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中国第一龙乡”——黑龙江省嘉荫县

日期:11-13
嘉荫县黑龙江省中国神秘

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里的恐龙化石叶俊东/摄

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里的恐龙化石叶俊东/摄

据半月谈(李凤双王春雨王松强勇):被称为“中国第一龙乡”的黑龙江省嘉荫县近期传来佳音,在这个县举行的“黑龙江嘉荫白垩纪生物群及K-Pg界线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专家证实,2018年首次发现的“嘉荫莲”化石,是中国迄今最早的“莲”化石,距今约8300万年至8600万年,将我国“莲”化石记录至少提前了3000多万年。

富饶美丽的黑龙江省,版图如同一只展翅飞翔的天鹅,在天鹅的背部,镶嵌着一颗瑰丽璀璨的明珠,就是嘉荫县。嘉荫位于哈尔滨市东北约570公里处,坐落在中俄界江黑龙江的西岸,是一座边境小城。

嘉荫,得小兴安岭之荫庇,承黑龙江之泽润,山川灵秀、绿意盎然,诗情画意、渔歌唱晚,文化积淀深厚多姿多彩。

“记录”恐龙的生存与灭绝

1900年之前,在黑龙江打鱼的渔民就惊奇地发现,一遇到江面涨大水,便会有一些大骨头化石被冲到岸边,但他们搞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这一现象引起俄国考古学家的注意。1902年,俄国军官马纳金在黑龙江西岸布列亚河口下游一个叫白崖的山上发现了恐龙化石,他将收集的恐龙化石移交给了阿穆尔州博物馆,并在《阿穆尔河沿岸地区公报》上发表了文章。1915至1917年,俄罗斯地质委员会派人到白崖化石点进行考察,绘制了白崖地质剖面图和黑龙江地区图,接着组织专门挖掘。1924年,挖掘出的化石被组装成一具高4.5米、长8米的完整恐龙化石骨架,并定名为“黑龙江满州龙”。

“黑龙江满州龙”出土以后,中国国内对嘉荫的古生物研究一直陷于沉寂。直到1977年,黑龙江地质局区测一大队在地质路线调查中,意外地在这里一座无名小山上发现了许多化石,他们采集了数十箱标本送到北京,经中国地质博物馆研究,鉴定为鸭嘴龙亚科,其繁衍时代为晚白垩世中晚期。

消息传出,令人振奋。1978年至1979年,黑龙江省博物馆、黑龙江省地质局等部门在嘉荫进行联合挖掘,共获得恐龙化石骨骼1432块。自此,嘉荫县这座无名的小山被命名为“恐龙山”。

当时,人们对这1000多块化石进行了精心处理,共组装成3架恐龙化石骨架。第一架高6.48米、长11.24米,曾在国内外多次展出。1994年11月15日在外地展出时,不幸被大火烧毁。第二架存放于黑龙江省博物馆,第三架则保存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

嘉荫恐龙化石是研究恐龙生存与灭绝的珍贵“历史档案”。自1990年以来,黑龙江省先后组织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挖掘,曾发现完整的恐龙左后腿。到目前,嘉荫出土的化石共装成了10架恐龙。

恐龙山的鸭嘴龙,是6500万年前最后一批在地球上生存的恐龙之一,它归属于平头鸭嘴龙亚科,是恐龙家族一个新属种,迄今仅在我国黑龙江流域内发现过,同时也是世界上大型鸭嘴龙的典型代表。

据专家考证,这里的恐龙化石骨架可达数百具,是一座大型的恐龙墓葬群。1998年,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建立嘉荫恐龙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划定保护区面积38.44平方公里,并颁布实施了《嘉荫恐龙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加强了对恐龙地质遗迹的保护和规范管理。

除恐龙化石外,恐龙山上还挖掘出了鱼、龟、蜥、鳄、鸟等珍贵化石。更有意义的是,在含恐龙化石层位之下的细砂岩、粉砂岩、页岩、油页岩及凝灰岩中,还发现了丰富的被子植物,如松柏、银杏、苏铁及真蕨类等,多达上百个属种;无脊椎动物腹足类、介形虫、叶肢介、双壳等化石,大致可划分为23个古生物组合带。这在国内同期地层中列居榜首,世界罕见,填补了我国晚白垩世植物发展史上的空白。它对研究我国晚白垩世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环境及地球演变、生物进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追寻”史前一亿年的信息

恐龙山临江而立,清晰地再现了恐龙死亡后掩埋的自然状态。有“白垩纪公园”之称的地质剖面,保存有丰富的晚白垩世生物群落。

那么,6500万年前嘉荫究竟是怎样一幅原始风貌?

远古的嘉荫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雨量充沛、水草茂盛;低缓的丘陵、平原间到处都是河流、湖泊和沼泽,这里的恐龙种类繁多,有满洲龙、克伯龙、官帽龙、乌拉嘎龙、嘉荫卡龙、阿穆尔龙、鄂伦春卡龙以及霸王龙等。植物群落则以银杏类、松柏类、蕨类以及被子植物为主,比如高大的银杏树、针杉、枣椰树、苏铁等。

恐龙生活的中生代是一个神奇的世界,那时候很难看到冬天的雪花,一年四季都充满温暖的阳光。陆地上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植物,是史前巨兽的乐园。天空中,翼龙优美划过;海洋里,一个个巨大的身影缓缓移动;陆地上,恐龙成了王者。

到了白垩纪后期,地球环境剧烈变化,终结了恐龙时代。恐龙以其自身的大、特、奇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思考。特别是这类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多年的古爬行动物,在6500万年前突然灭绝,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和思考。

在谈及恐龙灭绝假说之前,不能不提到K-PG界线——它是指白垩纪与第三系(古近系)地层之间的界线。2011年,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嘉荫的K-PG界线成果达到了国际标准,该界线成为我国首个具有国际对比标准的陆相K-PG界线,已被列入全世界105个K-Pg界线候选点之一。这为我国及全球恐龙演化与灭绝研究提供了宝贵证据。

目前,各国古生物学家对恐龙灭绝提出的假说有近百种,地外物体撞击说支持者最多,包括行星撞击、彗星撞击。作为能够代表恐龙灭绝时期的嘉荫恐龙化石,一直成为专家们寻找恐龙灭绝原因的理想支点。专家们期盼,黑龙江省嘉荫县的恐龙化石能揭示出一些关于恐龙最终灭绝的信息。

在距嘉荫县城西南约100公里的乌拉嘎镇金星村,有一个20多米高的小山。抬眼望去,由于积压年代不同,连续叠起的地层形成了颜色对比鲜明的土黄、灰褐、绿灰、灰白等颜色,就像是一部悠然打开的古书。

黑龙江省的地质研究人员已在山坡上清理出两个共约40平方米的长方形化石坑。在坑中,部分已露出地表的黄褐色恐龙化石密密麻麻地交错堆积在一起。通过目测不难看出,这些恐龙的年龄不尽相同,不仅有老有少,还有正值青壮年的。这儿至少有二三十条恐龙尸骨化石,它们似乎因不幸的突发事件而集体死亡。

考古专家们认为,从许多化石大头朝下的堆积方向可以看出,它们好像是受到了外力冲击。可以大胆推测,当时这里很可能发生了大洪水,巨大的漩涡使恐龙的尸骨如此排列。

“窥见”母系氏族的轮廓

嘉荫县位于黑龙江中游右岸、小兴安岭北麓东段,与俄罗斯隔江相望,隶属黑龙江省伊春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北部,一年四季气候差异很大。县域面积6739平方公里,辖4镇5乡73个行政村。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全县耕地面积近120万亩,盛产大豆、小麦,是黑龙江主要麦豆产区之一。境内大小河流56条,有鲤、鲫、鲟、鲑等22个鱼类,全县森林覆盖率近70%,野生动物种类繁多。

黑龙江边盛产玛瑙。走在这条大江的岸边,脚下时常踩到江水冲刷沉积的玛瑙石。一块又一块的红色、橙色、灰白色、墨黑色的玛瑙石,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霓光。

战国至西汉期间,嘉荫就有人类居住,隋唐、辽金时期为女真居住地。明朝开始在境内各满族部落设“卫”“所”,17世纪后主要为鄂伦春游猎之地。1952年划归黑龙江省黑河地区,1955年取境内较大河流嘉荫河之名,更名为嘉荫县,1970年划属伊春市至今。

嘉荫山河壮美、风光旖旎,小兴安岭的林海峰峦,几天几夜走不完。它不仅是恐龙的故乡,还是鄂伦春人的射猎之地。嘉荫县境内的嘉荫河、大马连河、乌拉嘎河、戈佩乞河、结烈河、乌云河、西米干河、福民河、北西米干阿尔干河,都留下了鄂伦春族的足迹。

解放以前,鄂伦春人虽然早已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末期的村社阶段,但仍然从事着原始的游猎经济,广阔的大、小兴安岭,是其天然的猎场。他们长年累月地游猎,同外界接触较少,因此保存着许多原始社会的遗迹。从这些遗迹中,可以窥见母系氏族的轮廓。直到现在,鄂伦春妇女称自己娘家为“阿娇儒”,即根子的意思。同时,他们还把“阿娇儒”奉为祖先加以供奉。

历史上,鄂伦春族同胞曾抗击沙俄入侵,同日本帝国主义浴血奋战。为了捍卫新生的人民政权,同国民党反动派和土匪武装进行了殊死搏斗。新中国诞生后的1953年,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嘉荫县境内濒临消失的鄂伦春族猎民定居到乌拉嘎镇胜利村。

江水育人,也孕育出了黄金。我国是生产黄金的文明古国,嘉荫至今已有150年的淘金历史。地处小兴安岭南麓、南临松花江北岸的富饶沃野上,有几百处砂金矿体,皆为嘉荫乌拉嘎金矿管辖的黄金矿区。在这片浩瀚无际的原始森林和广阔无垠的荒野上,有团结沟、平顶山等岩金矿体和嘉荫河、乌拉嘎河、结烈河、大马连河等数以百计的江河水系分布着砂金矿体,是黑龙江省黄金主要产区之一。

恐龙山是中国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过去,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组装的恐龙化石,今天已建成黑龙江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该地质公园不仅具有重大的保护价值、开发价值和科普教育价值,还具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如今,游人如织,探秘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的游客络绎不绝。

嘉荫县正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奋力开创幸福嘉荫。嘉荫的历史长河经历了九曲十八弯之后,像黑龙江一样飞流直下,奔腾向前,新成果、新方案、新领域,新时代大潮中一个个奔涌的浪头,轰鸣而来,激起美丽的浪花。(刊于《半月谈内部版》2019年第10期)

日本“三菱重工”向政府提出两种向在月球轨道运行的国际站发射货运飞船方案 德国巴伐利亚州发现新型古猿化石 人类直立行走时间或提前数百万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