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浚伟
十分头条新闻讯 北京时间10月28日消息,据香港媒体报道,说到马浚伟,最难忘的必然是他在2002年的剧集《洛神》中饰演曹植的一角,他更凭此角色获“本年度我最喜爱电视角色”奖项。近年,马浚伟很少在电视荧幕上出现,反而多了演出舞台剧,最近更拍摄了自己亲自构思的信息性节目《同理?继续走》,当中接触到不少患有情绪病及行动不便的人士,以行动去关心有需要的人,他有此构思,原来是因他曾经想成为社工。马浚伟更在北大读EMBA,重做学生的生活令他感到欢喜和珍惜。
马浚伟认真表示:“只要我自己有能力,我很想多关注基层的人和弱势的一群。”出生在基层家庭的马浚伟,小时候居住在深水埗,家里并不富裕,也令他更了解基层人士的生活、明白他们的需要,这也令他萌生做社工的意念。“其实我中学一毕业,第一份见的工作是社工,但我学历不够,年纪也小,成绩也不够好,所以没有被聘请,这也成为我一直以来的心愿。”最近,马浚伟拍摄了一个信息性节目《同理。继续走》,此节目由他亲自构思、监制和主持,节目中会接触到跨性别人士、伤残人士等基层市民,借此体验他们的生活,“其实我想做这个形式的节目很多年了,我以前除了拍剧以外,大家找我去拍的综艺节目都是关于饮食、正字居多,可能大家都未必知道,其实马浚伟的内心深处最想做的事是和社会有关的。”
在节目中,马浚伟体验伤残人士坐轮椅的生活、戴上特制眼镜感受吸毒人士吸毒过后的视野景象,问到马浚伟拍摄此节目最难忘的体验?马浚伟则说:“虽然当中有很多体验,但其实这些体验都不如我去感受他们对生命的绝望感觉来得深刻,就好像有个个案是讲一个患有严重抑郁症病人,我会感受到他那种对生活的恐惧、觉得自己随时都会离开世界,反而这些对我而言才是最印象深刻。”马浚伟亦表示,拍摄这节目亦是开展自己想当社工的梦,“这也是我的第一步去开展自己的社工梦,这也不会完结的,除非社会上再没有任何问题,但在马浚伟的下半生,除了演艺会继续努力之外,社会福利的事情我也会十分关注。”
情绪病药随身
马浚伟在明年会有新的舞台剧上映--《生前约死后》,剧中亦有把抑郁症、思觉失调、惊恐症的元素放在其中,甚至会演绎病发的情况。曾被情绪病困扰了八年的马浚伟表示,希望此剧能唤起大众对精神健康的关注,“我好想大家去理解这是什么的一回事,也必须承认有这些病的存在,我很怕大家会逃避面对自己患有情绪病,想借此剧跟大家说生命比所有事情都宝贵,所有人都是。”
《生前约死后》是马浚伟特意为已离世的妈妈而创作,马浚伟在剧中担任主角,他更邀请了影后顾美华在剧中扮演马浚伟的妈妈,但原来邀请美华姐扮演妈妈是有特别的原因,“我小时候就看过美华姐的戏,我真的觉得美华姐和我妈妈的样子很相似,在我心中亦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剧中的内容大多围绕着马浚伟和妈妈的真实回忆,对马浚伟而言,这绝对不止是一套谈及母子情的舞台剧,当中的剧情可是马浚伟和妈妈现实的往事,特别是在马浚伟妈妈离世时,对马浚伟的打击十分大,因此在编写剧本时少不免会回想起那些伤痛的往事,“现在我还会修改剧本的,有些情节我再去写、再去想起,我都会哭,但我同自己说不紧要,要哭就哭吧,觉得伤痛就哭吧。”马浚伟强调,舞台剧的结局必会令观众“笑着地流泪”。
曾因妈妈的离去,马浚伟一度受情绪病困扰八年的时间,但当时也是马浚伟接剧最多的时候,在镜头面前,马浚伟丝毫没让人感到他正受情绪病困扰,当时也只有数个好友得知他患有情绪病,“当时我不想和其他人说,所以就连家人也不知道我有情绪病。”马浚伟坦言,当时是特意多接剧令自己很忙,“我当时接剧接得很密,我好懂得用这个方法的,不断去用工作占据时间,令到自己睡觉都没有时间的时候,就没有时间不开心。”情绪病病发的时间并不能控制,也不能预计,它总突然间在患者生活中病发,马浚伟也曾试过在工作时突然病发,“我当时正在拍外景,我突然病发,站在原地不动,之后我就慢慢调节呼吸,想开心的事,很辛苦的,会感受到心跳得很快,眼前视线变得很光,手也会冰冷。”直到现在,即使马浚伟已多年没再病发,但马浚伟依然把情绪病的药带在身边,“没人告诉你何时会发作,因为如果再次病发,很可能会令我心脏肥大而变成后天心脏病,所以我也要控制着。”
重返校园做北大生
马浚伟最近也多了一重身份——学生,他报读了北京大学的EMBA课程,重返校园生活做学生,他表示,在北大上课令他感到很光荣,也终于令他可一尝当大学生的滋味。马浚伟就算重回学生的身份,也保持着有规律的生活,“我每天在北京都是五点半起床,六点半吃早餐,七点半就会踏单车游览校园,在未名湖旁边温书,八点半上课,一直到五点半下课,我觉得这种校园生活很开心。”做事认真的马浚伟,竟连全级学生人数也牢牢记住,并分享着:“全级大约有140多个学生,我的班就有69个同学,大家来自各行各业,都是事业有成的人。”马浚伟刚完成了财务课程,这也是他本来最担心、最弱的部分,但课程完结后,马浚伟竟变得十分喜欢,他感谢教授们的指导。(苗菲)
(责编: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