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花钱”、超标准花钱,地方过紧日子面临挑战

日期:08-14
审计报告

从中央到地方,过紧日子监管显然在加强。

地方政府想要真正过紧日子依然面临不小挑战。

近期不少省份陆续公开了2023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称“审计报告”)。其中发现的问题之一是,一些地方过紧日子要求落实不到位。这些问题也是老问题,包括“突击花钱”,无预算、超预算、超标准支出会议、培训、“三公”经费等,违规发放津补贴等。

多位专家告诉第一财经,党政机关多年过紧日子成效明显,一般性支出等都得到明显压减。但上述老问题时常出现,反映出预算的法律约束较弱等现状。未来应严格执行预算相关法规,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健全过紧日子常态长效机制,强化监管,真正将过紧日子落到实处。

过紧日子为何落实不到位

在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当下,政府过紧日子,压缩一般性、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是短期缓解财政压力的一个现实举措,也是国家一项长期方针政策,将宝贵财政资金更多投向民生等重点领域。

各地审计部门也重点监督过紧日子落实情况。从目前部分省份披露的审计报告来看,依然有一些地方过紧日子落实不到位。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突击花钱”,

所谓“突击花钱”现象,主要是指每年的第四季度尤其是12月份的财政支出占全年比重过高。

例如,四川审计报告称,12个单位通过超合同进度付款等方式年底突击花钱约989万元;海南审计报告指出,4个部门年底突击充值加油卡或提前支付项目费用约51万元。

无预算、超预算、超标准的相关支出,也是此次地方审计报告发现过紧日子落实不到位的一大共性问题。

比如,内蒙古审计报告称,8个部门无预算、超预算、扩大范围支出约9457万元。5个部门培训费支出不合规约761万元;山东审计报告指出,12家单位无预算、超预算支出会议培训费约331万元;湖北审计报告称,14个部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平台建设、办公费等约5531万元。

审计署今年也指出,一些单位存在三公经费胡支乱花等情况。1个部门和9家所属单位违规列支三公经费、修建楼堂馆所等7.49亿元。

一些地方“过紧日子”意识不强,有的甚至违规发放津补贴。

北京审计报告称,3家单位采购价值约103万元的航拍无人机、高清审片室设备、非必需的耳机等,部分设备闲置或利用率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在公务用车利用不足的情况下,支付约68万元租车费用开展工作。4家单位将工作方案制定、公文流转等自身应履职的事项委托外包,涉及资金约132万元。安徽审计报告指出,3个部门和15家所属单位违规发放津补贴约311万元。

辽宁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院长王振宇告诉第一财经,过紧日子是个较为模糊的工作层面用语,涉及口径、标准、边界、转嫁等财政基本问题的回答。如果以预算法定来衡量,只要预算有安排,经过同级人大的法定程序,就不存在有“过紧日子”要求不到位或不严格的问题。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邓淑莲告诉第一财经,前述问题年年审,年年有,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之一,是预算的法律约束性较弱。政府预算一经立法通过,就是法律,对政府的收支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审计发现的很多问题,诸如无预算、超预算或超范围、超标准列支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及其他支出,违规发放津补贴,挪用项目资金用于基本支出等,都是严重违反预算的行为。

邓淑莲认为,中国预算年度与自然年度一致,但预算审批往往滞后,使得项目预算尤其是基建项目执行时间滞后,有的甚至拖到年底。另外,中央(上级)政府转移支付不能在预算编制之前完全下达也造成项目的不确定性和预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从而导致年底突击花钱、提前列支费用、超合同进度付款等预算执行中的不合规现象。

当然,一些地方主观上预算编制不科学,申请了超出资金实际需求可能的“大预算”,年度花不出去又怕被收回,也会导致“突击花钱”。

需要关注的焦点

审计发现了一些地方过紧日子的难点,在王振宇看来并非普遍性问题。因为,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常常存有偏差,很难达到100%的精准,允许一定的预算偏离度(如10%)也是增加未来改革的弹性。

邓淑莲建议,严格执行《预算法》和每年的预算,对违反预算和预算法的行为,应有相应的追责和处罚措施。另外还要加大预算公开力度,公开项目预算,接受社会监督。

从中央到地方,过紧日子监管显然在加强。

今年3月,财政部印发通知,从强化预算约束角度,对中央部门和地方财政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提出明确要求,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坚持过紧日子不放松。

比如,上述财政部通知对“三公”经费实施更加严格的限额管理,公务接待中严禁以虚报人数、违规增加陪同人数等方式多开支公务接待费。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强调中央部门带头大幅压缩论坛、节庆、展会等活动。强化预算约束和执行监督。进一步开展预算评审,遏制项目申报高估冒算、掺杂无关内容等问题;对违规、异常列支费用和突击花钱的行为加大线上监控的力度等。

越来越多地方上在过紧日子方面强化监管,强调健全过紧日子常态长效机制。

比如,今年苏州出台新规,要求高铁沿线公务出行原则上不安排公务用车和租车保障,公务接待安排在机关食堂的,原则上提供同餐次职工餐菜品。公务用车使用年限未达到10年和行驶里程未达到10万公里原则上不予更新。

安徽要求推行无纸化办公,确需印刷的文件、资料一律双面印刷。加强公务接待管理,严禁同城接待,优先选择单位食堂作为接待场所,陪餐人数不超过3人。

云南近期出台《云南省省级部门过紧日子评估办法》,通过设置20项具体指标,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当地过紧日子评估工作“一竿子插到底”,评估结果将与预算安排挂钩,推动各部门把坚持过紧日子要求落实到位。

当然,过紧日子并非刻意追求相关支出极限压减,经过多年压减,客观上一些支出压减空间越来越小。

王振宇表示,长期、过低的“三公”经费也会带来某些负向性影响,同时需要客观、求是地考量,坚持依法理财、依法行政。

四川审计报告称,6个单位挤占项目经费693.51万元用于聘用人员工资、日常公用支出等。

此前,有地方财政官员告诉第一财经,经过多年压降,行政运行支出压降空间已经相对有限,腾出的资金规模与财政支出总额相比,也比较小。无效政府投资类支出压减空间较大,而且制止这类项目盲目上马,节约的财政资金规模很大,这才是过紧日子需要关注的焦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是捂紧钱包不花钱,而是该花的花,该省的省,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集中财力办大事。

责任编辑:陈建瑞SN243

大连一渔船捕捞蚬子时意外翻扣致8人落水,搜救中心:正全力搜救4名失踪人员 广西柳江:推动管好用好农村集体"三资"
相关阅读: