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南部距今20余万年的坛罐山旧石器遗址

日期:01-10
成都平原旧石器遗址距今余万年

成都平原南部距今20余万年的坛罐山旧石器遗址

成都平原南部距今20余万年的坛罐山旧石器遗址

成都平原南部距今20余万年的坛罐山旧石器遗址

成都平原南部距今20余万年的坛罐山旧石器遗址

据红星新闻(记者曾琦):2019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镇开展文物调查工作时,发现新石器灰坑、汉代及明清墓葬、窑址等多处遗迹。地处成都平原南部的坛罐山遗址由此进入考古视野中,在2020——2022年的三次发掘中,该遗址出土了石核、石片、石砧、锯齿刃器、手镐等石制品518件。

经测定,遗址最早年代距今约20余万年,是四川省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成都平原旧石器时代考古空白。对于建立成都平原古人类生存演化序列、构建四川盆地旧石器年代框架、完善工业体系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陈苇博士日前在《成都平原南部史前考古新发现——从坛罐山遗址缘起》讲座中,以坛罐山遗址缘起为始,围绕坛罐山遗址、史前考古调查、莲花坝遗址等重要节点介绍了成都平原南部近几年来考古工作所取得的进展。

今日,红星新闻也将随着陈苇的讲解,同步首次公布坛罐山遗址及出土文物的相关图片。

据陈苇介绍,坛罐山遗址地层堆积较厚,清晰且连续,为典型的河流阶地二元结构。自上而下可分为13层:第1层为耕土层;第2——10层为含铁锰质胶膜、网纹发育程度不等的黏土层;第11层为锈色粉砂层;第12层为含泥细粉砂层;第13层为砾石层。

其中,518件石制品主要出土于第2至10层,即细颗粒沉积物中,在石料、石器类型和技术上较为一致。

陈苇表示,坛罐山遗址从工业面貌上而言,应属于南方砾石石器工业。从原料利用策略上看,多为石英砂岩,少量石英、细砂岩等,可能为河滩、砾石层就地取材。从修理工具类型上看,坛罐山遗址出土工具类型有手镐、砍砸器、刮削器、凹缺器、锯齿刃器,以砾石毛坯为主,其次为断块,少量为石片。从剥片、修理技术上看,以锤击法为主,偶见砸击法,硬锤加工,单向修理为主,主要为单刃类工具。

所以,根据同地区相关地质研究推断,坛罐山遗址位于总岗山东、岷江以西,地貌特征为长条状低缓垅岗,周围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物,年代为中更新世中期。

同时,光释光测年初步结果显示,坛罐山遗址内有石制品埋藏的最老地层年龄当不低于20万年。根据石制品埋藏及空间分布情况,推测坛罐山遗址原生形态受到一定程度水流扰动,但仍保留有早期人类行为与活动的重要信息,是一处古人类多次光顾、短期活动的旷野场所。

基于坛罐山遗址考古发掘所得到的认识,陈苇及其团队进一步在眉山、乐山地区开展了史前遗址调查工作,共发现104处旧石器时代遗址,采集标本有石核、石片、手镐、薄刃斧等,采集标本原料以石英岩、石英砂岩为主,偶见脉石英等,其加工技术以锤击法为主,单向、对向、垂直方向和两面剥片,整体上原料利用率低。从石制品特征上看,属简单石核——石片技术范畴,呈现剥取大石片并以之加工工具的特点。从埋藏环境上看,埋藏层位为分布在古青衣江、岷江的Ⅱ-Ⅳ级阶地的黏土堆积,年代可能为中更新世晚期到晚更新世阶段。

在讲座中,陈苇还介绍了一处年代晚至新石器时代的莲花坝遗址,同样位于成都平原,是陈苇团队在眉乐地区石器时代专项调查中的一处重要发现。

莲花坝遗址位于眉山市东坡区思蒙镇。在2021——2022年的两轮发掘中,出土了距今6000——5000年左右的小石器、细石器和陶器近1万件。填补了该区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文化及细石器工业技术的空白,完善了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面貌、时空框架和谱系格局。

在莲花坝遗址发现了石制品9115件。上部层位为细石器遗存,以细石叶、细石核为主,另发现有加工细石叶的石砧,细石叶技术遗存是典型的以压制法为生产方法的产品,细石核形态以锥形石核为主,以块状材料为毛坯。

细石叶尺寸虽小,但形态规范,其原料主要为燧石,另有少量玛瑙、脉石英等。下部层位为小石器遗存,石器技术特征为简单的小型石核——石片——修理石片工具技术,以石片、断块为主,原料以硅质岩居多,另有部分石英砂岩和脉石英等。

在陈苇看来,莲花坝遗址填补了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文化及细石器工业技术的空白,为川渝地区早期文化交流、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和材料。

研究揭示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南京花子房内有被包裹的胚珠 1.3万年前火烧痕迹引出重大考古发现:山东临淄赵家徐姚发掘出史前人类遗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