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猩猩被观察到会攻击并驱除看起来明显生病的同类。 PHOTOGRAPH BY MICHAEL NICHOLS,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据美国国家地理(撰文:SYDNEY COMBS编译:曾柏谚):黑猩猩和蜜蜂等的野生动物,会采取严格措施防止疾病扩散。
在冠状病毒大流行的国家,许多人都努力避免和他人接触并待在家里,包括上百万受政府指示「就地避难」(Shelter in Place)以缓减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扩散的美国人。
但在传染病很普遍的大自然,保持社交距离可不是什么新玩意儿。事实上,许多物种都会赶走团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成员。
大自然保护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的首席科学家约瑟夫.凯斯凯克(Joseph Kiesecker)解释,由于要一眼看出罹患传染病的个体并不容易,这件事也具有相当难度。
尽管如此,动物还是能藉由某些特殊感官来侦测疾病──有时甚至在可见症状出现之前就侦测到──并改变行为以免得病。
举例来说,蜜蜂与黑猩猩在赶走患者时可是毫不留情。
细菌性疾病对蜂群而言格外具有破坏力,例如美洲幼虫病(American foulbrood)侵袭蜂群时会让幼虫体内液化。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植物病虫害学系的博士后研究员艾莉森.迈克菲(Alison McAfee)解释:「病如其名,幼虫感染后会变成褐色黏呼呼的东西,闻起来非常、非常臭。」
根据迈克菲的研究,幼虫感染后会散发出年长的蜂可以闻到的一些警示化学物质,例如油酸和β-罗勒烯这种蜜蜂的费洛蒙。迈克菲说,一旦认出这些化学物质,蜜蜂就会动身把罹病幼虫丢出蜂巢。
由于这种演化上的适应守护了蜂群的健康,因此数十年来养蜂人与学者为这种行为进行选择育种,让这些更「讲究卫生」的蜜蜂在全美各地嗡嗡作响。
我们真的没有这么不同
1966年,珍.古德(Jane Goodall)在坦尚尼亚贡贝溪国家公园(Gombe Stream National Park)研究黑猩猩时,发现一只名叫麦格雷戈(McGregor)的黑猩猩,因为感染高接触传染病毒而引发脊髓灰质炎。
牠的黑猩猩同伴攻击牠,并将牠赶出了猩群。在另一个状况中,身体部分瘫痪的麦格雷戈靠近了其他正在树上互相梳理的猩群,缺乏社交的牠伸出手向大家打了个招呼,但其他黑猩猩却头也不回地转身就走。
珍.古德在她1971年的著作《我的影子在冈贝》(In the Shadow of Man)中写道:「整整两分钟,老迈的麦格雷戈一动也不动地坐在那儿看着牠们。」
珍.古德在1985年对《太阳哨兵报》(Sun Sentinel)表示:「这与当今某些社会是如何面对悲剧的反应,真的没什么不同。」
珍.古德在研究中,还记录到其他因脊髓灰质炎缠身而被放逐的黑猩猩,不过在某些例子中,猩群最终仍欢迎患者回归。
黑猩猩和人类一样是视觉动物,一些研究指出,一开始对罹患脊髓灰质炎黑猩猩的厌恶,可能源于对疾病导致的毁容感到恐惧与厌恶──这本身便是避免感染这种会造成畸形的疾病的策略之一。
比「随机」更聪明
倒也不是所有动物都对染病的同伴这么凶悍,有时候只要单纯避开那些可能感染自己的同类就好。
在凯瑟克(Kiesecker)于1990年代末研究美洲牛蛙的蝌蚪前,人们用来预测疾病在野生动物群内扩散的模型,都假定感染者与其他个体会随机接触。
人们因次假设,族群中的每一位成员感染疾病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但凯瑟克说:「显然动物更聪明些。」
在实验中,凯瑟克发现蝌蚪不仅可以察觉其他蝌蚪感染了致命的酵母菌,健康的蝌蚪还能主动避开患者。蝌蚪就像蜜蜂一样,是靠化学信号来确定谁生病了。
眼斑龙虾也会早在得病的同类具有传染力之前,就先避开牠们。
龙虾在感染致命病毒PaV1后,一般需要八周的时间才会具有传染力。一般情况下是社会动物的龙虾,最早能在同类感染病毒四周后就闻到感染个体释出的某些化学物质,从而避开牠们。
选个好伴
许多动物都会精挑细选出健康的配偶来交配。
举例来说,雌家鼠凭借着优秀的嗅觉,可以判断候选伴侣是否感染疾病。据西安大略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的研究人员表示,如果雌鼠在雄鼠的尿液中闻出对方感染了寄生虫,雌鼠就很可能会转而投向其他较健康的伴侣。
雄孔雀鱼也会面临候选配偶类似的严格审查。雌孔雀鱼特别偏好没有寄生虫的伴侣,牠们会综合染病的视觉线索,例如出现缩鳍、体色发白等症状,以及皮肤感染后释出的某些化学物质而选择远离罹病的雄鱼。
整体来说,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动物不像我们能意识到「如果牠们待在家中,实际上就可能降低传染机率,」凯瑟克解释:「而人类拥有这种能力,这是很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