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山里的孩子

日期:09-14
小学

“潘老师,这是我画的画,祝您节日快乐!”“潘老师,这是我做的小手工,送给您,祝您节日快乐。”9月是感恩的季节,9月10日一早,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满田小学教师潘从汉刚到学校门口,几个孩子就送来亲手制作的教师节礼物。

潘从汉接过这些朴素又饱含深情的“礼物”,满满的幸福感油然而生。自20岁投身教育事业,他守着三尺讲台和大山里的孩子默默奉献了40多年。去年6月,已到退休年龄的潘从汉在学生、家长的强烈要求下接受返聘,继续成为该教学点唯一的教师。从青葱少年到花甲之年,潘从汉一直扎根深山,帮助无数山里娃走出大山。今年4月,潘从汉荣登中央文明办发布的“中国好人榜”。

“翁柳教学点急需教师,这么多孩子都在盼着有老师来上课,小潘,你愿意回来教孩子们吗?”1983年,20岁的南下打工人潘从汉,突然收到小寨小学校长潘周恒的求助。作为土生土长的“山孩子”,已在外拼搏三年的潘从汉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他立即收拾行李回到家乡,成为翁柳教学点的一名代课老师。

那时候,村里没通公路,潘从汉从家里到教学点需步行5个小时。若想当天往返,得从天未亮走到天已黑,所以他便只在周末回一次家。每次从镇上领取学生们的试卷教材,潘从汉都是一个人挑着担子翻山越岭地走。“山的那一头是求知的渴望,翻过这座山便能看到希望。”走累了的时候,潘从汉经常这样鼓励自己,于是咬咬牙坚持往前走。

对于偏远山区的孩子来说,读书的机会非常宝贵,尤其是家庭困难的孩子,往往读着读着就辍学了。每次发现班里有缺席的孩子,潘从汉便会不厌其烦地跑到他(她)家里做家长的思想工作,想尽一切办法把他(她)拉到学校。面对这些拮据的家庭,他经常用本就不多的工资为孩子们垫付学杂费。

为了不辜负孩子们宝贵的读书机会,年轻的潘从汉努力提升教学能力,1986年他进入县师范学校进修,6年后成为小寨小学的校长。和其他乡村教师一样,多年以来,潘从汉除了教给孩子们知识,还要给孩子们做午餐。孩子们处在重要的生长发育期,他每天变着花样地做菜以保障孩子们的营养,遇到挑食的孩子,他总是盯着他们把饭菜吃光。

随着教龄的增长,潘从汉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山里的孩子们需要更多优秀的老师,需要更好的学习环境。但是,这里这么贫穷、这么闭塞,谁会愿意来这里教学呢,如何改善这里的学习环境呢?

1994年,潘从汉听说有电视台要拍摄山区孩子上学的纪录片,觉得这是山区学校争取外界援助的好机会,便和同事潘培军一道走了4个多小时的山路,找到了摄制组。很少与外人接触的潘从汉,双手颤抖着拿出准备许久的草稿,尽可能条理清晰地讲述着小寨小学的种种不易,最终争取到了难得的拍摄机会。纪录片《龙脊》播出后,小寨小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很快,学校有了青年教师来支教,还得到了爱心人士和公益组织的捐款,教学质量快速提高,周边更多村庄划入小寨小学学区,小寨小学逐渐成为闭塞大山里的教育中心。

2010年,龙脊镇中心校的领导找潘从汉谈话,考虑到他年龄大了,想把他调到镇上去当老师。潘从汉思虑再三,决定继续留在山村小学,因为他知道村里的孩子们更需要他,于是,去了更需要他的满田小学。

2023年,作为满田小学唯一的教师,潘从汉到了退休年龄,而一旦潘从汉退休,满田小学极有可能撤点。若学校撤点,学生将被分流至27公里外的龙脊镇中心校上学。虽然通村公路早已硬化,但都是盘山公路,村里到镇上开车需要近1个小时,骑摩托车则花费的时间更长。如果学生到中心校读书,需要家长每天接送,或是到学校附近陪读。对于村民们来说,在学校附近租房或是每天往返的交通费,都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些学生和家长先后找到村委和中心校,请求保留满田小学,更希望潘从汉留下继续任教。

“如果我走了,孩子们上下学就会很麻烦,这么小的孩子,我不忍心。”于是,本已退休的潘从汉接受了返聘,一如既往地穿行在蜿蜒的山路上,继续教书育人。

潘从汉说,虽然自己老了,但教书育人的初心没有老,只要学生和学校需要,他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央视快评】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 搭建开放式常态化平台 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