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号安全降落火星。图为构想图。
控制室人员显得兴奋莫名。
洞察号传回埃律西昂平原的首个影像。
洞察号登陆火星图解
据ETtoday:美国太空总署(NASA)无人火星探测器「洞察号」(InSight)于美东时间26日下午3点(台湾时间27日清晨4点)成功登陆火星,展开为期2年的地表探测,包括研究火星上是否有地震。当「确认降落」的讯息传达至控制中心时,所有人员兴奋地跳起来拍手、欢呼及拥抱,甚至有人激动落泪。这个NASA斥资9.93亿美元打造的探测器随后也将许多火星地表的照片回传地球。
NASA署长布莱登斯坦(Jim Bridenstine)表示,总部现场气氛相当紧绷,「你能感受到那种情绪。」「洞察号」成功登陆几秒后,布莱登斯坦接到了一通上面显示「全是0」的电话,原来是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他说,「他(彭斯)全程观看。他对我们的这项计画完全地振奋。他要我恭喜NASA全体人员,以及我们的国际伙伴。」
「洞察号」于5月5日发射,已经在太空飞行6个半月。它在2分钟之内以时速1.98万公里穿越火星大气层,而大气层摩擦力导致隔热罩温度上升至摄氏1400度。之后,「洞察号」展开超音速降落伞,以减速至时速8公里。关键之一是必须在15秒内将隔热罩分离,在10秒内开启支架、启动雷达、丢弃背壳以及减速火箭,最后在火星埃律西昂平原着陆。
地球和火星之间距离遥远,因此讯号必须透过一对小型卫星转发。而转发讯号的卫星在「洞察号」通过火星大气层约7分钟的时间内,无法传送任何讯息,因此这段时间被科学家们称为「恐怖7分钟」。NASA位于加州的控制中心全程紧张地监看「洞察号」降落火星表面的状况。
拥有3只脚的「洞察号」降落45分钟后传回了第一张火星地表侦测照片,其中可见地表堆满了碎片,这是因为防尘罩还套在探测器的相机上。降落处的地形看上去很光滑,只有一块很大的岩石。「洞察号」之后也传了许多更清晰的照片,未来几天预料也将提供更多资料。
相关报道:洞察号安全降落探索火星内部奥秘
美国太空总署(NASA)火星探测器“洞察号”(InSight)于香港时间周二(27日)凌晨约4时,成功登陆火星。控制室内一众人员非常兴奋,更在洞察号的Twitter帐户形容探测器成功“回家”,副总统彭斯亦第一时间致电送上祝贺。
洞察号于香港凌晨3时47分开始,展开被称为“惊栗6分半钟”的降落,由时速1.98万公里减速至8公里。进入火星大气层3分半钟后,洞察号进入降落阶段,将隔热罩弹开和打开降落伞缓冲;在45分钟后进入着陆阶段,降落伞脱落,着陆器底部12个火箭助推器启动抵消降落速度,最后安全着陆表面。
两个伴随洞察号进入火星轨道的小型卫星,在它登陆后4分半钟,向控制中心传回洞察号拍摄的首个火星影像,可见被称为“火星最大停车场”的埃律西昂平原,是一处平坦及光滑的区域。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首席工程师曼宁(Rob Manning)形容着陆过程近乎完美:“这是我们所期望和想像的场景。”
洞察号登陆后进入运作阶段,包括部署两个为它供电的太阳能板,过程约需时16分钟。之后工程师会在洞察号登陆两日后,开始伸出一个1.8米长的机械臂作拍摄之用,同时开始为期约两年的工作,研究火星土壤及内部,以了解这个行星的结构及形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