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多年来一直错误地归类为豆娘的化石原来是新昆虫Cephalozygoptera
据cnBeta:外媒报道,西蒙弗雷泽大学科学家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蜻蜓“近亲”是如何因其惊人的相似性而被错误分类的。150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错误地将一组昆虫化石归类为豆娘,它们是蜻蜓熟悉的“近亲”,在湿地上飞来飞去,吃蚊子。虽然它们惊人的相似,但这些化石的头部形状奇特,研究人员一直将其归结为化石化过程造成的扭曲。
然而现在,西蒙弗雷泽大学(SFU)古生物学家布鲁斯-阿奇博尔德(Bruce Archibald)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它们根本不是豆娘,而是代表了一个与豆娘密切相关的重要新昆虫群体。
周五发表在《Zootaxa》杂志上的研究结果显示,这种昆虫的非突出的圆形眼睛的独特形状,设置在靠近头部的地方,是一个与豆娘和蜻蜓相关的亚目的定义特征,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Cephalozygoptera。
“当我们开始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华盛顿州发现这些化石时,我们一开始也认为它们一定是豆娘,”阿奇博尔德说。
但仔细观察后,团队发现它们与德国古生物学家赫尔曼-哈根(Hermann Hagen)在1858年写下的化石很相似。哈根开创了将该化石与豆娘亚目联系起来的先例,尽管它的头部形状不同,与豆娘完全不相符。
豆娘的头短而宽,眼睛明显地向两边突出很远。然而,哈根的化石的头部和眼睛却奇特地圆润。但他认为这种差异是假的,是化石化过程中的扭曲造成的。
“自哈根以来的古生物学家曾写道,这些是头部扭曲的豆娘,”阿奇博尔德说。“少数人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把它们归入了豆娘亚目。”
SFU领导的团队,包括皇家不列颠哥伦比亚博物馆的Robert Cannings、杨百翰大学的Robert Erickson和Seth Bybee以及SFU的Rolf Mathewes,他们筛选了162年的科学论文,发现自哈根时代以来,已经发现了许多类似的标本。
当他们意识到新化石的奇特头部其实是它们的真实形状时,他们经历了一个“尤里卡时刻”。研究人员利用化石决定性的头部形状,将其命名为新的亚目Cephalozygoptera。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Cephalozygoptera物种生活在白垩纪时代,最后一次被发现存在于大约1000万年前的法国和西班牙。
“大约5000万年前,在恐龙灭绝后,它们是古代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华盛顿州湿地食物网中的重要元素,”阿奇博尔德说。“为什么它们会衰退并灭绝,仍然是一个谜。”
该团队命名了16个Cephalozygoptera新物种。一些化石是在华盛顿州北部科尔维尔印第安部落的传统土地上发现的,因此阿奇博尔德和他的合作者与部落长老合作,为它们命名了一个新的家族。他们把这个科叫做“Whetwhetaksidae”,来自“whetwhetaks”这个词,在科尔维尔人的语言中,意思是蜻蜓类昆虫。
阿奇博尔德花了30年时间,梳理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南部和华盛顿州北部内陆地区丰富的化石矿床。迄今为止,他与其他人合作,已经从该地区发现并命名了80多个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