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新社太原7月9日电(记者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9日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大同市云州区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迹,出土的大量石制品对研究石叶技术和细石器起源提供了实物资料。
2016年8月,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及山西省大同市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调查队,对大同市云州区墅城遗址进行试掘,发现数量较多的文化遗物。
墅城遗址位于兼埔村西南1千米,隆德原著墅城小区世家小镇东北500米处,由于建筑施工,遗址所在地层破坏较严重,因而考古人员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为4平方米。
根据遗址地层和附近断壁观察,地层自上而下分为6大层。第一文化层发现石制品4件,石制品类型包括楔形石核、镞、刮削器。第二文化层共发现石制品152件,类型多样,具有不同的石制品工业特征。当地考古人员根据该遗址第一文化层出土的细石核和石镞等石制品分析,推测其应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段,距今约9000年至1.1万年,第二文化层年代距今约2.8万年至3万年。
考古人员认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桑干河上游大同盆地内和桑干河中游的阳原盆地内发现截然不同的两种石制品工业面貌,给考古人员提出石叶技术和细石器起源及如何传播的复杂问题,当地考古人员将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关报道:大同李汪涧发现现代人类起源遗址
大同李汪涧发现现代人类起源遗址
据山西日报(孟苗):2018年8月12日,从山西泥河湾旧石器联合考古队传来消息:经过两年多来的辛苦调查与考古发掘,考古队在大同市云州区李汪涧村南发现并发掘了李汪涧遗址。专家称,该遗址属于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中到晚期的过渡,是现代人类起源的重要节点,对泥河湾文化起源、发展、消失的规律性认知,进而揭示泥河湾文化与周边文化,尤其是周口店北京人文化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材料。
关于“人类起源”和“现代人类起源”的问题,一直是人类探索的永恒问题,也是世界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这个困扰人类自身的千古之谜能否解开,需要大量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工作来阐释。从2016年开始,省文物局立项“山西省泥河湾盆地旧石器考古田野调查”项目,并组成山西泥河湾旧石器考古队,于同年开展野外调查。
在此次调查中,考古队在大同市云州区李汪涧村南发现了李汪涧遗址。2017年对该遗址进行了地质剖面的清理。今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山西大学考古学系、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和省考古研究所组成了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遗物594件,其中石制品占到70%,动物化石占到30%。石制品类型有石锤、石核、石片、断块、断片、砾石块、刮削器、尖状器等。动物化石中数量较多的是牙齿化石,其中以马牙和犀牛牙为主;经过初步鉴定可确定的种属有马、牛、犀牛、猪、食肉类动物。
联合考古队负责人、山西大学考古学系教授李君称,经初步测试,遗址上文化层的光释光测年数据为6——3.8万年,中文化层和下文化层推测年代应早于6万年或与之相当,地质时代应属于晚更新世中晚期。旧石器时代中到晚期的过渡阶段,是现代人类起源的重要节点,处于晚更新世早期,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人类的起源与扩散研究表明,这个阶段也是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在全球普遍出现的时期。对MIS3阶段的深入研究势必会促进多项重大课题的研究,如现代人类的起源与扩散、旧石器人类的生存模式、栖居形态、生产技术、精神方面、社会组织等,从而为进一步探索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的发展变化机制提供契机。此次李汪涧遗址的发现,为泥河湾盆地旧石器考古添加了新材料,为构建“大泥河湾”旧石器文化的整体面貌提供了重要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