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地球物理研究通讯》杂志:格陵兰岛西北部冰盖下发现第2个巨大陨石撞击坑
据ETtoday:美国《地球物理研究通讯》杂志(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简称GRL)11日刊载一篇研究表示,在格陵兰岛西北部2000公尺厚的冰盖下方,科学家怀疑存在当地第2个巨大陨石撞击坑,而且距离2018年底发现的首个陨石撞击坑只有183公里,形成时间比较早。
根据Live Science报导,在2018年11月时,由美国太空总署(NASA)领导的国际科学团队,首次在格陵兰岛冰盖下方930公尺处,发现一个直径约30公里的巨大陨石撞击坑。随后,科学家又从陆地、天空和太空等地进行搜索,并在距离首个撞击坑183公里处、冰盖下2000公尺处,发现一个直径长达36.5公里,疑似殒石撞击坑的碗状凹陷,如果推测属实,新撞击坑预计将成为地球上体型排名第22大的撞击坑。
在发现当地第一个撞击坑之前,科学家们原本认为,位于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的陨石撞击证据,可能大多都被覆冰侵蚀。直到去年发现陨石坑后,科学家才积极透过空中拍摄雷达影像图,并在一段时间后发现冰盖下存在一个碗状又扁平的凹陷,只是新撞击坑边缘有隆起,而且中心有峰,比首次发现的撞击坑还不圆,疑似由环形山底对冲撞击所造成。
曾参与2次探索撞击坑的NASA冰川学家麦格雷戈(Joseph MacGregor)表示,其他大小可与撞击坑比拟的环状结构,大概只有坍塌的火山口,但新撞击坑附近并未测火山带的地磁异常,而且也未靠近火山活动地区。此外,根据研究推测,2个撞击坑的形成时间应该不同,不是由同一事件所造成,而且新发现的陨石撞击坑应该比首个撞击坑的形成时间更早。不过,麦格雷戈也提醒,推测撞击坑的形成时间「相当不容易」,因为需要凿到2公里以下才能证实,「这是一个技术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