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捕捞与水坝的兴筑!原生于中国长江的白鲟宣告灭绝

日期:01-21
水坝捕捞长江灭绝宣告

最后一次有人看到活生生的白鲟是在2003年,而这种生物已被宣布灭绝。因为稀有,又绝种得太快,所以这个物种的照片很少。 PHOTOGRAPH BY QIWEI

最后一次有人看到活生生的白鲟是在2003年,而这种生物已被宣布灭绝。因为稀有,又绝种得太快,所以这个物种的照片很少。 PHOTOGRAPH BY QIWEI WEI

白鲟长着像剑一般的长喙,这个像吻的构造上长满了特殊的细胞,可侦测如甲壳动物之类猎物的电子活动。白鲟的分布范围很广,距离遍及整个长江流域盆地的广阔范围,甚至还会

白鲟长着像剑一般的长喙,这个像吻的构造上长满了特殊的细胞,可侦测如甲壳动物之类猎物的电子活动。白鲟的分布范围很广,距离遍及整个长江流域盆地的广阔范围,甚至还会一路游到东海。 PHOTOGRAPH BY FLHC1, ALAMY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撰文:DOUGLAS MAIN编译:钟慧元):白鲟(Chinese paddlefish)原生于中国长江,这种鱼可以长到7公尺长,但自从2003年以后就没有目击纪录了。

白鲟(又名中华匙吻鲟)和其近亲物种已存在至少2亿年了。这个物种能长到7公尺长,并熬过了许多无法想象的改变与动荡,像是杀死恐龙与海洋爬行动物的大灭绝。在那个时代,开花植物演化出来,并逐渐长满白鲟远古时代家园──也就是今日中国长江──的岸边。

许久之后,竹子出现了。又再经过好一段时间,大猫熊也出现了。在最后几千年(在演化尺度上仅是一眨眼的时间),这块土地开始挤满了人类,而中国也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在混浊的长江水中,白鲟仍然像过往悠悠万载岁月一般生活,用牠如剑一般的特殊长吻侦测电子活动、寻觅甲壳动物与鱼类等猎物。

但有个现象连这种被称为「长江大猫熊」的古老物种也无法克服──那就是人类。一篇刊登在《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期刊上的新研究,断定这个物种已经灭绝,主要是因为过度捕捞与水坝的兴筑。

这是「应该受谴责、也无法修复的损失。」研究主持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所的危起伟说。他找这种动物已经找了几十年。

白鲟长着像剑一般的长喙,这个像吻的构造上长满了特殊的细胞,可侦测如甲壳动物之类猎物的电子活动。白鲟的分布范围很广,距离遍及整个长江流域盆地的广阔范围,甚至还会一路游到东海。 PHOTOGRAPH BY FLHC1, ALAMY

「这很令人难过,」国家地理探险家,任教于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University of Nevada, Reno)、并未参与这项研究的鱼类生物学家泽布.霍根(Zeb Hogan)说。「这个独特而非凡的物种已经确定失去,没有恢复的希望。」

霍根说,白鲟的灭绝应该被当作该保护其他淡水物种的警讯。他专门研究大型鱼类,而那些鱼类也特别危险:最大型的淡水动物大部分都有灭绝危机,他说。

「这是第一种灭绝的极大型淡水鱼类,其他还有许多种也备受威胁──大家担心的是还有更多鱼类会灭绝,不过我们也希望,能在太迟以前扭转数量下跌的趋势。」霍根说。

漫长的告别

因为过度捕捞的关系,这个物种在上个世纪期间逐渐衰退:在1970年代,每年平均会捞捕25吨的白鲟。

但科学家断定,真正害死这个物种的其实是水坝,特别是葛洲坝。这个坝盖在长江主流上,距离大海约差不多1650公里远。兴建这座水坝的时候并未修筑鱼梯或洄游道,硬生生切断了白鲟返回上游唯一产卵水域的路,而这处产卵水域是在1970年代晚期才被发现的。

葛洲坝在1981年完工后,白鲟族群就持续下降,但还没有人想到状况有多糟,艾凡.贾瑞克(Ivan Jaric)说。他是共同作者,也是捷克水生生物研究所(Czechia’s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与南波希米亚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Bohemia)的生物学家。通常的状况是,在重大干扰和其产生的影响之间,可能会有相当长的时间差。学者估计,白鲟在1993年即已功能性绝灭,也就是说没有足够的个体能进行有意义的繁殖。

但当时仍有白鲟的目击记录,而在一连串失败的圈养计划中也捕捞到了几条个体。 2002年曾在南京捉到一条雌鱼,科学家也立刻采取紧急措施来保住牠的命──但牠还是在一个月后死亡。

2003年,危起伟和同事在中国南方宜宾附近意外捕获的一只白鲟身上打了追踪卷标。他们放走了那条鱼,想看看牠会游到哪里去,但没几个小时就收不到卷标的讯号了。那是人类看到的最后一只活的白鲟。

学者说,展开保育的最佳时机是在1993年之前,不然也应该是要在2000年代早期以前,也就是他们开始积极进行的时候。这项研究估计,这种鱼大概是在2005年和2010年之间绝灭的。

寻鲟觅秘

研究团队沿着长江、在好几百个地点寻找白鲟,这也是整个长江盆地持续进行的调查的一部分。他们运用各式各样的网子、声纳、电子捕鱼设备和其他技术,寻找这个物种的大小个体,但一无所获。他们也监测了全国各地的鱼市场。

之后团队用了一套数学模型,根据先前的族群数量及每次目击的间隔,尝试判断这个物种已灭绝的可能性。

贾瑞克说,野外还有白鲟存在不是没有机会,但实在不太可能。

「在调查时缺乏观察记录,而过去16年来,在流经高度都市化地区、用水量又非常高的河流中,实在很不可能有新的观察。」他说。

白鲟是现存两种匙吻鲟的其中一种,仅存的唯一亲缘物种是美国匙吻鲟(American paddlefish),是生活在美国密西西比河盆地的脆弱物种。这两种匙吻鲟的亲缘关系和鲟科鱼类很接近,而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数据,85%的鲟科鱼类都有灭绝危机,也让牠们成为深陷绝大危机的一群动物。

霍根指出,大型鱼类不只是其生态系重要的参与者,同时也是环境质量的哨兵,因为这类动物只能生存在健康的河流中。

其他有危险的庞然大鱼包括湄公河巨鲶(Mekong giant catfish,又名巨无齿𩷶)和多鳞沙粒魟(giant freshwater stingray),两者都被认为是极度濒危,也都受到计划兴建的水坝威胁。

接下来呢?

白鲟灭绝所给我们的教训,包括了保护长江与其他地区仅存物种的重要性。

「我们必须紧急行动以拯救这些物种,因为还有一点机会,」贾瑞克说。在研究团队的调查中,他们并未发现原本预期会找到的另外140个物种,而其中有些物种应该有更多关注,以判断其保育层级,危起伟说。

「应该尽快对所有濒危的长江物种进行灭绝风险评估,」他说。

此外,像是捕鱼、建水坝等活动也该接受更详细的审查──并采取可降低开发冲击的措施,像是鱼梯。

「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平衡人类的需求和水族生物的需求,」霍根说。「而这是做得到的,并不是不可能的任务。」

鹦鹉会雪中送炭!研究证实非洲灰鹦鹉向需要帮助的同类“伸出援手” 俄罗斯萨马拉高校科学家提议用鱼叉和拖索捕获的方法清除环地轨道上的太空垃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