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琥珀中发现古鸟类新物种——陈光琥珀鸟Elektorornis chenguangi
据EurekAlert!:在缅甸出土的一块琥珀中,中外科研团队发现了一只保存相对完好的古鸟类的脚。此鸟的第三脚趾出奇的长,近乎是是第二趾的两倍。这样的脚无论是在灭绝的鸟类还是现代鸟类中都是第一次观察到。该研究在7月11日发表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urrent Biology(《当代生物学》)上。研究人员猜测,这只鸟可能利用它的长脚趾钩出树干里的虫子来食用。
“我看到这块琥珀的时候非常惊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论文第一作者邢立达说。“这块琥珀表明古鸟类的多样性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邢立达与他的团队用微CT扫描了这颗白垩纪时期的琥珀,并重建了鸟足的三维形态。他们发现此鸟的第三趾长约9.8毫米,与脚部其它骨骼的比例,要比鸟的其他脚部结构要长得多。它的第三趾比第二趾要长出百分之41,比跗跖骨长百分之20。研究人员同时测量了62种现代鸟类与20种白垩纪古鸟类的足部比例,没有发现任何其他鸟类有如此的骨骼形态。
基于以上特征,该研究团队将标本定为新属新种,并命名陈光琥珀鸟(Elektorornis chenguangi)。Elektorornis意为琥珀中的鸟,而chenguangi则是向发现化石的陈光先生致敬。琥珀鸟属于反鸟类的一个分支。反鸟类是中生代时期地球上数量与种类最丰富的古鸟类。科学家认为这一原始生物在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中,与恐龙等动物一起灭绝了。
研究人员根据化石的大小推断琥珀鸟个体比麻雀还要小。它弯曲的足部形态,以及与其他趾头反向的第一趾都暗示了琥珀鸟是树栖鸟类。
“长脚趾在树栖鸟类中很常见,因为它们需要用那样的脚趾来抓住树枝,”论文主要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美籍研究员邹晶梅(Jingmai O'Connor)说。“但如此不凡的脚趾长度,我从没见过。”
这块含有鸟足化石的琥珀约3.5厘米长,5.5克重,在2014年前后出土于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冈谷地。一亿年前这里曾经长满了会产生粘稠树脂的植物。像是昆虫和蜥蜴一类的小动物容易被困在树脂中,并在千万年后变成琥珀化石。从这片谷地中,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蜜蜂,恐龙的尾巴等一系列琥珀。通过对矿区火山灰的测定,科学家估算这里的琥珀多形成于9900万年前的白垩纪。
为什么琥珀鸟会演化出这么长的第三趾仍然是一个迷。现存动物中,唯一有类似比例的只有马达加斯加的一种原猴类,叫指猴(Aye-aye)。指猴用它的指头敲击树干寻找食物,并用它长长的第三指深入树皮中将蛀虫抠取出来吞食。
“这是我们现阶段能够作出的最好的推测,”邹晶梅说。“现存鸟类中根本没有与琥珀鸟类似的脚部结构,这也说明古鸟类也许与现存鸟类有着非常不一样的行为习性。这块琥珀化石展现给我们古鸟类在进化的过程中曾尝试占据一个独特的生态空间。”
下一步,邢立达希望能够分析琥珀鸟羽毛中的蛋白质和色素体。这块化石在开采过程中意外断裂,所以有一部分的鸟羽毛暴露在琥珀表面。对于羽毛的深入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琥珀鸟的习性与对环境的适应程度,比如它的羽毛是否已进化出可以与树林环境融为一体的伪装花纹。
Current Biology, Xing et al.:"A new enantiornithine bird with unusual pedal proportions found in amber" 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19)306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