情戏触及人心柔软处

《幸福一家人》的男主人名叫房永福,几十年来独自经营一家手工面坊。他的元配妻子早早离世,留下女儿房天心和儿子房天忆;后与再婚妻子生下小儿子房小龙,又遭妻子离家杳无音信——老父亲独自拉扯大三个儿女的家庭设置,“八点档”家庭剧的复古风扑面而来。

合成这股复古风的,还有许多看了又看的桥段。在该剧的职场戏份里,女性在职场上可能遭遇的困境,对内逃不出她与上司间的流言,对外躲不过酒桌上的骚扰;而男性可能碰上的难题,只有被家庭背景耽误的雄心壮志。爱情戏也不高明,姐弟恋、欢喜冤家、富家女和穷小子的不对等爱情,这些套路已经演过千万遍。若不是董洁和翟天临把那对男上司和女秘书演得甜中带萌,若只看疏浅的职场戏、老套的爱情戏,观众恐怕早就愤然转台。

可剧中的亲情戏实在能留人。名为《幸福一家人》,实则老房家也有难念的经。子女三人在工作上、爱情上都不如意,回到家也各自回房、各存心事。看似住在同一屋檐下,但一家人围坐说说话,竟是天大的难题。剧集一开篇就描绘了一位父亲渐渐失落的一天:清晨为儿女买早点,踩着薄雾出门,踏着阳光进门。喊醒子女后,目送他们丢下啃了一口的早饭匆匆上班。一整天,父亲都守着手机,等儿女们一声生日祝福。大半天光景后,终于有孩子记得这一天,可好不容易约好的生日宴,三个子女竟因各式各样的缘由无人出席。看着剧中父亲眼里的光一点点黯然,网上有了独特的观剧建议:用两倍速快拉职场和爱情戏,只把细看慢品的耐性留给老父亲。

有评论道出观众集体心声:只要父母在,家就永远有盏等你的灯;只要父母在,家就有碗热腾腾的汤。妈妈的唠叨、父亲的数落,不外乎翻来覆去几句话“吃了吗”“多穿点”“怎么这么晚”,这恰是剧中房永福最常说的台词。“俗”到了贴地贴肉的份上,现实中有多少忘记父母生日的我们,观剧时就有多少感慨的心——奔跑向前的年轻人值得为家为父母缓缓脚步吗?

若戏剧的设计“温度适宜”,懂分寸的“八点档”也能成中国家庭图鉴

前20集,李立群饰演的房永福就是位“付出型”父亲。他的周到不仅体现在包办家务的辛劳上,还渗透在了他身兼母职的心思细密处。他知道婚事是女儿的心头刺,总会先于他人一步切断相关话题。他能体会大儿子在“不对等的爱情”里所生出的挫败感,所以甘愿主动放下姿态,与准儿媳推心置腹。他还担心小儿子在感情里过于草率,早早在女方家长面前拍胸脯做担保。

当老房的人生重心不遗余力地倾向小辈,孩子们反生逃离之心。生出各类渴望亲近又害怕亲密的心理。天心向父亲开口借钱,凑成首付,买下自己的房子。天忆不仅接受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也接受了对方要求自己断绝父子往来的非分要求。就在房家已经站在分崩离析的边缘,父爱可以有两种走向:继续像个旧传统里的父亲一样牺牲自我,最终滚烫的爱让孩子们渴望亲近又害怕亲近;或者急降温,用另一种冷处理的方式中和之前的烫。

《幸福一家人》选了后者。编剧在20集过后,给房永福挑了条从未有电视剧走过的路——起诉儿女。“煽情过头就不好了。”导演说,“情绪太满,有时就是戏剧的敌人”。在他看来,“八点档”本身也在变,之前讲究“要爱就爱到极致,谈付出就必须付出到尽头”,好像老父亲不为儿女操碎了心、甚至卧病在床,就对不住“八点档”的名号一般。可随着年龄增长,创作者渐渐意识到,过分舞台化的浓烈情感需要降温,朝着生活的适宜温度靠近,“懂分寸的‘八点档’才会让大家在会心一笑中看到自己的模样,得到对生活的感悟。”

2007年,55岁的李立群写了篇文章《我的馄饨摊》,文中回忆了他在七八岁时看过的一部黑白影片《长巷》。巷口有个馄饨摊,夜里冒着热气,安静地跟巷子合成一体。李立群说,他羡慕那个摆摊的,因为馄饨摊代表了适宜的温度,能让深夜赶路人暖暖身子歇歇脚。这一次,他把文章里的感受融入表演,“用温暖不烫人的戏剧设计,对照许许多多的中国家庭”。

相关链接

荧屏记忆里的“一家人”

中国电视剧发展60年来,作为最传统的“客厅文艺”,其一大功能就是承载家庭情感,为不同时代背景、不同地域风貌的中国家庭留下真实动人的画卷。正因为此,一个个以“家”为名,甚至直取“一家人”之名的剧集,占据着我们的集体记忆。

《上海一家人》:1991年首播,李羚、谢园等主演,讲述的是旧时上海的一家人。故事开头,若男是个被父亲带到上海投奔亲戚的小女孩儿。1920年代的上海,小女孩儿没了父亲,从此跟随养母巧珍一家生活。在动荡的局势里,她从裁缝店的学徒做起,随后白手起家创建自己的事业。但同时,她与阿祥、黑皮的爱情故事,也同起起落落的事业一样,坎坷不已。电视剧播出那年,若男的发型一度成为街上时髦,而片尾曲“要生存,先把泪擦干。走下去,前面是个天”,当年也唱遍街头巷尾。

《东北一家人》:2002年首播,英达、李琦、巩汉林等主演。该剧的主人公是在沈阳生活的一家子有趣的人。老爸牛大爷退休前是劳模,退休后也不闲着,整天好管闲事。儿子牛小伟原先也在牛大爷的工厂里当工人,正值国企改革,小伟成了下岗工人,下岗后的他在自家小区附近开起了小饭馆。女儿职中毕业,一时还没找到工作。面对社会转型时期的种种变革,每一位家庭成员以及他们的朋友、邻居、同事之间发生了一系列阴错阳差、令人啼笑皆非的趣事。有意思的是,该剧片头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受众远大于电视剧本身,“翠花,上酸菜”一度成为东北的代名词。

《温州一家人》:2012年首播,李立群、迟蓬、张译、殷桃等主演。改革开放初期,温州创业潮兴起之时,瑞安古树村的周万顺决定把13岁的女儿周阿雨只身送往意大利。自己则把祖屋和全部家当卖掉,带着妻儿背井离乡徒步来到温州。到温州后的周万顺从拾荒做起,一步步变身为成功商人。他立业之时,叛逆的儿子周麦狗出走大西北,开始了自己的艰辛创业路;而远在意大利的女儿周阿雨,也以自己的方式和头脑,从无到有创建自己的商业大厦。值得一提的是,《温州一家人》播出后,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被认为是“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人的精准画像”。后来,《温州两家人》播出,时间线后移了十年。现在,《温州三家人》也已经启动,接力讲述21世纪的温州人故事。(文/王彦)

(责编:得得)

从当红追到过气 郭彦均心疼铁粉“还不放弃” 大型翻车现场!粉丝催陈坤过五十大寿获本人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